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指桑骂槐》

 野之老 2019-03-12

这篇,韩非子指桑骂槐了。骂的是谁?估计看了人人都会知道。慢慢看。


《奸劫弑臣》中说:“且夫世之愚学,皆不知乱之情,言夹多诵先古之书,以乱当世之治;智虑不足以避阱井之陷,又妄非有术之士。听其言者危,用其计者乱,此亦愚之至大而患之至甚者也。俱与有术之士,有谈说之名,而实相去千万也。此夫名同而实有异者也。”说的是,当代那些愚蠢的学者,他们其实不懂得国家治与乱的实际情况,相反都只会谍谍不休地引用古书来扰乱国家的治理;他们的智谋不足以避开灾祸,但却又胡乱地攻击坚持法术的人。这样的腐儒,国君如果听信了他们的言论、采用了他们的计谋,则国家必会混乱。如此愚蠢透顶又是危害极大的一群人,纵使他们再口齿伶俐、再能言善辩,国君也应该远离他们。


接着韩非又说:“夫世愚学之人比有术之士也,犹蚁垤之比大陵也,其相去远矣。而圣人者,审于是非之实,察于治乱之情也。故其治国也,正明法,陈严刑,将以救群生之乱,去天下之祸,使强不陵弱,众不暴寡,耆老得遂,幼孤得长,边境不侵,群臣相关,父子相保,而无死亡系虏之患,此亦功之至厚者也。”这段的意思是,当代愚蠢学者和法术之士相比,就如同小土堆和大山陵相比一样,二者相差实在太远太悬殊了。作为圣贤的国君或是名臣,他们能够了解是非的实情,也能够明察治乱的真相,所以他们在治理国家之时,皆能做到明正法令,设置严刑,用来解救百姓的祸乱、消除天下的灾难;并且还能使得强不欺弱,众不侵寡,老年人们得享天年,幼子孤儿等得以成长;再有就是边境不受侵犯,君臣亲密相处,父子互相护养,没有死亡和被俘的忧患,这便是治理国家最重大的功绩啊!


相反再说“愚人”。韩非道:“愚人不知,顾以为暴。愚者固欲治而恶其所以治,皆恶危而喜其所以危者。何以知之?夫严刑重罚者,民之所恶也,而国之所以治也;哀怜百姓轻刑罚者,民之所喜,而国之所以危也。”这里的意思是,愚蠢的腐儒们不但不懂得这些,反而还把这种治理国家的方式看作是残暴。他们固然也希望国家安定与大治,但他们却反对达到安治的这种方法;他们固然也厌恶危险与灾祸,但却又喜欢造成这种危险与灾祸的根源。比如严刑重罚是百姓所厌恶的,但这恰是国家得以治理的方法;再比如,怜惜百姓而减轻刑罚是百姓所喜欢的,但这偏又是置国家陷于危险境地的一条途径啊。


最后韩非总结道:“圣人为法国者,必逆于世,而顺于道德。知之者同于义而异于俗;弗知这者,异于义而同于俗。天下知之者少,则义非矣。”很清楚,韩非说,圣人以法治国,此虽然违反世俗但却顺应了真理。懂得这些的人,就会跟着违背世俗而崇尚真理;不懂这些的人,则必会违背真理而安于世俗。


韩非骂的是谁?不需要说了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