▲点击上方“小喇叭”,听音频课程啦~ 慢支寒饮伏肺证·上 因为慢性支气管炎的早期症状不重,而且病情进展相对缓慢,所以经常不能引起人们的重视。很多人每次发病时,都是任由发展,实在难受才随便找点药应付几天,但要知道慢性支气管炎发病5年后,可以并发阻塞性肺气肿,10年后,则可能进一步发展成为肺原性心脏病。因此,尽早的控制、治疗是非常有必要的。 前段时间诊所来过一位患慢支多年的病人刘某,48岁。据其自述说:他慢支发作已有近10年时间,平时会口服些茶碱类的药物。每年冬春季都会出现咳嗽、咯痰、痰多清稀带泡沫,近两日受凉后又出现这些症状。查体后发现,患者除自述症状外,还伴有面色淡白,恶寒发热,鼻塞流涕、胸闷不适,头痛、后背僵硬,口微渴、不喜饮等症,且舌淡苔白,脉细沉。综合判定,应是寒邪与痰饮交阻,肺气壅滞,气机失调,血脉不畅之象,证属寒饮伏肺证。 寒饮伏肺证又称寒痰阻肺证,是指寒饮或者寒痰停聚于肺,肺失宣降,以咳喘、痰白量多和寒象为主要表现的症候。这类证型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尤其是在北方地区,冬季发作者更为多见。通常,患有寒痰阻肺证的患者临床中会表现出咳嗽、痰多稀薄而易咯,胸闷,气喘,恶寒发热,背冷无汗,渴不多饮或渴喜热饮,面色青晦,舌苔白滑,脉弦紧等证。 我们在治疗这一类型的患者时,用的最多的方子是小青龙汤和射干麻黄汤,但射干麻黄汤更适用于偏咳喘气逆的患者,小青龙汤则更适用于风寒束表证突出的患者。像病例中的刘某,除有鼻塞流涕,后背僵硬外,还伴有受凉病史,恶寒发热等证,这些都是风寒束表之证,因此更适用于小青龙汤。 今天要推荐给大家的方子就是小青龙汤加减: 桂枝10g,白芍12g,干姜6g,炙麻黄5g,法半夏10g,细辛6g,五味子6g,甘草6g,每日一剂,用水煎后,温服用。 方中麻黄、桂枝为君药,可发汗解表,除外寒而宣肺气;干姜、细辛为臣药,可温肺化饮,兼助麻黄、桂枝的解表之效;肺气逆甚,纯用辛温发散的药物,可能会耗伤肺气,为了防止温燥伤肺,加入五味子,以敛肺气;芍药养阴血;半夏祛痰,和胃平逆气;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8味药相配后,风寒解水饮去,肺气复舒,诸症自平。 在该方基础上,若有痰鸣,咳喘不得卧者,加葶苈子、射干、款冬花,泻肺逐饮;烦躁面赤,呛咳而咳黄痰者,加生石膏、芦根,清肺化痰;饮郁化热,烦躁口渴,口苦者,减桂枝,加石膏(先煎)、黄芩、桑白皮;肢体酸痛者,加羌活、独活;头痛者,加白芷。 小青龙汤是辛温竣剂,疗效十分显著,但因为辛温过于峻猛,能伐阴动阳,下拔肾根,所以用药必须中病即止,尤其是寒饮内伏日久,病机虚实夹杂,服后可出现多种变证,这不一定是用方不当,也可能是体内蓄久的寒饮欲化或已化的表现。 Ending 【零零医课堂】 爱学习的医生都关注了 文 | 南 星 零零医辅导员准备了 最新的医学资讯、经典的中医名方 还有丰富的医学课程在等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