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对抑郁症的研究做出了很重要的贡献。他有一本非常经典的著作,但是很多心理学工作者们都没有看过《哀伤与忧郁》。 在目前国内的心理学各种公号上,那些粉丝量巨大的心灵网红们,他们最擅长的就是发表出一个极端的观点和结论去吸粉,对于专业书籍,他们大多是不看的。 弗洛伊德指出抑郁症的心理因素,主要是当事人的注意力指向一个已经失去之物且不能转移。 在弗洛伊德的公式里,每一种爱的关系必然包含矛盾复杂的情感,也就是“爱恨交织”的意思。 哀悼与忧郁一书中所说的理论,成为了他的继任者,客体关系流派的主要理论依据。 很多心理咨询师们认为,客体关系流派是对弗洛伊德理论的创新,其实弗洛伊德早就研究到了这个地方。 但是弗洛伊德真正伟大之处是指出抑郁症并非单纯的心理疾病,而是一种有着深刻的生物学根源的真实疾病,就像糖尿病一样——荷尔蒙和化学反应失控是这两种疾病的共同特征。 只不过限于弗洛伊德当时的研究条件,他把心理疾病的生理因素,用力比多这个词来形容。但是最可惜的就是,弗洛伊德之后的所有精神分析继承者们,都完美的丢掉了心理疾病的生理因素。 而力比多,直接反映出荷尔蒙在每个人身体中的作用方式。但他的继任者们,则渐渐的把力比多虚化为一个精神之物,不再有形而下的特点。 弗洛伊德关于爱、失去的理论与现代心理科学、生物学之间的连接点就在于“压力”本身。 所以任何心理疾病,离开生理因素去谈,在专业的心理学者面前都是耍流氓。 心理咨询师们要想过专业关,必须要学习临床心理咨询的两个难点。一个就是生理心理学,一个就是认知心理学。这里的认知心理学不是指的认知行为流派。而是指的是大脑的认知模式。 但是目前在国内的心理咨询,临床实践中,有一个偏见的倾向性。那就是把心理疾病患者的问题单一的引向原生家庭因素。 最后心理咨询的模型就被偏激的简化成了找原生家庭的病。什么家会伤人了?什么不是所有的父母都爱小孩了。 于是,当事人就得到了一种合理化的解脱。然后在这些自媒体公号的引导下,一遍又一遍的把自己的注意力引向原生家庭。 现在大家回头看一下,你们发现了什么? 这种反复寻找原生家庭的病,把注意力全部引向父母,完美的完成了我们前面所说的,弗洛伊德在《哀伤与忧郁》中所说的,注意力指向一个物体且不转移。 这些寻找原生家庭病的网友们,也最终完美的实现了弗洛伊德在书中所说的,由于注意力不转移所导致的忧郁症。 更可怕的是,这些不专业的心理网红由于学艺不精,没有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原生家庭中的父母,并不是现在外在的你的父母亲,原生家庭的父母已经被内化合并成为当事人人格的一部分。 这种指向原生家庭父母的注意力,最终导致两个结果。 一个就是对内指向自我的攻击。这将导致自我伤害和抑郁症。 另一个是对外指向现实中父母的攻击。这将导致由此所产生的泛化对人际关系的敏感和紧张。 另外,由于原生家庭的父母已经被内化成为自我人格的一部分。所以成年人的心理治疗,绝不是简单的靠几句与父母和解的文章和语言就能解决的。他需要长程的心理咨询,从人格内部进行解构和重新建构。 最后小明想说的是,心理咨询是一个非常专业的行为,需要对整个心理理论基础非常扎实。半桶水从事心理工作是会伤人的。对于大多数网友而言,在没有可靠途径解决自己的情绪困扰时,可以先选择由身体去引发,内在荷尔蒙组织方式和内分泌的变化。无论是任何一种心理疾病,通过锻炼身体,气血贯通都是无害的。 ~~小明讲抑郁症的心理治疗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