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亭结起至阴边 通谷浮云四望烟 束骨近同京骨峙 昆仑遥与委中连 足太阳膀胱经起于睛明穴,止于小趾尖的至阴穴,经过头、颈、背、腿足等部位,共有67个穴位,是十四经络中最长的一条经。内中经气为寒与冷的气息,(人受到寒气,都往膀胱经里去)能为人体储备足够的能量。 膀胱经经过的脏腑有膀胱、心、肾三个主要的脏腑。 膀胱经的经气在下午3—5点时最活跃,好像是江海来潮一样。如果膀胱经内的寒水势头过猛过盛,就会造成“水气凌心”,产生胸闷、畏寒的现象。 检查的方法,顺着经络按,有没有按着就痛的穴位,如果有就多加按揉。还有这时要尽量少吃过冷得食物,如冷饮等。 凡是生殖系统、精神方面,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方面出现异常,都应先找一找膀胱经上有什么问题,可以通过养护膀胱经来改善这些症状。 一、膀胱经不适可能会引起的反应: 莫名的怕冷,衣服穿的再多也还是冷;流鼻涕,头痛头胀;项背僵硬、疼痛,颈项难受;腰折断般疼痛,股、膝关节活动不灵活;癫痫、狂躁、痔疮发作,足小趾活动受阻等,这些现象的发生,可能与膀胱经络有关。 二、膀胱经的养护方法: 敲、揉、按摩、捶,和敷贴,最佳时间:下午3—5点 三、主要的穴位及功能: 1、昆仑穴:脚踝骨后凹陷处。是强力镇痛散,万能止痛穴,只要在膀胱经路上有痛感,都可用按摩昆仑穴来缓解,那侧痛,按那侧的穴位。 2、通谷穴:小趾侧后。灸左侧通谷穴,祛寒治感冒,此穴有奇效。凡因受寒引起的症状:如发烧、鼻塞、感冒、浑身发冷、腰背酸痛,胳膊酸痛、肚子痛、痛经等。 3、至阴穴:在通谷穴的前面一点,艾灸,治腰酸背痛,尤其是妇女经期前、中的腰背酸痛有特效。但要坚持,每天每次约30分钟,2—3周。 4、京骨穴:脚外侧中凹陷处,专治头痛、脖子僵硬,腰腿痛,还能调节排泄系统的功能。揉、按、灸、敷,灸每周一次,用人参片敷每周二次。 5、脾俞穴:双手反伸,大拇指伸出碰到的脊柱两边。在左脾俞穴拔罐、能袪寒毒,治脾胃不适。(过多的寒气进入膀胱经,会产生寒毒,引起脾胃不适,袪之即愈) 6、束骨穴:主治脖子僵硬、疼痛。方法:按揉、敲、灸,热敷。 7、睛明穴:眼睛内眼角上凹陷处,舒缓眼睛疲劳,治打嗝有奇效。 8、八髎(音聊)穴:为上、次、中、下髎几个集中在腰脊两边穴位的统称。其中的次髎穴是用来治疗腰痛和痛经的特效穴,方法就是横搓竖揉。 9、委中穴:在膝关节后侧腘窝处,治疗腰痛的要穴,“腰背委中求”,如下肢乏力,皮肤瘙痒。方法:缓慢起蹲,按揉、灸。 10、承山穴:小腿黄鱼肚的中间,按揉敲打可治疗小腿酸痛抽筋、轻揉治痔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