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一项育人的伟大事业,支撑这一事业的则是教师。教师的工作正如宋祖英在一首歌中唱到的“黑板上,写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粉笔画出的是彩虹,撒下的是泪滴,讲台上举起的是别人,奉献的是自己。”一句话,就是“教室里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总是你”这首歌词是对教师职业的最好写照。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教好书,成为“经师”,而且更要成为学生成长和身心健康发展的指导者,成为“人师”。“无德”不能为人师;“无能”也不能为人师。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打铁先得自身硬”。
近代学者王国维认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并以三句诗加以概括:“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为第一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为第二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为最高境界。我以为,这不只是做诗的境界,做学问的境界,也是生活的境界,事业的境界,人生的境界。
做教师亦是如此。依我看,为师之道也可以划分为三种层次。
第一个层次,把教师当作一种职业。所谓职业,就是凭之吃饭、挣工资的工作。在现在这个处处呼唤改革,倡导竞争的时代,干不好要下岗、要落聘、要丢饭碗。因此,教师就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要耐得住寂寞,受得了清贫,在下海的人大把数钱时不眼红,在歌星、影星受人吹捧时不发烧,也就是要做到“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第二个层次,把教师当作一种事业。要把做教师当成自己的事业,那就得好好干,努力干,并且要会干。既踏踏实实地工作,为学生倾尽心血,“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又能做个有心人,时刻动脑子,探索规律,发现真理,追求成功。
第三个层次,把教师当作一种艺术。所谓艺术,就是可以醉人而不知,可以育人而不觉。因此,把教师当作一种艺术,就要通古晓今,博采众长,能把最恰当的事例信手拈来,融入课堂,天衣无缝,学生在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中汲取知识的芬芳,不再有学习之苦。这种境界,是每个为师者都想追求到的,但欲达到,非经年积累不成。而一旦达到,享受到“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乐趣,则心中喜悦,万难形容。
有人曾经说过,教育是一项事业,事业需要献身;教育是一门科学,科学需要探索;教育是一门艺术,艺术需要创新。而能将这三者完美结合在一起的人,只有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千千万万个教师。
前几年去世的北京22中特级教师孙维刚就是这方面的成功代表。也是所有教师学习的榜样,该校主管教学的杨春林副校长这样评价孙维刚老师:“他不仅在课堂上以他深刻的教育思想,高度娴熟的教学技巧和机智,高屋建瓴、出神入化地带领他的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激励他的学生超过先生,学会恣意驰骋,决胜千里,他还在教育实践中用自己的高尚品德熏陶、感染学生品德,用自己的智慧启迪学生的智慧,用自己的人格影响学生的人格,用自己的灵魂塑造学生的灵魂。他教给学生一种无法物化在书本上的人生智慧,使学生得到一种心灵的彻悟。”
人们常说,教师是蜡烛,照亮了别人,毁灭了自己。这是陈旧的蜡烛观念。事实上,教师的工作绝非这样,教师应该是火柴、打火机,而不是蜡烛;主要职能不是燃烧自己,而是点燃学生,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这是教学的关键。事实上,教师在点燃学生的同时,也在照亮自己,发展自己。问题在于你是否具有这种理念。在教师这一岗位上要想有更大的发展,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成为向孙维刚那样的优秀教师,必须走教育科研之路。
加强教育科研,是推动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是全面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需要,也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需要。一所学校,只有坚持不断提高教育科研品位,才能有长远的发展;一个教师,也只有走教学与教研相结合之路,才能将教育教学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我国中小学教师不少是教学能手,但教学能力都还是停留在有娴熟的教学基本功阶段。教师要实现最终的事业成熟,还必须学会在研究状态下工作,成为一个教学的研究者。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呢?
一要打破神秘感,保持自信心。说到研究,不少老师认为,那是专家们的事,我们当老师的就是教书。有这种想法或说法的老师,实际上是把自己当作了一个教书匠的角色,为什么不能努力成为一个教育家呢?研究并不是高不可攀,研究需要第一手活生生的教育资料,这是中小学教师的优势。1980年,我写了篇论文,当年发表于陕西师范大学《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上。同年,我的另一篇论文发表在《西安科技报》上。我感到激动、兴奋,也看到了自己的潜力,觉得自己在教育科研领域里还是大有发展前景。教研促教学,20多年来,在做好校长的行政工作和完成好两个班的教学工作的同时,我探索不止,不知不觉在全国数十种报刊杂志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150余篇,还参编了5部书的编著,自身素质也在各种学术活动中得到很大的提高。
二要有强烈的“研究意识”,把教育教学工作自觉地纳入研究的轨道。每个学生都是你研究的对象,你的班级、年级、学校(甚至更大范围)。都可以是你的“试验田”,你可以在里面不断地耕耘、收获。只要树立“研究意识”,并亲自“下田”实践,就一定会取得教育研究成果。这些年,我在所教的班级里进行了数学学习指导、初中数学引趣、高中数学引申、数学作业再生、数学多维教育等实践,在所辅导的数学奥赛班里进行了数学超常教育实践,均取得显著效果,写成论文后均发表在各类学术期刊上。
三要重视教育科学理论的学习。数学教育教学研究离不开理论的指导,而这正是中小学教师的不足之处。教师若没有行之有效的教育理论作指导,是很难进行研究的。学习理论,除了师范教育、继续教育、各类进修外,还应抓住各种学习机会,随时随地学习,做学习的有心人。其中很重要的一个途径就是向书本、杂志学习。一个教师,没有一定数量的教学、科学、文化书籍和杂志是不可思议的。就我来说,从教这些年来,东购西购,已有1000余册数学、教育、文化方面的书籍,订阅了具有不同特色的中学数学杂志和其它教育杂志。在书海中获知与启智,在书海中探索与创新。
四要掌握教育科研方法。不懂教育科研方法,是造成中小学教师研究难以深入进行的原因之一。一些基本的教育科研方法是从事研究的基本条件,教师应很好地掌握。如怎样选定研究课题,制定研究计划,实施研究课题,整理研究资料,撰写研究论文等。
五是要及时了解教育动态。创新是科学研究的基本特征。要创新,就要了解、掌握教育教学的新信息、新动态、新趋势,选择具有独创性和新颖性的课题进行研究。我以为,克服困难,争取参加有关学术会议、听学术报告和及时阅读数学教育期刊,是了解教育动态的主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