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言(2019.02.26) 9、学拳感悟 太极拳盘拳走架,是全身协调的运动,身体各部一动无不动,一静无不静,拳谱云:“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需完整一气······周身节节贯穿。” 上肢、下肢的运动是不可分割的。为了讲解时,说起来方便。我们只能暂且把上肢下肢分开来讲。 上肢运动要求松肩、坠肘,气到指尖,以调理经脉中的手三阴手三阳,及胸腹头颈部之经络穴位,达到健身强体之效果。上肢运动的要诀四句: 运转走弧形, 螺旋劲不停, 往返有折叠, 指、掌、手分明。 1、太极拳是圆运动,出手动脚,没有直来直去的,只要一出手,上肢所走的轨迹就是弧形,是圆运动。而且无论胳膊、腿都不能伸直。 太极家付钟文先生,总结太极拳练法时,引用一句谚语:“如意胳膊(玉如意是弯的),箩圈腿”,“就是说手臂与腿都要微有弯曲,含蓄之意,而不可伸得过直。” 2、陈式太极拳有缠丝劲之说。我们吴式太极拳,把那种旋转向前的劲称之为螺旋劲,如搂膝拗步左(右)掌前按时,手与膊膀是旋转向前的,上肢旋转前进的劲来源于腰腿,是一个全身整体的劲,整套拳架始终贯穿着。如果没有螺旋劲,那拳就没有味道了,技击时也就缺乏战斗力了。 3、“往返有折叠”,讲的是每一动作要欲前先后,欲左先右,欲上先下,要于阴阳开合中求之。自己走架是知己功夫。若与人搭手,知折叠之劲法,也是克服双重顶牛的关键之一。我的启蒙老师夏瑞璋先生,教拳时特别强调折叠之功法。给我练推手功夫打下了深厚的基础。一搭手就能把对方拿起来,折叠劲是个基本功。 4、吴式太极拳动作细致,对于手的表现更加突出丰富。从手腕到指尖通称为手,手指伸直为掌,手指卷握其背为拳,五指分开活动为指。 在太极拳动作中手的动作有“手”、“拳”、“掌”、“指”。 以手命名的动作有:“云手”、“合手”、“提手”、“旋手”、“勾手”、“反手”、“十字手”,另有“弯弓手”、“跨虎手”、“探马手”、“抱虎手”、“玉女手”、“独手”。 拳有十种:“搬拦捶”、“指裆捶”、“撇身捶”、“栽捶”、“肘底捶”、“通山捶”(双峰贯耳)、“叶下捶”(弯弓射虎)、“卷挫捶”、“势分捶”(立擘)、背反捶。 掌有十八,其名曰:“阳掌”、“阴掌”、“侧立掌”、“搂膝”、“换转”、“单鞭”、“通背”、“串掌”、“对掌”、“推山”、“射雁”、“晾翅”、“似闭”······另用法还有切、削、片、穿、冲。 指有五指,有五指之用,在拳谱中其名繁多。 大指为首指、手指、根指、旋指、弓指、中合指、独指; 食指为卞指、剑指、佐指、粘指; 中指为心指、合指、钩指、抹指; 无名指为全指、环指、代指、扣指; 小指为帮指、补指、媚指、挂指。 前人说:“若此之名,知之易,而用之难,得口诀秘方亦不易也。” 太极拳行拳之时,意、气、劲要“运之于掌,通之于指”。宋谱《会心论》云:“丹田为第一之宾辅,掌指为第二之宾辅。” 从健身角度而论,五指通五脏,五指通五官,五指之运动接阴阳脉气通任督、扶正气。而五指与五趾相应还能强心健脑。 从技击防身角度而论五指的功能用法亦不同,大指管掤劲、二指管擎劲、三指管冲劲、无名指管撑劲、小指管拨劲。 抓、拿、揉、闭、采、戳、点、碾、甩、弹五指相合,指掌齐用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