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易经》:中国哲学的起点

 LDS551 2019-03-07

  把《易经》列为广义定义的国学的第二方面内容,是因为《易经》蕴藏着无尽的学问与信息,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次用两种符号(汉字符号和卦象符号)写成的经典,把它列入哲学、社会学都不过分,而古人把它列做六经之首。

《易经》:中国哲学的起点

  历代学者中有的认为《易经》是一本具有巫术性质的占筮之书,是集古人占卜之大成的精华汇粹;也有学者认为,《易经》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哲学专著。我个人认为:《易经》是中国祖先最早的一部以占筮为基本形式,深刻蕴含着包括中国先民思维方式在内的百科全书,是中国哲学的起点。

  为什么叫《易经》呢?要从“易”这个字说起。“易”是蜥蜴的象形文字。许慎的《说文解字》这样说:“易,蜥蜴,蜒蜒守宫也,象形。”上面的“日”字是蜥蜴的头,下面的“勿”字是蜥蜴的脚和尾。古人称蜥蜴为“十二时虫”。古人把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分别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蜥蜴的体色一个时辰一变,一日十二变,所以叫“十二时虫”。外国人称蜥蜴叫“变色龙”,也是注意到它体色的变化。所以,“易”是变化的意思,《易经》是一部研究万物变化的经典。

  从上面的解释中可以看出,“易”的产生大致与中国象形文字产生同步,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或更早一点的时期(也有学者认为,八卦符号就是最早的文字)。那时候,由于祖先对某些大自然现象的恐惧和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于是各种原始崇拜、巫术、占卜就产生了。汇集占卜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