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简说格律诗的格律2

 钟家台 2019-03-06

七言与五言相比,哪里不同呢?只不过是在五言基础上,在前边加上“平平”或“仄仄”而已。也就是说,知道了五言的句式,七言的也就知道了,根本不需要记。如果知道了上边我说的规则,随便拿出一个标准句式作为首句,下边的句子的平仄就固定了,不信试试看。

判断一首诗是正格还是偏格,即平收还是仄收,应该看首句。上边完整写出平仄的五言,即五言的正格,换句话说,五言以仄收,即首句不入韵(不管是第几句,如果平收必须押韵,仄收则不必)为正格。为什么这个样子的呢?大概可以这样理解,因为五言,字数比较少,韵太多了,吟诵起来不够响亮。七言则与之相反,以首句平收,即首句入韵为正格。

上边提到的五言,是一种正格,叫仄起正格。这种非常常见,有人做过统计,在五言格律诗中,此种格式大概能占到十之六七。如果以“平平仄仄平”作为首句,则是平起偏格(平起入韵)。如果以“平平平仄仄”作为首句,则是另一种正格,叫平起正格。如果以“仄仄仄平平”作为首句,则是仄起偏格。上边提到的七言,是平起偏格,因为七言以首句平收(即入韵)为正格。如果以“仄仄平平仄仄平”作为首句,是为仄起正格(仄起入韵)。如果以“仄仄平平平仄仄”作为首句,是为仄起偏格(仄起不入韵)。如果以“平平仄仄仄平平”作为首句,是为平起正格(平起入韵)。在七言中,正格的优势不像五言那么明显,两种正格加一起,大概能占到十之六七。

以上说的,都是非常标准的格式,就是平仄完全符合要求,在实际作诗时,不大可能那么尽如人意。规则之外,还是可以变通的,如首字(不管五言还是七言,也不管哪一句)都是可平可仄的。再有,句前或句中的连续三个“平”(或三个“仄”)的第一个“平”(或“仄”),也是可平可仄的。说到这儿,上边提到的平起、仄起的判定标准,应该知道了,就是以首句的第二字来判断的,因为首字可平可仄的。那上边的五言就变成这样了,如下:

中仄平平仄

中平仄仄平

中平平仄仄

中仄仄平平

第一、第三、第四句首句的平仄是没有任何限定条件的,唯独第二句“平平仄仄平”,如果首字用了仄声,第三字可改用平声。因为有人说,如果不改,就出现了两仄夹一平,是为拗句,第三字改为平声,就是一种简单的拗救,叫同句相救。不过这是个小问题,如果能避免,就尽量避免;如不好避免,就那么着吧。

七言的就是在五言基础上前边加两个“平平”或“仄仄”,就成这样了,如下:

中平中仄平平仄

中仄中平仄仄平

中仄中平平仄仄

中平中仄仄平平

对于七言来说,第二、第三句,也即仄声开头的句式的首,字由“仄”改为“平,即用了平声字,是没有任何问题的;相反,如果是以平声字开头的,如果首字用了仄声,后边不做改动,就会出现上边五言提到的那种两仄夹一平的现象,某些人认为是拗句,怎么办呢?上边说了,自己看着办吧。如果首字都正常,第一、第三、第四句的第三字,平仄也是不受任何限制的。第二句的第三字如果用了仄声,而后边不做任何改动的话,也会出现两仄夹一平的情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