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老马识途 在夏朝文化夏朝文明的探索中,夏朝文字始终是解开夏朝历史之谜的一把钥匙。由于人们把寻找夏朝文字,发现夏朝文字,都寄托在考古发掘上,致使今日人们仍未达到预期的效果,我国有9600平方公里的土地,地大物博,只凭有限的几只考古队,想在诺大的神州土地上,尽快尽早挖出夏朝文字,谈何容易,况且夏都并非一个,通向夏都的大道并非一条,条条大道通夏都。 俗话说,活人不能让尿憋死,也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人。在探索发现夏朝文字的道路上,应该是方向一致,方法多种,单纯的一元化之路,往往会钻死牛角尖,造成不撞南墙不回头的局面。譬如我们的考古工作者在河南二里头遗址发现了宫殿,就认为是夏都,而将发现的陶片上的刻划符号,确定为是夏朝文字,还有专家进行了破译,实在是很荒唐可笑的事情,有好大喜功之嫌。 ![]() 夏朝究竟有没有文字?夏朝究竟应该有什么文字?实际上这些都没闹清楚,只凭头脑发热,就断定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陶片上的刻划符号是文字,是不是太盲目了,太自信了,太武断了! 我们还是看一看著名的古文字专家是怎么说的吧,郭沫若先生对夏朝文字有它独特的见解: 【1】郭沫若一生论断很多,其中一个是谈论禹碑的,这也是郭老唯一谈论禹碑的文字,在[水龙吟]一诗的开头写道:'商盘孔鼎无存,禹碑本是升庵造’ 古文字专家唐兰先生在[中国文字学]一书书中写道:'商以前的文字,一直到现在,我们还没见过,岣嵝碑是假的......’ 。 [甲骨文字典]的主编徐中舒在[夏史初曙]一文中,也作出了夏朝无文字的结论:他说,'传说中虞、夏文化分布之区,原与仰韶文化为近,古代虞、夏两族从黄土高原逐渐发展到河西、河东以及伊、洛、汾、沁之间,乃受龙山文化影响而形成二里头文化,当时应当还没有文字。不然,为什么他们的后裔,如匈奴,如越,都没有文字保存下来呢? 文字滥觞于大汶口文化,后来为殷商所继承,由巫卜这个集团的人,世代相续,沿袭使用,在使用中才逐渐发展起来。由于殷王每事都要一再占卜,无日不卜,无事不占,每次占卜都要把卜兆和所卜之事记录下来,以观验与不验。文字就是在这一班巫人手中,日趋纯熟,以至完备。刻在甲骨上的文字已备六书条例,这是武丁以后二百七十余年的卜辞。这已是殷代晚期,文字到这个时期才能达到成熟阶段。二里头文化遗址中没有文字出现,也是夏代没有文字的默证。” 从三位著名的古文字专家的论述中,都作出了否定夏朝有文字的结论,夏朝真的没有文字吗?夏朝没文字有这个可能吗?我们还是看看古人是怎么说的吧: 1,五子之歌:四曰:“明明我祖,万邦之君。有典有则【册】,贻厥子孙。关石和钧,王府则有。荒坠厥绪,覆宗绝祀。 2, 《墨子.明鬼下》:「此吾所以知周书之鬼也,且周书独鬼而商书不鬼…此吾所以知商书之鬼也,且商书独鬼而夏书不鬼,…故尚者《夏书》,其次商、周之《书》,语数鬼神之有也,重有重之。」这是墨子对于夏、商、周三代书籍的评论。 今文《尚书》有《虞书》,古文《尚书》有《唐书》和《虞书》。 3,《史记》和《竹书纪年》都载有夏代帝王的世系表,尽管两者不尽相同,但大同小异。这说明两者是以同一份原始文献记录为依据的。 4,我国现存最早的史书《尚书.多士》中有这样一段话:“唯殷先人;有册有典,殷革夏命”。这是武王灭商后,周公对殷商贵族的训话,大意是:你们殷的先人,在推翻夏朝时,已有典籍,记载了这段史实。 5,夏代,人们为了发展农业生产,总结并掌握了一定的天文历法知识,以十二个月为一年,有大小月之分,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还懂得了十九年置七个闰年。夏代的历法称“夏历”和“夏小正”,夏历以寅月为岁首。春秋时,孔子曾主张“行夏之时”(《论语·卫灵公》)。 6,在《竹书纪年》和《世本》等古书中,有“夏发七年,泰山振”,“夏桀十年,夜中星陨如雨”等记载,这也是世界上关于地震和陨石雨的最早文字记录,可作为夏代有文献记录的旁证。 7,《吕氏春秋·先识览》载:“夏太史令终古出其图法而泣之——乃出奔如商”。该书写成之后。曾公布于咸阳城门,声称能增删一字者,赏予干金。可见这段史料的来源不会毫无根据。 8,《国语.晋语》载:晋文公时,阳人犹“有夏商之嗣典……樊仲之官守焉”。《国语》亦是一部严肃的史书。上述诸条虽为旁证,但足以说明夏代有典籍并非无稽之说。 9,春秋说根据《左传·襄公二十九年》中载:“季武子取卞,使公冶问玺书,追而与之。”并举出“夏虚都三玺”即“夏虚都司徒”、“夏虚都左司马”、“夏虚都丞”三方印为证。 10,《春秋左氏传》曰,楚左史倚相“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即谓上世帝王遗书也。
以上的引文中,古人讲的很明白,夏朝有文字,夏朝有史官,夏朝有史籍,为什么到今天夏朝什么都没有了呢,那是由于有些人比疑古派还疑古,他们将有说成无;将真说成假;将有文字记载的信史,说成神话传说;不顾历史记载,硬要创造一套新的汉字起源的理论。我认为,创造新理论是可以的,要实事求是,一切违背客观实际的东西,都是站不住脚的,将仓颉造字说成劳动人民集体造字,将文字起源于鸟迹说成起源于刻划符号,或图画文字,都是行不通的。我认为,史书的记载是真实可靠的,而大家的说法很值得商榷,他们的观点远离历史的真相,主观色彩很浓,都是在象牙塔里杜撰出来的东西,不可信,尤其关于夏朝文字的一些观点,非常明显。基于上述原因,我进行了多方面的尝试和探索,最后我不仅发现了传世的夏朝文字,还发现了出土的夏朝文字,其中还包括夏朝甲骨文、夏朝象牙文,还发现了四十年派将陶工用的刻划符号,当成文字是一大错误。尤其值得提出的是,很多新浪网友象曾力、谢东凌、张益群、西周天子、探古思幽等几位先生收藏了一大批从黄帝到虞夏时期的玉版文字,还有黄震先生收藏的夏朝之前的三万片甲骨。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