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舒展”三阶段

 winriman 2019-03-12

     太极拳套路的演练讲求舒展。唯有舒展,太极拳的韵味才能表现出来;唯有舒展,劲力才能节节贯串;唯有舒展,发劲才能干脆利落。笔者结合自己在套路练习中的体会讲一讲自己对“舒展”的理解。

     笔者将“舒展”分为“形的舒展”、“意的舒展”和“神的舒展”三个阶段。

     首先是“形的舒展”。形的舒展要求在形体上去除肌肉的紧张和肢体的僵硬,将关节伸展开来,使动作连贯。拳架大气、挺拔。

     “舒”是“展”的前提,没有“舒”,“展”就无从谈起。只有身体放松了,动作才能开合有度、挺拔大方。“形的舒展”首先要求身体各部位放松。上肢的肩、肘、腕要放松,躯干的腰、胯要放松。下肢的膝、踝也要放松。腰、胯的放松在下文会讲到,膝和踝的放松则要在长期的训练中自我体悟和不断调整。所以在这里笔者主要介绍的是肩、肘、腕的放松。在学习太极拳的初级阶段,初学者在演练时很容易通过耸肩抬手来完成上肢的动作,导致动作僵硬,接续处多有停滞。彻底失去了太极拳的内涵。以传统杨式85式太极拳的云手为例,如果两手通过耸肩抬手来画圆,就显得动作迟缓、僵硬、与舒展的要求相违背。

     笔者认为在这一阶段,上肢的放松应从肩的松沉着手。大家都知道太极拳的演练要求沉肩坠肘。其实由于肱骨和肩胛骨是连在一起的,所以沉肩与坠肘是互相联系的,肩沉了肘自然能下坠,肘坠了肩也就能沉下来。做到了肩沉肘坠,再加上手指的舒展,整个小臂就有一种对拔拉长的效果,腕部自然能够舒展。

     做到了肩、肘、腕的放松,在“形的舒展”阶段还要注意拳架整体的舒展。“形的舒展”要求招式的开合与身法的转换都要做到舒展。以传统杨式85式太极拳的搬拦捶为例。在冲拳的时候如果右手不能舒展开来。就不能体现“捶”的攻防含义。又如传统杨式85式太极拳的斜飞式,如果不能在舒展右手的前提下旋臂,就不能很好的跟定势中靠的动作衔接起来。

     要强调的是,这里的舒展仍然是在沉肩坠肘的前提下体现出来的。在沉肩坠肘的前提下,手臂的伸展是似直非直的。如果伸得过度,整个手臂全部变直,没有前伸或后收的余地。手臂就会和身体脱节,肩就会紧张,就不能达到舒展的效果了。

     对拔拉长“形的舒展”的一个重要要求,每一个动作都要做到前后、上下、左右的对拔拉长。以传统杨式85式太极拳的手挥琵琶为例。定势后除了含胸拔背、命门后撑以外,双手还要有一个向前的意念,以保证前后的对称,做到支撑八面。又如传统杨式85式太极拳的白鹤亮翅,定势时除了有一个向下沉的意念以外,还要通过百会穴微微向上领起的意念以达到上下的对拔拉长。能做到对拔拉长。不仅能使动作舒展,还能使拳架更加稳固。

     做到了“形的舒展”,就要追求“意的舒展”。所谓“意的舒展”,是指在套路的演练过程中做到劲力的贯串,并对动作的攻防含义有所体会和表现。具体说来。“意的舒展”要求将劲力传到每个招式的劲点上去。由于这个阶段是在意的引导下进行的。只有意舒展了,才能做到节节贯串。故笔者称之为“意的舒展”。

     “意的舒展”关键在劲力传导的完整。而劲力传导的关键在于腰,所谓“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要想将自身的重力、蹬腿时地面的反作用力传到劲点上,就要求力在传导过程中尽量减少损耗。腰是上下肢联系的枢纽,只有腰松好了,才能将劲力从脚通过腿。经过腰尽可能完整地传递到手上或身体其他部位上的劲点。

     松腰的基本要领在于尾闾的内收和命门的后撑。松腰之后行拳就像坐在凳子上一样,轻松、沉稳而又不失灵活。劲力的传导也能畅通、顺遂。

      胯的放松是步法转换的关键。在太极拳中,进步和退步是靠左右胯的松紧交替完成的。以传统杨式85式太极拳的搂膝拗步为例,当左搂膝拗步变为右搂膝拗步时,要先松左胯,再收右胯。接着松右胯,上步,调整重心。这个过程中胯的松紧转化也是在腰松的前提下完成的。

      腰胯松好之后要做的是对招式攻防含义的体现,在套路的演练中要意想临敌对阵的情况,将每个招式的技击含义表现出来。这个时候意念的作用很重要,只有做到意的舒展才能通过意的引导将套路中含有的攻防技术表现到位,久而久之就自然做到着熟而懂劲。

“神的舒展”是舒展的第三阶段。也是最困难的一个阶段。如果说“意的舒展”是劲力在行拳者体内的表现的话,“神的舒展”则是劲力的外在表现。“神的舒展”要求将意放得更远,让劲有一种穿透力。如果没有“神的舒展”,劲力就不能由体内传到外部。

      “神的舒展”关键在于眼,这是最难练的。眼神放远了。意就能放远。劲就有了穿透力。眼神能不能放远。首先在于视线的角度,拳论说行拳时要平视前方,但这个平视并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尤其是当行拳者将注意力集中在劲力的运行和传导的时候,容易不自觉的朝下看,从而丢掉了神的舒展。根据笔者个人的体会,这个阶段的要领在于颈部的松竖。其方法在于下颔微收和虚领顶劲。如果不注意下颔微收,头往上仰。不仅导致视线偏离。还会使得劲力的方向偏上,导致劲力不能沉稳。正如汪永泉大师所讲的,下颔微收的效果就是要做到“后颈蹭衣领”,这个“蹭”的要求是既不全部往后靠,也不能往前倾,有一种若即若离的感觉,多一分则偏后,少一分则偏前,要拿捏准确。由于“蹭衣领”的尺度很难把握,很多情况下练习者只能依靠下颔自然的内收,但这样又会不自觉的内收过度。笔者有这样的体会,当下颔内收过度后,如果再想平视前方,眼睛将会很吃力,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平视前方很耗神。由于耗神,就不由自主的将视线往下移,也就丧失了神的舒展。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注意虚领顶劲,在下颔微收的同时,头顶百会穴要有一种微微上顶的意念,如果做到了这一点,就会很容易地纠正下颔内收的角度,从而轻松地做到眼睛平视,为神的舒展打好基础。

      做到眼睛平视之后。就要将“神”向前方放远。这是一个高级的阶段,也是一个难以用文字表达的阶段。就像我们看牛春明、郑曼青等大师的影像资料一样,感觉很好,但一时又说不出好在哪里。这是因为前辈大师们将神的舒展练到了很高明的境界,使人们看了有一种如沐春风又难以言表的感觉。

       笔者认为,神的舒展需要太极拳练习者不断地锤炼。在形的舒展和意的舒展的前提下不断领悟和提高。由招熟而后懂劲,专注于太极拳的神髓,将自己的身体融入太极拳的至道中,久而久之必能达到神的舒展。

监制:刘洪耀

编辑制作:刘伟

电话:0719—5223531

主办:武当山武当拳法研究会

出品:武当杂志社

地址:湖北省丹江口市均州老街五号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