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殷商古国——先国,最早的先姓,先族的起源

 9tx22v工人 2019-03-10

商代卜辞中有“先方”,这个先方不知道是不是史书中记载的“姺国”,《左传·昭公元年》中说:“虞有三苗,夏有观扈,商有姺邳。”商代姺国和邳国齐名,又同时在商朝第二十代王河亶甲即位后反叛,为此河亶甲被迫迁都于(河南内黄)。姺国一开始是商的敌对国,后被征服,之前说到班国(或在今山西屯留县以北一带),《竹书纪年》:“姺人入班,彭伯、韦伯伐班方,姺人来宾。”说得是姺国和班国勾结,一起反对商王,结果班国被灭,姺国也被迫臣服。其实史书中记载的相关姺国事件在卜辞中的“先方”也能找到对应关系。先国有传世铜器“先方彝(yí)”,一种酒器,内壁铭文“先”字证明它是商代先族器物。那么商代先国地理位置在哪?2003年在山西浮山县浮山桥北出土了一批商周墓葬,有的还是具有墓道的国君级别的大型墓葬,其多件出土铜觚(gū)上有铭文“先”字字样,因此推测山西浮山桥一带曾是商代先族活动区域。这么说,商代先国当在浮山县境内或以浮山县为中心的晋西南地区,即使并非原始先地,也至少在此活动过,它位于殷商以西。但也有说法认为今山东境内曾有一支出自有莘氏的姺国族人,就是史书中记载的姺国,它位于当时的殷商以东。先国要么与姺国同属一国,要么其中一方是从另一方分裂出去的。

殷商古国——先国,最早的先姓,先族的起源

商代“先方彝”酒器

“先”的甲骨文是由“之”和“人”组成的,通常认为“(之)脚趾”在前,“人”在后,表示“走在别人前面”,引申到“领先”。但古人为什么要造这个字,初衷是什么?细看甲骨文,倒更像一个人举着什么东西向前开路的样子,可能跟远古时期祭祀等某种仪式有关。联想到“姺”字,其造字本义又也许跟早期母系氏族制有关,与“后”属于同时期的文字,都有“领导、首领”的含义。后来随着母系向父系的转变,“后”字退居幕后,成为第二,“先”的原始意义被保留了下来,只是主体发生了改变,后来加“女”另造“姺”来怀念“先”的原始主体意识。全属猜测,自己脑洞。

殷商古国——先国,最早的先姓,先族的起源

先的甲骨文

先国为商代大族,卜辞中有商王伐先的记录。卜辞:“已卯卜,王贞:余乎敦先?”敦,卜辞中常有“翦”、“敦”的用法,是指剪除、讨伐的意思,比如“翦周”,是剪除周国的势力,“敦周”是指伐周。这里的意思是商王贞问要不要呼吁成员国一起讨伐先国。卜辞:“庚戌卜,今从我伐先。”商王正式对先国用兵。卜辞:“乙亥卜,执先。乙亥卜,弗执先。”执先,是指去先地执事,负责先地事宜,此时先国当已成为商的附属国,并开始积极配合商王组织的一些活动。卜辞:“壬戌卜,贞:乞命曼田于先侯?”曼,指商代曼国(在今河北境内),武丁时期封国,据说是王室子弟的封国。这里是在贞问要不要让曼侯去先地田猎,从另一则卜辞“命曼垦(田)于先侯”的记录来看,曼侯确实去了先地田猎,而且商王还命他在先地开恳农田,种植粮食。当然,这些都是为商王室服务的,也是作为臣属国先国的纳贡义务。卜辞证明先地臣服于商后,成了王室猎物、粮食的储备基地。另外,商王既然让曼侯去先地发展农业,那么先国是不是位于曼国邻近?或者相距不能太远。卜辞中记录着不少这样的例子,商王首先选中一块风水宝地(多由被征服国提供),然后命令某个属国(多出自亲密臣属国)去那里替他开恳播种,比如之前提到的甫国(今河南漯河市召陵区一带),商王命他在附近的“女自(郋xí)”地狩猎、耕耘。

殷商古国——先国,最早的先姓,先族的起源

武丁时期的先国跟商王室关系密切,同时也肩负起了替王室监视边境的责任,卜辞:“…先伯来告,三日允来…”允在卜辞中是确信、果然的意思,卜辞不全,大意为先伯来向商武丁报告,并确定有可疑情况。先国大概亡于商末动荡,之后有先姓,应该是史上最早一支先姓的起源。

文/堰风

殷商古国——望国,商王利用矛盾“以夷制夷”来灭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