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下 笔 之 前 先 读 帖(学书心得)

 苏粉红痴 2019-03-11

                                湖北安陆老年大学书画班    梁少金

因为没读帖,一个书法者主动放下手中的笔而去选择读帖,虽然痛苦,但是很理性。

因为没读帖,一个书法者被动放下手中的笔而去选择读帖,虽然残酷,但是很感性。

“磨镰不误砍柴工”嘛!

书法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修养。中国书法从它诞生的那一刻起,就一直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令无数华夏儿女为之倾倒。许多人在学习书法的道路上辛苦并快乐地追寻探索。他们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去临帖去创作,往往不尽人意,其主要原因就是忽视了学习书法的一个重要环节,那就是下笔之前要读帖。

碑帖是书法的经典。这些碑帖往往都是以古典文学出现的,书写的汉字大多是繁体字或异体字。如果我们对所选的帖子不熟悉,囫囵吞枣就盲目开临,结果貌合神离,事倍功半,即便是花苦工临帖,练就了一手好字,也获得什么书法大奖,充其量只不过是一个写字匠,其作品也是得其形而失其神,所以说,读帖,是书法人的第一素养。我们必须走好第一步。读帖越深入,越能领略瑰丽风景,让“仁者见仁智者见智”。【1】“根深”才有“叶茂”。

一、读帖   是穿越时空的传奇对话

王羲之说,《兰亭序》是我的书法草稿。那天喝多了酒,受大家的抬举给“兰亭”盛会作序,不料出现错别字,涂改得一塌糊涂。第二天酒醒后重写好几次,觉得生硬造作,为作序而作序,曲解了我的天性,我认为,原稿最能表达我的情性,还真没想到后人却尊称她为“天下第一行书”。

颜真卿说“祭侄文稿”是我心情很乱,含着眼泪写给为国捐躯的侄儿书写的“祭文”,我把笔当弓,把字当箭,字字血,字字泪,干嘛称之为“天下第二行书”?我的唐楷贡献还大些咧。

苏东坡说,我贬到黄州,无官一身轻,自劳自食,反倒更接地气,更有时间接触佛教,思想境界更加空灵,一词两赋便横空出世了,《寒食节》那天,春雨绵绵,茅屋漏雨,屋里能行船,“破灶烧湿苇”熏得眼泪流,呛得猛咳嗽,寒酸吧,无奈自嘲才写下《寒食帖》,居然被后人称之为“天下第三行书”。

米芾说,人们说我颠,我还真不在乎,什么“藏锋露锋”我就爱“八面出锋”;人家写大字也好,描大字也罢,我就爱“刷字”艺高人胆大,别人不敢搞的“蜀素”我就敢写,《蜀素帖》里的八首诗全是我自创的。

怀素是个和尚,为了书法艺术,他不顾一切,敢于吃荤,是《食鱼帖》告诉人们的。

书法歌颂天地正气,褒扬“真善美”,人间美的东西,善的东西首先一定是“真”的东西。博览群书,腹中有书气自华,最早的书都成了今天的“帖”了。读帖,开启了与古人面对面的对话,此时,自己觉得也“高古”起来了。

二、读帖  方能体味书法先贤的博大才情

“大江东去浪淘尽”才有“千古风流人物”。【2】“字好一半文”“字如其人”早已给书法家打上了文化的烙印。书法家用毛笔写人、写物、写思想、写情操,把感情都融入砚台,饱蘸浓墨,将“天地人和”凝聚于笔端,酣畅淋漓洒向宣纸。透过宣纸,闻闻墨香,我们可以窥探出书法大师的内心世界,体味他们神采飞扬的博大才情。

永和九年的暮春,王羲之应邀出席在“兰亭”举办的一场别开生面的文人祭祀大会,这四十二大文人中,有当朝宰相谢安,也有崭露头角的王献之,在一个“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的好日子,采用“曲水流觞”的形式吟诗作赋,饮酒作乐,“兰亭”僻静幽雅,“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3】是一个让文人诗兴大发,把盏豪饮的好地方,在这个“群贤毕至,少长咸集”【4】的文人盛会里也出现了会间花絮,小王居然作不了诗被罚酒,在今天看来,大王是没面子的,为何不草拟一个“预案”?读帖,你就会懂得:魏晋,是我们每个人都该吃的一颗春药。读《兰亭序》我们看到了风清气正的政治清明和“相互熏陶”的文化风景。

庆历四年春,范仲淹写下了《岳阳楼记》,读罢读罢,我们眼前既浮现了“淫雨霏霏”的岳阳楼,也体会到了“春和景明”的 岳阳楼,这些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作者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生境界移植到“朝晖夕阴气象万千”的洞庭湖的景色中,向世人展示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怀。

读《自叙帖》,我们一定会为怀素追求书法艺术的艰苦努力而折服。唐僧取经还有一个保驾护航的团队,可怜他只身一人“担笈杖锡西游上国”【5】当他看到先贤的书法真迹,为之一震,眼前发亮“豁然心胸,略无凝滞”【6】怀素到了京城,结识了当代书法名家,大家从不同角度赞扬了怀素的书法,颜真卿不仅热情接待了他,还欣然为他作序,怀素极度兴奋,回家后奋然挥笔,才有《自叙帖》问鼎中国草书。

宋四家的米芾,他既是一个书法大家,又是画家,书画理论家,收藏家,学习《蜀素帖》你会体味他更是把艺术看得高于一切“不偶于俗恃才傲物”之人,同时又是一个极富才情的人。有诗为证

《重九会郡楼》

山清气爽九秋天,黄菊红茱满泛船。千里结言宁有后,群贤毕至猥居前。杜郎闲客今焉是,谢守风流古所传。独把秋英缘底事,老来情味向诗偏。

扬州八怪的书画更显特色,以竹为例,往往是瘦了翠竹,却硬了精神。

三、读帖 是通往书法艺术殿堂的台阶

   读帖,方知书法是什么。

毛笔、白纸黑字说书法是哲学。

汉字说把汉字写好就是书法。

孙过庭说书法是“达其情性,形其哀乐”。

书法概念无论咋定义都诠释不了它的内涵和外延。书法是中华民族文化特有的符号,是炎黄子孙血液中的文化DNA,,它是做人,它是修养,是优雅,是风度。直观地说它是以汉字为载体,是汉字的书写方法,进而是汉字书写艺术。书法就是书法,它不是舞却有舞韵;不是乐而有乐律;不是画却有画心。它是醒来的汉字化蝶成了仙,它是一种情愫,疯狂占据着中国人的心。它是一堆堆读不完的字帖

如果把书法比作银盘,那么一部部字帖就是银盘中的珍珠,如果书法艺术是绚丽多彩的殿堂,那么一部部字帖就是七彩的霓虹灯。

在浩瀚的书法字帖里,从墨色中我们可以读出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明清尚性。从汶口到半坡;从杨家湾到安阳;从古楼兰到敦煌,甲骨铭器,秦砖汉瓦,碑刻墓志,摩崖题壁,竹简记事,历史的风尘淹没了一个个身影。钟繇之高古,大王之儒雅,小王之纵横,欧阳之险峻,张颠素狂,鲁公之庄严,东坡之豪迈,米颠之痴狂,赵孟頫,徐渭,董其昌,吴门四学... ...书苑奇葩,争奇斗艳,异彩纷呈。他们用汉字淋漓尽致表现了晋书的典雅,唐楷的威仪,宋书的烂漫,明清的个性。篆、隶、楷、行、草;点、横、竖、撇、捺、折、勾、提“永”字八画 一起解构中华文化,叙说华夏精神。

书法之美更是人与自然和谐和统一。“悬针垂露之异,奔雷坠石之奇,鸿飞兽骇之资,鸾舞蛇惊之态,绝岸颓峰之势,临危据槁之形,或重若崩云,或轻如蝉翼,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纤纤乎似初月之出天涯,落落乎犹众星之列河汉,同自然之妙,有非力运之能成。”【7】

四、读帖 是书法学习者的“必修课”

读帖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临帖即用笔。翻开字帖,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汉字的点画,大有拿笔开临的冲动,这是一种热情,这是美的打动。其实我们学习书法还要具备一系列的物质基础“文房四宝”,还要掌握一定的书写基本知识“执、使、转、用”【8】,起笔、运笔、收笔。对“篆隶楷行草”五种书体要有初步的了解,“篆尚婉约而通,隶欲精而密,章贵流而畅”【9】。再如真草的联系与区别“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草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10】用笔要讲究快慢徐疾、妍润枯劲、生涩甜熟,中锋用笔,侧缝取妍,提按顿“翰不虚动,下笔有由”【11】娴熟笔法使书法技艺更趋成熟,可谓“心手双畅”。

结字是书法艺术的高层次。汉字的产生和发展是以“六书”为基本原则的,每个汉字都有独特的造型。书法就是让汉字用高矮胖瘦,以舒适的姿态,以不同的装饰,切入一种情感,向人们传达书法的魅力。历代先贤们早以把汉字玩得出神入化,米芾可谓是结字高手,《蜀素帖》结构奇险率意,变幻灵动,缩放有效,欹正相生,字形秀丽颀长,风姿翩翩,随意布势,不衫不履。用笔纵横挥洒,洞达跳宕,方圆兼备,刚柔相济,藏锋处微露锋芒,露锋处亦显含蓄,垂露收笔处戛然而止,似快刀斫削,悬针收笔处有正有侧,或曲或直;提按分明,牵丝劲挺;亦浓亦纤,无乖无戾,亦中亦侧,不燥不润。章法上,紧凑的点画与大段的空白强烈对比,粗重的笔画与轻柔的线条交互出现,流利的笔势与涩滞的笔触相生相济,风樯阵马的动态与沉稳雍容的静意完美结合,形成了《蜀素帖》独具一格的章法。总之,率意的笔法,奇诡的结体,中和的布局,一洗晋唐以来和平简远的书风,创造出激越痛快、神采奕奕的意境。

章法是书法作品的核心。写好了单个字,临了几家书帖,也只能算书法入门了,如果不懂文章的谋篇布局,书法就没有大格局,大气象。整幅作品中,字与字、行与行之间呼应、照顾等关系的方法。亦即整幅作品的“布白”。亦称“大章法”。习惯上又称一字之中的点画布置,和一字与数字之间布置的关系为“小章法”。章书在一件书法作品中显得十分重要,书写时必须处理好字中之布白、逐字之布白、行间之布白,使点画与点画之间顾盼呼应,字与字之间随势而安,行与行之间递相映带,布白的形式大体有三:一是纵有行横有列,二是:纵有行横无列(或横有行纵无列),三是纵无行,横无列。例如,怀素狂草《自叙帖》先是有行无列,每行字数、大小相差无几,当书写到当代名家赞美他的书法艺术时,狂性大发,字也大了,无行也无列,前后两个“戴”可以看出,特别是“戴公”二字占住了大量篇幅,吸取了诸多浓墨,这种“大开”与前后的“大合”浑然一体,相映成辉,给人强有力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

五、读帖  是书法人的人生态度和良好品质

     书法学习切忌“燥”。一经爱上书法就要“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书法是一门艺术,不是一学就会,一蹴而就的,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和不懈的探寻,学习书法常常遇到“瓶颈”是正常的,美丽的风景往往在山顶“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2】

书法学习切忌“骄”。“骄兵必败”。有些人仅仅学了点书法皮毛就骄傲起来,似乎是大家了,甚至还要冠上“著名”浅尝辄止,把读帖、临帖抛在脑后,一味谈创作,继承不足,哪来创新?字帖告诉我们,历代先贤除书法功底扎实,书法外的文化素养也令人景仰,在文学、绘画、音乐等领域造诣颇深。如大文豪苏轼等。“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13】读帖临帖才是书法创新的力量源泉。“和而不同,违而不犯”【14】是书法创新的理念和根本出路。

书法学习切忌“商”。书法功利化、商业化绝不是书法本身的错,书法乱象让书法蒙羞,我们不要“同流合污”,“正本清源”创设书法良好的人文环境是每个书法人义不容辞的职责。是时代赋予书法人的历史使命。选择书法就选择了“孤独”要耐得住“寂寞”。

书法学习贵“恒”。读帖、临帖,再读帖、再临帖,反复循环,以致无穷,要有耐住寂寞,持之以恒的品质和毅力。“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学不好书法的。“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15】人老了,书自然熟了。

 书法学习贵“勤”。“天道酬勤”“人勤春早”“勤能补拙”“书山有路勤为径”“天才出于勤奋”“业精于勤”“”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16】云云,这些至理名言,国学经典,诗文往往和书法共生。张芝的“池水尽墨”,王献之的“十八缸墨水”,孙过庭的“无间临池”怀素的“笔冢”米芾临遍了先贤们所有的字帖,达到了“以假乱真”的境地。这些励志故事激励一代代书法人奋发向上。

书法创作贵“度”。书写同一内容,每个人交出的作品绝对不同,风格迥异,即使同一人不同时期书法同一内容,也有很大的差异。但是,只要读帖深入,临帖到位,就一定在作品中体会到先贤们的笔法和创意,把握书法创作的“度”就是明白了“五乖五合”【17】的道理。找准书法创作的有利时机,方能取得满意的收效。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如果我们胸中装满历朝历代书法大家的“字帖”,走好“读帖”第一步,夯实“临帖”基本功,在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文化传统,坚定文化自信的大背景下,抓住新时代给书法艺术带来的大发展、大繁荣的大好机遇。书法人“出帖”将指日可待也!

注释    《周易》【1】         《赤壁怀古》【2】

        《兰亭序》【3】【4】   《自叙帖》【5】【6】

《书谱》【7】【8】【9】【10】【11】【14】【15】【17】

《杜甫诗》【12】 《朱熹诗》【13】 《王冕诗》【16】

作者通联  梁少金  湖北省安陆市巡店初中    邮编 432615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