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年中法药房杭州分店的生意经

 真友书屋 2019-03-07

▲ 中法药房杭州分店旧址

中山中路232号(老门牌360号、362号),是一座具有西方建筑风格的三层洋楼,三层洋楼后面,另有多座建筑,共计占地面积为1亩2分2厘4毫。中山中路232号与一旁的234号、236号,原来都是楚湘忠义祠旧址。1926年,为了配合中山中路(当时叫江墅路)道路拓宽前期工程,道路两旁的房屋开始拆除重建,中山中路232 号这座三层洋楼,也是在那一年崛起的,后来,绍兴籍商人丁鉴廷租下这处临街房屋,经营中法药房杭州分店,当年,这家药房既靠“艾罗补脑汁”发财,又靠“艾罗补脑汁”出名,一直经营到20世纪50年代初期。

其实,中法药房的诞生地是在上海,创始人是浙江余姚籍著名商人黄楚九。中法药房在上海问世后,发展很快,既建立了遍布全国的商业营销网络,又创立了多家制药工厂,是一个商业兼工业的大型企业。

将计就计做大拳头产品

上海中法药房创办于1890年,开张时,这家药房连老板在内仅7个人,开店的3000元资金还是黄楚九从他人处借来的。当时,这家小药房除经营西药买卖外,还销售自己制作的眼药,打出的商标为“万象”,图案是:一头大象,背上放有一盆万年青。寓意“万年长青”。

大约在1903年,黄楚九从一位叫吴炳坤的药剂师手中搞到一张滋补剂药方,并按照药方试制成一种磷质补剂,取名“艾罗补脑汁”,然后就通过广告大肆吹嘘说,这是美国医生艾罗的处方,给“艾罗补脑汁”穿上了“洋外套”。“艾罗补脑汁”经过大规模广告宣传后,很快就成为热销商品。那时,中法药房每天销售“艾罗补脑汁”的营业额都在1000元左右。中法药房制作“艾罗补脑汁”,是用一只紫铜大锅,手工调制,生意好时根本就来不及做,而利润又是相当丰厚,每瓶售价2元的168CC“艾罗补脑汁”,成本价仅为4角。

黄楚九

正当黄楚九盘算着如何扩大“艾罗补脑汁”的生产和销售时,一个自称是小艾罗的美国人走进了中法药房,小艾罗说,“艾罗补脑汁”是他的父亲发明的,所以,他拥有继承权。黄楚九明白这是来敲竹杠的,便不动声色地询问对方的要价。其实,对方心里也虚,要价并不很高,老谋深算的黄楚九决定将计就计演一出好戏。他答应给对方250元钱,但要求对方必须以艾罗医生儿子的身份签署收据,并声明从今以后“艾罗补脑汁”归中法药房独家制销。拿到这张收据后,黄楚九便招来新闻媒体集中宣传此事,进一步为国产的“艾罗补脑汁”套上“洋专利”的光环。由于这一事件本身就具有新闻性、趣味性,经新闻媒体宣传后,“艾罗补脑汁”的知名度大幅蹿升,产品从上海一直热销到全国各地,甚至还销到了东南亚国家,成为中法药房最出名、最赚钱的拳头产品。

依靠自己的产品赚大钱

中法药房的经营风格与华美药房截然不同,前者通过销售自己的产品获厚利;后者则是通过买卖他人的产品获大利(快进快出)。

继“艾罗补脑汁”后,黄楚九还推出了自制的“艾罗疗肺药”、“精神丸”、“日光丸”、“月光丸”、“九造真正血”等成药,由于自制药品成本低廉,只要有销路就能获厚利。所以,黄楚九相当重视制作、推销自己的产品。1907年,清政府发布禁烟令,中法药房便迅速制成天然戒烟丸,每天做广告,大肆宣传,吸引了 不少购买者。由于成本低廉,利润丰厚,天然戒烟丸每年又为中法药房增添利润10 万多元。

艾罗补脑汁

1908年,发了大财的上海中法药店鸟枪换炮,在医药行业中首先盖起了钢骨水泥的三层楼洋房,楼下是营业大厅,楼上则是制药工场,强化自己的制药能力。1923年,黄楚九开设新的制作基地,生产“百龄机”补剂,打出的广告称:“有意想不到之效力”。于是,“百龄机”补剂又成为营销热点,全年的营销额突破了50 万元。1925年,中法药房动用历年积累资金,在上海买下十多亩土地,创办起中法药厂,进一步扩大自己产品的生产能力。

1931年1月,黄楚九病死。由于此前中法药房已经改组成股份有限公司,所以,没有受到不利影响。此后,黄楚九的女婿许晓初接掌中法药房,并继续坚持注重制销自己产品的经营风格。为了发展新产品,提高机械化操作能力,许晓初为中法药厂添置了大量机器设备:粉碎机、蒸馏机、真空干燥机、压榨机、制锭机、消毒机、搅拌机……使中法药厂从原来的手工操作,走向半机械化生产。这样,中法药房推出的各种自制成药也就越来越多。1933年的统计数字显示:

中法药房自制产品销售的营业额已占全部营业额20%(华美药房仅占1%),推出的自制产品超出了500种。

为了扩大自制产品的销路,中法药房早就开始布设全国营销网络,在1936年前,已在全国各地建立了分店、领牌联号店57家,包括杭州中山中路上的这家中法药房杭州分店。

公私合营成为工业企业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夕,国民党政府动员上海厂商内迁,中法药房将部分机器设备拆运到汉口,准备在汉口建立一个新的生产基地。但是,不久武汉就遭遇敌情,于是又将设备转移到重庆。但是,由于重庆的运输条件恶劣,主要生产原料几乎无法供应,所以,开设在重庆的分厂,生产能力一直无法充分发挥,经营状况一直不理想。

转移去重庆的机器设备毕竟是少数,大多数设备还是留在了上海。为了避免在 上海的企业被日寇掠夺,许晓初与美国的美胜公司签订了一份假的买卖契约,把中法药房的性质改成了美资公司。但是,珍珠港事件爆发后,挂名美资公司的中法药房还是遭遇险境。后来,许晓初凭借与大汉奸褚民谊的关系,才使企业化险为夷。此后,许晓初凭借汪伪政府中的关系继续做大中法药房,先后建起了中法油脂化学制造厂、中法血清菌苗厂、中国保安玻璃医学仪器厂、中法生物化学研究所等。

抗战胜利后,曾投靠汪伪政府行政院副院长褚民谊的许晓初,非但没有受到任何牵连,还被国民党政府认定为“地下工作者”。许晓初再次化险为夷,继续做大自制产品的制销能力,战时停业或失去联系的外地分店或领牌联号店纷纷复业或恢复联系。全国销售网络恢复后,生产能力也就充分发挥出来了,“艾罗补脑汁”的最高年产量居然达到了36万瓶,九一四药膏的产量达到了60万打。1947年,中法药房的资本金上升到5.4亿法币。

1948年8月,目睹战场形势和经济形势的变化,许晓初明白国民党政府在大陆的日子已经不长了。1949年2月26日,许晓初乘中兴轮去了台湾。

新中国成立后,上海中法药房的制药工厂得到不断发展壮大,并从单纯的制剂厂发展成为既能生产制剂又能生产原料的综合性药厂。1956年1月,开展公私合营 后,上海中法药房结束了自己的商业零售经营,集中精力发展制药事业。杭州中山中路上的这家中法药房杭州分店的经理丁鉴廷,则在这年1月15日向杭州市医药公司递交了公私合营的申请书。

图片来源网络

文章原名《中法药房——中山中路232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