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同样是下江南,对比康熙和乾隆的南巡图不禁感叹:这差别也太大了

 伯乐书香小屋 2019-03-11

康熙、乾隆在位期间,都曾南巡,所谓南巡,也就是下江南,这算是清代最为引人注目的历史事件之一。

关于南巡,不仅有当时的官书文献,稗乘野史中多有记载;有关的奇闻轶事,也在民间广为流传;更有宫廷画师详细绘制了以南巡为题材的大型历史图卷,也就是《康熙南巡图》和《乾隆南巡图》。

表面看来,康熙和乾隆都以巡视河工、咨访吏治民情为由,各自历经二、三十年,前后六下江南,好像无二致。

然而,由于康、乾所处历史条件不同,面临的问题不同,各自的统治作风也迥然有别,因此,他们南巡的目的也不一样,从两者的南巡图来看,也佐证了其南巡差异之大。

康熙和乾隆御船对比

康熙所乘坐的船,船只看起来非常的普通,特殊地方就是在于船桅上有悬挂龙旗。

乾隆的坐船称“翔凤艇”,用纤夫达3600人,6班倒拉纤。

船总长10.8米,宽3.2米,总高7.5米。船首有金顶龙亭,龙亭有四根金色龙柱,雕龙舞凤、栩栩如生。船顶有高6.7米桅杆,桅杆上有长3.5米,宽2.4米龙帆。

上图中两侧站立的人就是为乾隆御船的拉船夫,他们正在拉船。

官员百姓接驾场景对比

康熙所乘御船靠岸,江南地方官员和百姓在接驾场面。画中地方官员大部分只是站着等候。接驾的人员除官员外,还有很多普通百姓,能看见墙角那,是一个母亲带着三个小孩子在岸边。

乾隆的接驾场面。乾隆在大批御前侍卫的促拥下,进了城门。城门两侧边跪着是江南巡抚,总督、知府等高官,他们都非常整齐跪着迎接乾隆的到来。城门的左侧还置放了香案,右侧的戏台正在唱戏。

乾隆御前侍卫正在开道,两侧也是跪着迎驾的官员。

上图中道路两侧的是迎驾的官员和老人团,此时乾隆皇帝离此还有一段距离,他们就先站着。道路中间保洁人员,再次打扫一遍卫生。为保证乾隆安全,还用围幛把道路隔起来。

花销差异巨大

据清史记载,康熙南巡,每次随行不过300人,很多时候都是自己搭帐篷住宿;而乾隆南巡的随从多达2500余人,每人配单马或双马,另外还有400辆骡车、800匹骆驼,还有纤夫达3600人。乾隆6次南巡花费总计达2000万两,康熙所用的钱财却不到乾隆的十分之一。

乾隆朝,全国总人口约3亿左右,全国财政年收入不过5000万两,乾隆花掉了1.2亿人对财政的贡献,堪称史上豪华游之最。

二者目的不相同

康熙南巡的主要目的是治理黄河。二十三年,第一次南巡,便亲临工地,视察河务,了解河势之汹涌,堤岸之远近高下。三十八年,三次南巡时亲乘小舟,不避水险,又登上堤岸,用水平仪亲自测量。四十四年,第五次南巡,叙述亲眼所见情形说:初次到江南,船在黄河,两岸人烟树木。

咨访吏治民情,团结笼络江南汉族士大夫,为康熙的另一目的。为扩大江南士大夫的仕途,广增学额,还亲自接见,以示恩宠。对大学者胡渭赐扇、赐馔、并赏题“耆年笃学”的匾额。通过这些活动,使汉族士大夫,消除反抗情绪,进而依附于清朝,扩大了清统治阶级的社会基础。

乾隆南巡的主要目的实为游山玩水。他继康熙、雍正之后,进一步平定了各边疆地区民族上层分子的分裂叛乱,有效地在西藏、青海、新疆等地设立行政机构,进一步巩固和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同时在他统治前期,社会经济、文化也有进一步发展,因与康熙并峙,史称“康乾盛世”。

乾隆借先辈提供的有利条件,好大喜功,常从形式上效法祖先。对于南巡,他自言:予临御五十年,凡举两大事,一曰西师,一曰南巡。并强调:南巡之事,莫大于河工,可见他在南巡中,也比较注意兴修水利,治理水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