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学认识汉语思维

 黄元章3355 2019-03-10

人的大脑之所以能够进行认识思维活动,是因为它储存有大量的口语符号(不是文字符号,文字符号是记录和表达口语的形式),每一个口语符号都指称相应的事物。

科学认识汉语思维

当外界事物通过人的感觉器官传达到人的大脑,大脑就将它们与口语符号对应起来,进行辨别、归纳、排列,梳理不同事物之间的关系,这种活动就是人的大脑思维活动。

科学认识汉语思维

大脑的思维活动都依赖口语符号进行,掌握使用不同的口语,大脑的思维活动就借助相应的口语符号进行,借助怎样的口语符号进行思维活动,就构成怎样的思维样式。使用汉语口语的人口都借助汉语口语符号进行思维,因此叫汉语思维。

科学认识汉语思维

对于思维活动来说, 汉语(本文仅指汉语通用语)是单音语,大脑内的汉语符号都是单音符号。外界信息(视觉、听觉等感觉提供的对象)传入大脑的词汇也以单音为特征,它们与大脑内的记忆符号一一对应。单音词汇与拼音词汇相比,单位时间内的信息量更多,处理频率也更高,决定了汉语思维活动更加快速。

科学认识汉语思维

由于2000多年来,汉语世界口语和书面语分离,汉语思维也因此分隔为自然思维(口语)与人工思维(书面语)两种类型。口语思维是直接真实思维,书面语思维是间接思维,虚幻思维。

科学认识汉语思维

直接的思维对象与结果都是真实对象。间接思维,通常也称抽象思维,由于思维对象属于抽象概念,抽象概念往往并不指称具体实在,因此是虚幻思维。

科学认识汉语思维

汉语本身是表达真实具体的,但脱离口语的汉语书面文则不一定,它们更多地用于表示一种想象,一种虚幻的道理。所有过期的学说,都充分利用了汉语书面文的这个特点。

科学认识汉语思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