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啃手啃到触目惊心,妈妈无意之中居然……

 我想不出昵称 2019-03-12

我家小萌两岁以后就不再午睡了,但幼儿园有硬性的午睡时间,他躺下后觉得无聊,就会给自己找事儿做——比如啃手、啃指甲。

一开始,他只是轻轻的啃咬指甲附近的倒刺,我们批评了他,让他不要再继续。

但是情况没有任何改观,甚至变得越来越严重。

每天他放学回家,我们都会发现他手指上有啃咬新痕迹,有时鲜红色还未褪去,有时会有大量起皮和蜕皮。

到了后来,简直可以用触目惊心来形容。

我们带小萌回老家的时候,老人也又心疼又生气,为此让小萌罚站过,打过他的手,惩罚过他不让吃糖,甚至对他大吼过,但事情仍然没有好转。

相反,由于对手指的例行检查所带给他的压力和家长生气吼叫时所造成的深刻印象,小萌「啃手」(而非「不啃手」)的行为得到了不断提醒和强化,因此一到午睡时,他一看到手,就开始条件反射般、抑制不住地啃。

总是批评、总是不改——这让小萌啃手的情况变本加厉。

有一天,我发现他左右两只手的伤痕不太一样,于是无意间提了一句:「小萌,你看左手好像还挺好的,就是右手快被你啃坏了。」

谁知,神奇的事发生了。

三天以后,我陪小萌读书的时候突然发现,他的左手真的没有任何新啃咬痕迹、旧的伤也开始痊愈——反而是右手的情况越来越严重。

我拿起他的左手仔细查看一番,然后欣喜地问他:「小萌,你现在不啃左手啦?」

小萌被我的情绪所感染了,回答道:「是的,因为你说我的左手挺好的,所以我就不再啃它了。」

原!来!如!此!

小萌的回答让我很受触动,原来对一次试图改变不良行为的做法进行肯定,居然带给了他忍住不啃手的勇气!

接下来,我们依然每天都检查小萌的手指情况,但我们转变了态度,从批评他的手指变严重了,变为开始表扬他的手指蜕皮少了,皮肤也开始愈合和长好了。

越是得到表扬,小萌的手指就变得越来越好。一个月以后,小萌的手上几乎没有新啃咬的痕迹了。

情况不那么严峻了,我们也取消了每天的例行检查。

又过了一个月,小萌突然说:「妈妈,你检查一下我的手好吗?」

我把他的手拉过来一看,发现手指居然恢复如常了!

困扰了我们小半年的难题,就这样不知不觉被解决了。

我们也由此意识到了,鼓励孩子良好行为,而不是批评孩子的不良行为,所带来的神奇力量。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运用鼓励来引导孩子的行为呢?

在美国亚利桑那的0~5岁育儿课程上,老师强调了以下三点:

第一,是发现孩子做得好的地方。

我们要学会教孩子去看那些他们做得好的行为,而不是去批评他们做的不好的地方。

正如之前小萌的例子,当我们越是批评他可能要手指,他就越是会去啃咬,而当我们将这种批评转回来了鼓励的时候,他却在不知不觉中做的更好了。

这种对孩子做得好的鼓励,应当充满着我们的生活,但是需要夸得更具体。

我们可以告诉孩子,为什么喜欢他这么做,我们以他为荣,他也应当为自己感到骄傲。

比如,爸爸希望两岁半的小乖能自己乖乖的躺在床上,学会独立入睡。后三个月每当爸爸把小乖放下,他都会再次爬起来,只有一天晚上,他没有再爬起来,而是直接睡着了,第二天,爸爸立刻他说:

「小乖,你真是太棒了!昨天晚上你躺在床上叫爸爸来陪你睡觉,而是自己一个人独立入睡了,所以今天晚上我们可以在睡前的时候多读一会儿书。」

此后,小乖独立入睡的行为越来越多,渐渐真的独立入睡了。

第二是,让孩子感到你的信任。

对孩子来说,父母通常是最重要的人。

在建立了亲密关系的家庭中,孩子总是会相信所有我们对他所说的每一句话,对于我们的鼓励,会让他做的更好。

哪怕是「你真的太聪明了」这类对于能力进行肯定的话,在孩子刚开始进行一件事情的时候也是可以的,因为这会给他尝试去挑战的信心。

有的孩子总是面对错误的时候,会选择逃避,批评他的时候也一言不发,比如四岁的小萌在姥姥家奔跑时,把一个瓷杯碰碎了。

这时候我们可以试着对他说:

「宝贝,你看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不能在家里跑。刚刚我们在姥姥家里跑了,这样做是不对的。

「当我们做错了事,应该怎么办呢?我们需要去解决问题,纠正自己的错误!

「所以现在,你去拿扫把,把这个盘子的碎片都扫到簸箕里吧。清理干净以后,你就可以向姥姥道歉了。」

第三,有时候不必夸孩子。

心理学研究发现,那孩子本身就对某件事情有强烈的兴趣时,给予他其他的外部刺激,比如奖励,反而会削弱他做事的动机。

所以如果孩子本来就很喜欢学习,那么我们就不要再对他的这种行为进行过分的夸奖了,当孩子沉浸在我们的夸奖中,就会为了得到我们的夸奖去学习,而丧失了从学习本身所获得的满足感。

相反如果孩子不喜欢做某件事情的时候,我们则要多多鼓励他。

孩子出现不良的行为时,我们能做的不仅仅是打骂、吼叫、批评和惩罚。

鼓励,同样能用于纠正不良行为。

这是因为,在孩子下决心纠正问题之前,直面问题本身,对他们来说就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有的孩子习惯于挑战难题(哪怕只有一点点困难的问题),但有的孩子一遇到问题就会选择放弃,这也是为什么有的孩子很容易改正错误,但有的孩子就很难改。

当孩子感到惊讶或印象深刻的时候,会记得更牢,也学得更好。所以,当我们不断冲孩子吼叫或者批评孩子做的不好的时候,激烈的言行只会强化孩子对这些不良行为的感受,让他们对自己的不良行为记得更牢,从而一而再、再而三的犯错

在英文里,encourage这个词可以拆分成en和courage,意思就是给予勇气。孩子有了勇气,就能去坚持做正确的事情,而且有勇气去拒绝错误的事情,还能有信心的去面对挑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