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详情国学经典研讨会辞赋班第二讲辞赋基本句式 骈句 编辑:云龙山人

 清欢几许 2019-03-08

国学经典研讨会辞赋班第二讲辞赋基本句式 骈句 编辑:云龙山人


自有辞赋以来,随着时代的发展,骈句句式也在不断地规范起来。从西汉至魏前,文学作家们都在文章中有意无意的参杂一些不太工整的对偶句。直至三曹七子才有意识地把对偶句运用到文章中。进入南北朝以徐陵、庾信在骈文上的成就最高,他们大多的骈文对偶工整,几乎全篇用偶句组成。齐梁四声说发明以后,平仄之分在理论上也尚未总结出来,但他们还是自发地以平声对上去入三声,这只能说是一种实践中的体会,感觉到平仄相对会使文章有抑扬顿挫的声调之美。虽然有了四声做依据,但是并没有更进一步的研讨。
而在唐朝由于注重律诗的声律结构,连带骈文家们在写作中,骈文句式不论是本句节奏点平仄相间,还是对句节奏点平仄相对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准,并且出现了如《滕王阁序》、《讨武曌檄文》等全篇对偶的骈文。
直至清末民初,尤其从1919年到1949年的三十年,是骈文学取得丰硕成果的时期,这个时期出版的骈文学著作众多,并把骈文二字定性。骈文的篇数也比历朝历代为多,成为骈文学史上的突出现象,可惜没有几篇传世佳作。但是,这一时期骈文的研究更加细致入微,阐述了声律的纵横机制,既在骈文中对偶句节奏点上的字,一偶之内平仄相对,一句之中平仄相间的原则,开创了骈句规范的新时代。
骈句,顾名思义,即两两相对的文句。这种文句要求字数、结构、词义相对等,体现了我国传统的阴阳谐调、互补和对称美。最早的骈句可见于周代如《易经》、《书经》等文学作品,到了战国后期,骈句的形式就已经比较成熟了,而魏晋南北朝时期更是出现了以对偶句为主的骈文,其独有的形式和风格得到了所有文人的默认。
对偶、藻饰、声律、用典等写作手法及技巧也在这个时期得以完善。尽管在唐宋年间古文运动风声鹤唳,骈文没落,但骈句并没有退出文字舞台,甚至连提倡古文运动的领袖韩愈、柳宗元及后来的欧阳修、苏轼等,也是优秀的骈句大师。

一、骈句的定义
从狭义上看“骈”字,它属于左右结构,意思是两匹马并列。引伸于广义中解释,凡相同二物相并,曰:“骈”。
骈句既是对偶句,它是一种修辞方法,只能是由两个分句组成,单句或者超过两句都不能称为骈句。它是把同类或对立概念的词语放在两个分句相对应的位置上,两个字数相等、结构相似的语句,表现相关或相反的意思或用两个对称语句加强其语言效果。使之出现相互映衬的表现形式,使语句更具韵味,可以充分增加词语表现力。


如:霜凋岸草,雾隐城堞。
非玉关之可望,岂银阙之能闻。
花有情而独笑,鸟无事而恒啼。
这种对称的语言方式,形成表达在形式上的整齐和谐,内容上的相互映衬,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

二、骈句特点
1、语势紧凑、连贯,简练不拖沓。
2、语句细腻。
3、语气抑扬顿挫,铿锵有力。
4、语意简洁凝练。
5、长句必须带虚字。
6、长句可以有领字。
7、本句奏点上的字平仄音调相间;对句节点上的字平仄音调相对。
8、词性相对
9、读起来朗朗上口,使文章的情感倍加热切,富有感染力。
10、骈句中领字和虚字平仄可对可不对。

三、骈句的节奏
骈句的朗读节奏给人以意境的美、情感的美、形式的美,其声音的高低起伏、气息有节律的转换,彰显了音韵流畅的美感和铿锵通畅的气势。
骈句是一切赋文组成中不可或缺的句式。让我们先从骈句句式来体会一下什么是赋味。
我们复习一下诗句的节奏。
不论七律也好,五律也好,颔联和颈联都要求对仗,句型都要求有变化。我们来看看七律的句式。
例如:门泊东吴万里船
前四字是22节凑,是固定模式不能变,那么,只有从后三字着手。这个三 或21 或12 或是111 。这三种句型既是律句的朗读节奏。
我们划分一下既得 门泊/东吴/万/里/船 22111——读出的一定是这样,我们可以看出这句是五个节凑。

我们再来看一下的两种音部的划法:
春风/放胆/似/穿梭 2212

一缕/情丝/万里/长 2221

再看五律句式:
两岸横峰黛
两岸/横/峰/黛 2111
最后三个字是三个节奏。
从以上诗句的划分中,我们可以看出,不论怎么变,诗句最后一个字不1就是2。

我们再来看看骈句的句式。骈句有四种格式,壮句、紧句、长句、隔句。我们今天只讲壮句、紧句和长句,隔句下一课再讲。
网络上所有辞赋班都把骈句说成是六种,他们把提引词和散句也算在了骈句之中,这种分法是错误的。从我们刚才讲的骈句定义就可以得到验证。

骈句的节奏
1、三字句(壮句):
大漠/风 21
吟/泉韵 12

四字句(紧句):
气壮/神扶 22

五字句(长句):
接/九幕/之云 122
不/置身/其外 122
咏经/以/致养 212

六字句(长句):
实/灵圣/之/轨模 1212
远取/曲江/之号 222
柔弱/胜于/刚强 222

七字句(长句):
参差/而/五岭/迷烟 2122
我则/呈形于/大有 232
彼/雕墙/峻宇/之君 1222
春之季/坚冰/为水 322

八字句(长句):
虚矫者/怀/不至/之疑 3122
当/川原/静处/以/凝神 12212
临/曲折/而/睿思/俄起 12122
乍/滴淋于/垂露/之馀 1322
客有/怀上古/之/赓歌 2312

九字句(长句):
发扬/蹈厉/且/鼓舞/争收 22122
无贪者/观妙宇/于/域中 3312

四、骈句的划分
不论写什么文章都要有标点,都要有节奏。赋文骈句的节奏细致、明确、清晰,是其他文体不可比拟的。所以,想学会写赋文,就必须学会写骈句,想学会写骈句,就必须学会句子节凑的划分。所以说,骈句节凑的划分是写赋文不可缺少的重要步骤。
骈句要求对偶,上下句同一位置节奏点上的字平仄要相对。本句节凑点上的字平仄必须相反,这一点是要特别强调的。
骈句的划分要学会准确的找出句中的节奏点,那么什么叫节奏点?
就是句中每个节奏的最后一个字。(虚字、领字不包括在内)
例:
柳丝/飘舞/而/莺啼/婉转
句中的“丝”“舞”、“啼”、“转”既是节奏点。

彰/五色/而/可嘉
句中的“色”“嘉”既是节奏点。

洒之/白银/一片
句中的“银”、“片”既是节奏点。

1、领字为一个独立的节奏
对于辞赋句子中的领字我们有必要详细的讲一下。是学过填词的朋友都知道,词句中有领字,词句中的领字是在一句的开头领起下文的一句或者几句话。而辞赋句子中的领字,大多领一个分句或者领两个字。它的表现形式有三种。
(1)句前领字,主要用于六字句。
例如:
含/火德之明辉,被/金方之正色。
临/帝子之长洲,得/仙人之旧馆。
将/周旋而一体,异/远近之相倾。

(2)一般是领下半句,这种句式主要用于七字句,在赋文中应用的非常广泛。
例:
演漾/必/滋于若木,氛氲/更/袭于丹桂。
萦枝/分/盈尺之象,带月/误/如圭之质。
送目/有/池塘之景,凝情/忘/草树之姿。

2、关于虚字的用法,我们会在今后的课程中仔细讲解,在这里只知道它是虚字就行了。
例:
衔破镜/而/飞斜,
抱弯弓/而/势却。
句中的“而”既是虚字。

令千古英雄/而/却步,
让四方骚客/以/慨叹。
句中的“而”、“以”既是虚字。

3.当句尾虚字后面为一个字的时候,虚字在节奏点的前面,不论这个句子有多长,虚字和尾字化为一个节奏,也就是虚字和句子最后的那个字为一个节奏。
例:
俄闻风雨/之声,
已动龙蛇/之状。

4、虚字后面是两个字的,虚字在节奏点的前面,必须把虚字划在前一个节奏中。
例:
奉节随波/而/荡漾,
荆门踏浪/则/回旋。

纷胸襟/之/忧患,
劳日夜/而/送迎。

5、如果第一个节凑为两个字,且第二字是虚字,应该把虚字和它前面的字划为一个节奏。
例:
放之/可包海岳,
卷之/可盈怀抱。

6、如果虚字在句子中间不是用于连词,表示动作或修饰关系时,虚字和前字所组成的词组划为一个节奏。
例:
柔弱/胜于/刚强,
积善/由乎/驯致。

阁道蛇/横于/曲渚,
骊珠蚌/剖乎/浅濑。
总结:
从以上所举例句中,我们可以看到,骈句在本句中的节凑点上的字平仄左右相反,上下句中的节奏点上的字平仄相对,上下两句没有相同的字,虚字和叠词除外,这是我们必须遵守的。这也是和诗的要求相同的地方。
如果声调搭配的好,就可出现高低抑扬,急缓起伏之情势。
平声字和仄声字交错使用,可以形成声音的抑扬相应,高低相配,急缓相间,起伏相连,从而使声音刚柔相济,协调和谐。
骈句的划分远不止以上所举这么多,但是,必须强调一点,不论句子是长是短,句子内部如何变化,他们均应遵守音律节奏来划分。我们在实际写作的时候,可以根据各种情况而定。
但是,以上所讲大体包含了常用句式,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将有针对性的给以分析讲解。如果我们能灵活掌握它们的用法,写一篇赋文就足够用的了。
王芑孙在《读赋卮言·审体》中批评说“七言五言,最坏赋体。”。这里主要是指五言和七言的句子不带虚字的诗句而言。所以,我们特别强调长句必须带虚字。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肯定的说,从五字句开始,不带虚字的是诗句而非骈句。
注:
有一种五字句式在实际写作中可以不带虚字,既是带领字的五字句。但是,为了学习骈句的规范性,在我们学习期间不能用。

第二讲作业
划分一下骈句:
1、夹翠华而上下,卷毛血之崩奔
2、据关以扼边陲,制塞以防敌犯。
3、昔隐耀于泥沙之地,今扬辉乎堀堁(kū kè,尘沙飞扬的样子)之风。
4、须移海上之根,堪寄陇头之客。
5、萦空而耀耀奚匹,散彩而冥冥相似。
6、郑交甫而江边佩解,萼绿华则席上诗成。
7、百二之秦关莫守,千三之汉地难留。
8、将涉水而投其棹,为登山乃出吾庐。
9、春风而摆绿杨,明月则穿翠柳。
10、炼质于昆吾之灶,定形于薛烛之炉。
11、请朋友们去网上下载《声律启蒙》、《笠翁对韵

》。有时间多读多看。
注:
1、交作业截止日期:2019年3月13日晚20:00
2、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