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殷商古国——召国,国人好客,邵姓的来历

 思明居士 2019-03-14

说到商代召方,也许比较陌生,尽管殷墟卜辞中多有召方的记录,但若提到西周召国,可能会有所印象。西周时召方与一位大名鼎鼎的人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叫姬奭(shì)。姬奭就是我们熟知的召公奭,我们都知道他是武王的弟弟,受封燕国。既然他被封到燕国,却为何不称燕公,而称召公?原来姬奭虽然封到北燕,但因王室的需要未能上任,只得让长子姬克代为打理。后来武王又将王畿附近今陕西扶风、岐山一带的召地作为他的食邑(也许文王在时已受封),而这一带正是殷商的召国故地,即古籍中记载的“召城”,因此,姬奭就被称为召公了。《括地志》记载:“召公城在岐山县西南十里。”也就是说商代召方在今陕西岐山西南一带。关于这个召城,杜预注:“在雍县东南,亦曰召亭。”雍县,今陕西凤翔县南,与《括地志》记载基本一致,说明春秋时召国故地成了秦国领土后,变成了雍县,雍县在春秋时一度成为秦国的国都,直到秦献公时才迁到栎阳。

殷商古国——召国,国人好客,邵姓的来历

“召”的甲骨文下面是个“酒坛子”或饮食盛器,上面是个“匕”,即取食器具,造字本义是“手持酒匕从酒坛子里舀酒用以招待客人”,是两手持匕皿中取酒的象形。因取酒后要招呼客人吃酒共饮,以作客套,故“召”字引申出“呼唤”、“召唤”、“召集”之意,《说文解字》说:“以言曰召,以手曰招。”比如《荀子·劝学》:“言有召祸也,行有招辱也。”远古造字多为祭祀或礼仪,“召”字应该源于后则,“召”字所描绘的是远古时期主宾之间以酒相待彼此坦诚构建信任的一副宴飨场景,数千年来国人一直延续着这样一种传统。远古召地当是一个十分注重礼仪、热情好客的部族。

殷商古国——召国,国人好客,邵姓的来历

召的甲骨文

甲骨卜辞中“召”也作“邵”,召方作为商朝不折不扣的敌对势力,卜辞中商王讨伐召方的记录非常之多,而且不惜亲自上阵,可见召方的势力强大,已严重危胁到商王朝的统治。卜辞:“己酉卜:召方来,告于父丁?”这是召方来侵的一则军事消息,有人马上报告了父丁,父丁当指商王武丁。武丁伐召方很多卜辞中都用“丁”,而不用“王”。这里用“父丁”可能是商王武丁的某个儿子在监视召方途中的贞问。卜辞:“己丑,贞:王令□以众灷(zhuàn)伐召方,受又佑?”大意是商王命令□集合“众灷”共同讨伐召方,贞问能否受到上天的庇佑?商王在得到召方入侵的消息后,马上对召方采取军事行动。商王除了亲征,还有其他亲信、甚至连王后妇好也一同参与了战事。卜辞:“辛未卜 :丁惟子〔令〕从白□伐召。”“辛未卜 :丁惟多宁从白□伐召。”“辛未卜,丁惟好令比伯□伐召。”商王命令“子”、“多宁”、“妇好”协从□伯征讨召方。卜辞:“辛未卜,伯□爯(chèn)册惟丁令自征召。”这是商王亲自出征时的辞例,大意是伯□遵从王命随商王出征召方。卜辞:“贞:王比沚或典伐召方,受又(佑)?”商王召集沚侯“或典”一起出征。此次征讨召方规模大,持续久,召方受到重创,可能召地族人因此而整体撤退。卜辞:“己亥,历贞:三族王其令追召方,及于□。”“己亥,贞:令王族追召方,及于□。”商王显然要将召地部族一举铲除,于是令王室三族雷厉追击,一直追到□。但是召方并没有就此灭亡,从卜辞来看,商朝对召方的征伐从武丁(第二十三代商王)到武乙(第二十八代商王)都有所记录。

殷商古国——召国,国人好客,邵姓的来历

召国的结局有两种可能:一种是被商所灭,后改封商王室成员,成立子姓召国,替王室监视以周部族为主的西部诸侯,商末被周国所灭;一种是因路途遥远,商王几代未能灭亡召方,到商末王室国力渐衰,且末代商王将征伐战略移向东夷,因而不再对西部方国继续用兵,最后当然也被邻近的周国所灭。也许,早在周文王时召国被灭后,即封姬奭到召。据姓氏族谱上说,武王克商后,姬奭的召地被移封到河南济源以西一带,那里也有个召亭,但具体位置不明。也就是说,召国被移出了周王畿之外,与其它姬姓封国一起被集中到殷商故地,应该是为了监视殷商遗民的需要。进入东周后,西部的商代召国故地被秦国吞并,成为秦国首都雍城。而河南济源的召国在春秋末年时,召国末代君主召简公因卷入王子朝之乱被周敬王所杀,召国灭亡。商代召国之后有召姓,后为邵姓,是邵姓的最早一支。召,作姓氏用shào,与“邵”同音;作其它用途时念Zhào。

文/堰风

殷商古国——曼国,曼姓来历,妇井曾在曼地发展农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