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北京协和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医师蒋子栋教授 编 / 干玎竹 【搜狐健康】耳鸣到底有多讨厌?我曾经接诊过患者张女士。她今年42岁,一直是一个热心、爽快的人,无论在单位还是家里,与同事邻居都有着良好的关系。可最近,她和物业邻居产生了矛盾,而且矛盾日益激化。原来,张女士每天晚上总能听到一种刺耳的声音,使她夜不能寐,非常痛苦。她把家里查个底朝天,没有发现发声的物体。她去找邻居,也没有发现邻居家有发声物体。她多次找物业交涉,物业也无能为力。张女士还是不断听到尖叫刺耳的声音,让她内心烦躁,焦虑不安。后来,通过头颅核磁扫描检查,医生发现张女士的丘脑内长了海绵状血管瘤,这才解开谜底,原来听到的声音是耳鸣,是由颅内病变引起的。
什么是耳鸣? 耳鸣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是无任何外界相应的声源或电刺激时,内耳或头部所产生的声音感觉。说的直白些,就是明明没有声音,却听到了声音。用老百姓的话来说,耳鸣就是“耳朵叫”、“耳朵响”。 有人描述自己的耳鸣像火车轰轰响,有人感觉像知了叫,即蝉鸣,有人描述为坚硬的粉笔划在黑板上的那种尖刺的声音。还有人自我调侃说,白天跟别人说话听不清楚,晚上想安静休息了耳朵里却开起了音乐会…… 在人的一生中,大多有耳鸣的经历,许多人为一过性的耳鸣,吃一点中药,调整一下饮食、情绪,耳鸣消失了,不再看医生。可是,有一部分人则出现了顽固性耳鸣,伴有头晕、耳聋,还误认上火,往往耽误诊治。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出现耳鸣 耳鸣是临床上常见的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症状,随着生活、工作及精神压力的增大,耳鸣的发病率也呈逐年攀升的趋势,从3%-4%上升到了10%-20%,已经成为人们普遍的健康问题。你可能认为耳鸣是老年人的专利,但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出现耳鸣了。在耳鸣患者中,65以上的老人占1/3左右,其余2/3为中青年。 哪些人容易耳鸣? 蒋子栋指出,耳鸣与性格、休息状况和生活方式都有关系,常见于平时特别仔细,做事讲究完美;特爱思考,爱钻牛角尖,爱较劲;爱生气,易愤怒;生活、工作、家庭环境处于紧张状态,压力过大、过度疲劳;睡眠不足、睡眠障碍;饮酒过量;过度吸烟;高胆固醇及高盐饮食;饮用浓茶、含咖啡因的饮料;长期佩戴耳机、工作环境过于嘈杂、经常出入噪音巨大的场所的人。 此外,更年期女性也是耳鸣的主要人群。更年期妇女经常抱怨自己有耳鸣,但听力检查正常。除耳鸣外,她们还会出现一些无法解释的症状,如用手触摸耳廓或用手轻叩头皮时,也会出现耳鸣。目前认为,更年期妇女内分泌失调、雌激素降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是造成耳鸣的主要原因。 耳鸣患者还会出现哪些伴随症状? 蒋子栋指出,耳鸣患者通常除了听到声音,还会伴有睡眠障碍、心烦易怒、注意力不集中、焦虑、抑郁、生活质量和社交能力下降、甚至少数人有自杀倾向。 出现耳鸣怎么办? 蒋子栋表示,耳鸣是医学界公认的顽疾,在治疗方面,一定需要医生的耐心,病人的耐心(病人经常抱怨,医生治疗一周,耳朵还叫,其实这是正常现象,没有一吃就灵的灵丹妙药)。有些患者追求根治,往往欲速则不达,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出现耳鸣,首诊耳科是必须的,而事实上,导致耳鸣的各种疾病又要远远超出了耳科的范畴。不过,只有先从耳科入手,才能最大限度地搞清楚导致耳鸣的可能原因,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耳鸣患者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含锌食物:缺锌是导致老年性耳鸣的一个重要原因。耳蜗内锌的含量大大高于其他器官。而60岁以上的老年人耳蜗内锌的含量明显降低,影响耳蜗的功能而导致听力减退。含锌丰富的食物有鱼、牛肉、猪肝、鸡、鸡肝、鸡蛋、各种海产品、苹果、橘子、核桃、黄瓜、西红柿、白菜、萝卜等。 2.清淡饮食,避免油腻、高脂肪、高糖、高盐、辛辣、刺激、上火的食物。多补充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常吃豆制品,少喝浓茶,咖啡。 3.戒烟戒酒,烟中有害物质可损伤循环系统,加重耳内神经、血管缺氧、加剧耳鸣,故应戒烟。不要饮酒,包括白酒、红酒、啤酒和无醇啤酒,可能大家聚会时的一杯酒,医生的前期努力都白费了,许多病人都有惨痛的教训。 4.避免精神紧张和疲劳:长期处于精神高度紧张或身体疲劳状态时,均易使耳鸣加重,因此适当调整工作节奏,放松情绪,都是有益的。 5.保持良好的睡眠和作息习惯,尽量不要熬夜。每天睡觉前,可用热水泡脚,以舒缓情绪,促进睡眠。失眠者可以服用一些安神的中药,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一些镇静安眠药。 6.远离噪声。很大一部分的耳鸣患者其实就是噪声的实际受害者,他们因噪声而有了耳鸣,同样是因为噪声而使耳鸣现象加重。 7.注意正确的擤鼻办法, 要按住一个鼻孔,另一个鼻孔用力,如果双鼻同时用力,可能会引起咽鼓管压力增大而导致中耳炎。 8.部分耳鸣是情绪问题的局部表现,部分病人可能为神经衰弱、抑郁状态、焦虑状态,如果已经在神经内科或专科医院确诊,一定要专科医生的专科治疗。大部分这类患者,通过专科治疗后,耳鸣是能够消失的。此时,耳科医生的能力非常有限,重复和过度的检查及治疗不仅无效,而且还会加重患者的精神和经济负担。 9.耳鸣患者一定要学会放松。目前在医生的帮助下,大部分耳鸣患者的治疗是有效的。要知道,放松绝不是放弃,退一步也许就是给自己的一个恢复机会。有一个好的心态,有助于耳鸣的康复。生活中,也确实存在不少这样的耳鸣患者:他们费尽心思,花了很多人力物力,耳鸣治疗仍然不见效。或许是不得不接受现实,当渐渐放松,放平心态后,耳鸣反而自然消失了。 俗话说的好,没有万能的医生,没有万能的药物,只有万能的骗子。目前,在耳鸣的治疗方面,没有特效药物。大多数医生选用的是维生素以及营养神经的药物,即改善微循环、安神的药物。同样没有特效的治疗,部分耳鸣病人往往会病急乱投医,随便花钱买一个几千块的耳鸣掩蔽器,期望耳鸣消失,其实不然。这方面的纠纷时有发生。 保护听力,保存希望。有些患者由于备受耳鸣折磨,产生“希望自己耳朵全聋,耳鸣自然消失”的想法,这是非常不正确的。因为通过某些破坏手段导致耳朵全聋后,有些耳鸣不但没有消失,还可能会出现颅鸣(自觉脑内如虫鸣响)。只要耳朵没全聋,只要有一线希望,就一定要保护自己的听力!只有尽可能地保存听力(即使是残余的),也就是保留了自己耳的功能,为医生和科学研究的突破留下足够的时间,帮你摆脱耳鸣的梦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