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老中医治疗失眠最全处方集合

 乐顺道的图书馆 2019-03-12

加味血府逐瘀汤基本方:炒酸枣仁50g,葛根30g,白芍、桃仁各12g,红花、当归、生地、牛膝各9g,川芎、桔梗、枳壳、柴胡、甘草各6g。水煎服,1剂/日,分2次服用,10天为1个疗程。临证加减:肝气不舒,加郁金9g;惊悸不安,加龙齿、磁石各15g;胃中不和,加焦麦芽、鸡内金、神曲各9g,减桔梗;倦怠乏力,黄芪、党参、熟地各15g,减生地;心阴亏虚,加麦冬9g,百合15g;阴虚内热,加丹皮9g,阿胶9g,穿山甲6g,减川芎;痰热内生,加黄连6g,竹茹12g,减当归。

“睡神方”药方酸枣仁20克,黄连5克,知母15克,女贞子30克,墨旱莲20克,茯苓15克,川芎15克,远志15克,竹叶15克,甘草5克。以上药加水700毫升,煮诸药,煮三次,共得药水900毫升,分六次服。主治劳虚烦不得眠,心悸盗汗,怔忡恍忽,夜以不安,头目眩晕等。

丹参15克当归20克生地15克远志12克柏子仁12克九节菖蒲10克五味子7克白薇10克龙齿12克琥珀10克肉桂6克炒枣仁12克桔梗12克玉竹12克茯神12克夜交藤12克益智仁7克,治天长日久不能合眼,神情焦脆思虑劳倦【心肾不交阳不入阴】。加水煎汤,每天一副,早晚服用,用时加蜂蜜15--20克。一般一个星期之内可完全恢复。(临床经验方)

促眠汤组成:酸枣仁15g,茯神15g,怀牛膝15g,红枣15g,炙远志9g,夜交藤30g,百合20g,刺五加12g,炙甘草6g。随症加减:心脾两虚者加党参15g或太子参15g,龙眼肉15g,苡仁30g;心悸不安者加琥珀粉3g;心血不足加熟地20g,阿胶15g;肝肾亏损加何首乌15g,山萸肉15g;阴虚火旺加黄连6g,知母10g。用法:日1剂水煎服。服药期间停用一切镇静安眠药,同时禁饮白酒、茶、咖啡,按时起居。

镇心安神汤基本方:生龙骨30克、生牡蛎30克(先煎),茯神15克,丹参30克,合欢皮15克,炒枣仁30克,夜交藤30克。加减法:气血不足者加炙黄芪30克、当归身10克、龙眼肉10克;气阴两虚者加太子参15克、麦冬门10克、五味子6克;口苦心烦不寐者加川百合15克、知母10克、莲芯6克;情怀不畅者加柴胡、白芍、炒枳壳各10克;因惊吓引起者加酒炒郁李仁10克。煎服法:每剂药以水煎两次,头煎药于睡前一小时服,二煎药于次日午饭后半小时服,服后闭目养神1-2小时。若辨证属于痰、火及胃不和等实证引起的则非本方所宜。

“舒眠灵”方剂:炒枣仁30g、龙眼肉5g、伏神15g、远志9g、熟地20g、何首乌30g、合欢12g、夜交藤25g、太子参15g、五味子12g、枸杞子12g、龙骨10g、牡蛎10g、栀子6g、石决明10g、香附9g、菊花10g、主治:血虚失眠、心肾不交失眠、阴阳失调失眠、肝郁失眠、焦躁失眠、高血压失眠用法:研面、日服2次/5--6g

丹参20克柏子仁20克酸枣仁30克夜交藤30克合欢皮15克五味子10克郁金15克香附子20克远志15克茯苓15克白术20克柴胡15克玄胡20克白芍20克川芎15克甘草10克黄连12克肉桂9克

百合地黄汤加味组成:百合30g,生地黄30g,酸枣仁30g,龙齿30g,珍珠母30g,黄连6~10g,莲子心3g,当归15g,丹参15g,五味子15g,甘草10g。随症加减:头晕加天麻10g;胸闷加郁金15g;口干加知母15g;手足心热加鳖甲10g。用法:日1剂水煎2次取汁300ml,晚饭前1小时及睡前30分钟分服。

治疗阳亢性失眠,常用冉雪峰的卧佛汤治之。方用:酸枣仁、麦门冬、石斛、杜仲、寄生、牛膝、丹参、槐米、钩藤各15克,生地、铁锈各30克,龟板50克。血压高者加青木香10克;虚热上逆加龙胆草、黄柏各15克;胃纳少者加厚朴15克,广木香10克;大便干结加大黄5~10克。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使用时,酸枣仁的用量可加大至30克。本方治疗高血压患者之失眠,疗效更好。

治疗因阴血不足所致失眠多梦、心悸不宁、五心烦热、盗汗耳鸣等症。常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之安神胶囊方做丸治之。方用:酸枣仁(炒)50克,川芎、制何首乌各50克,麦冬、五味子、丹参、茯苓、知母各100克。粉碎成细粉,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每天服3次,每次服1丸。本方有补血滋阴、养心安神的作用,用于治疗失眠,堪称良方。

名老中医李培生验方

主方:五味子50g茯神50g合欢花15g法半夏15g水煎服

主治:失眠健忘

龙眼肉15克,枸杞10克,红枣4枚,粳米100克、洗净,加水煮成粥,日服2次(晨起空腹和晚睡前),常服效佳。

黄精50g,山楂50g(前二味破碎为小粒)五味子30g.合欢花30g,开水煮沸后,当茶饮。

鸡蛋2个,枸杞15克,红枣10枚。先将枸杞、红枣用水煮30分钟,再将鸡蛋打入共煮至熟,日服2次。主治失眠、健忘。

菖蒲合欢汤:石菖蒲6g、合欢皮15g、柴胡6g、桂枝6g、当归10g、白芍12g、制半夏10g、远志10g、炙甘草6g、瓜子金15g。(陈亦人)

阴阳交合汤

【组成】半夏20-40g、夏枯草20-30g、高粱米(薏米)50g、龙齿30g、珍珠母60g

【功用】交通阴阳,清郁安神。

【主治】阴阳失交之顽固性失眠有奇效。

【加味】

1.肝郁血虚,阴阳失调,通宵失眠者,合酸枣仁汤(酸枣仁30g、茯苓30g、川芎10g、炙甘草10g、知母10g)加丹参30g、百合30g;

2.心气血虚,夹有痰饮,入睡不困难,但每在梦中惊恐而醒,醒后入睡困难者,合安魂汤(龙眼肉30g、酸枣仁20g、半夏20g、茯苓20g、生龙牡各25g、生代赭石20g)

3.痰热内扰,心神不安,合黄连温胆汤。

高枕无忧散处方:党参15克,麦冬15克,陈皮10克,龙眼肉10克,茯苓15克,法半夏12克,竹茹10克,枳实8克,生石膏15克,炒酸枣仁15克,甘草6克。水煎服,日1剂。同时嘱其加强锻炼,适当运动。加减,如惊悸恶梦加龙骨、牡蛎;头痛加川芎、丹参;眩晕加天麻;顽固失眠者加夜交藤30~60克。

龙胆泻肝丸经验方:

龙胆草10g黄芩10g茵陈10g桅子9g柴胡10g白芍10g酸枣仁10g夜交藤10g竹叶6g泽泻10g香附10g水煎服,每日2次,每次150ml。

如果失眠,伴有心悸不安,头晕耳鸣,健忘,腰酸梦遗,手足心热,口干津少者。中成药可选用朱砂安神丸治疗。汤药可用:

黄连10g阿胶10g生牡蛎20g龟版10g柏子仁10g生地黄40g酸枣仁10g水煎服,每日2次,每次150ml。

如果失眠伴有多梦易醒,心悸健忘,头晕目眩,肢倦神疲,饮食无味,面色少华。舌质淡,苔薄少。中药可用人参归脾丸治疗。汤药可选用党参10g白术10g黄芩10g甘草9g

远志10g茯苓10g酸枣仁10g龙眼肉10g木香10g夜交藤10g生地黄40g水煎服,每日2次,每次150ml。

如果失眠伴有易于惊醒,胆怯心悸,遇事善惊,气短倦怠,小便清长,舌淡。中成药可用柏子养心丹治疗。汤药可用经验方:

党参15g龙齿20g茯苓10g石菖蒲10g酸枣仁10g柏子仁10g知母10g水煎服,每日2次,每次150ml。

莲心茶:适用于心火上炎,烦躁不眠。莲心两克,生甘草3克。开水冲泡,如茶饮。每日饮数次。

百合粥:适用于心阴不足之虚烦不眠(口干、干咳)。生百合100克,粳米100克,洗净,加水1000毫升,煮至米烂,日服两次。

酸枣仁粥:适用于心脾两虚,惊悸健忘,失眠多梦。酸枣仁50克,捣碎,浓煎取汁。用粳米100克,加水煮粥,煮至半熟时,加入酸枣仁汁同煮,至粥成,趁热服食,可根据个人口味加糖。

五味子膏:适用于各种类型的神经衰弱失眠(转氨酶高者效果更佳)。五味子250克,洗净,加水浸泡半日,煮烂去渣,加蜂蜜收膏。每服20毫升,日服两次。

磁石肾粥:适用于肾阴虚弱、肝阳上亢之失眠、心悸不安、头晕耳鸣、高血压(老年人)。磁石60克,打碎,煎煮1小时后,去渣;猪肾1枚,去筋膜,洗净切片;用粳米100克,洗净,加磁石水,煮至半熟时加入猪肾片,再煮至米烂肉熟,日服1~2次。

黄连阿胶鸡子黄汤:适用于阴虚火旺、虚烦失眠,或热病、失血后阴虚阳亢失眠。黄连5克,生白芍10克,煎水100毫升,去渣,对入烊化的阿胶汁30毫升,候温,取新鲜鸡蛋两枚,去蛋清,将蛋黄入药汁搅拌,于每晚临睡前顿服。

双粉双藤方组成:炒酸枣仁、醋炒延胡索(此二味研粉),夜交藤、鸡血藤。通常剂量,前两味研粉应在10克以内,后两味入汤剂,应在15克以上。此方安神养心补虚镇痛,确是治疗失眠的简易方子

半夏苡仁汤处方:法半夏60克、生薏苡仁60克。加减:心虚亏虚加党参45克。痰热扰心加黄连6-15克。心阴不足加麦冬30-50克。胃中不和加神曲15-30克。烦躁不安加丹皮和生栀子各10克。用法:水浸泡半小时到一个小时,煎沸后再煎15分钟即可。凉温后服之。

天麻什锦饭取天麻5克,粳米100克,鸡肉25克,竹笋、胡萝卜各50克,香菇、芋头各1个,酱油、料酒、白糖适量。将天麻浸泡1小时左右,使其变软,然后把鸡肉切成碎末,竹笋及洗干净的胡萝卜切成小片,芋头去皮,同香菇洗净,切成细丝。粳米洗净入锅中,放入切好的配料及白糖等调味品,用小火煮成稠饭状,每日1次,当午饭或晚饭食用。此饭有健脑强身、镇静安眠的功效。可治头晕眼花、失眠多梦、神志健忘等症。

名老中医张琪治疗失眠症经验

方名:潜阳宁神汤

药物:夜交藤30g,熟枣仁20g,远志15g,柏子仁20g,茯苓15g,生地黄20g,玄参20 g,生牡蛎25g,生赭石(研)30g,川连10g,生龙骨20g。

功效:滋阴潜阳,清热宁心,益智安神。

主治:心烦不寐,惊悸怔忡,口舌干燥,头晕耳鸣,手足烦热,舌红苔薄,脉象滑或弦数。

用法:水煎服,日1剂。

加减:若阴亏甚,舌红少苔或无苔者,可加麦冬15g,百合20g,五味子10g;情怀抑郁,烦躁易怒者,可加合欢花15g,柴胡15g以解郁安神;兼大便秘者多为胃家郁热,所谓“胃不和则卧不安”,可加小量大黄以泻热和胃。

方歌:潜阳宁神夜交藤,枣柏远志连茯苓;龙骨牡石玄生地,阳入于阴心神宁。

名老中医印会河治疗失眠症经验方名:除痰安寐汤

药物:北柴胡10g,法半夏10g,淡枯芩12g,炙青皮10g,枳实10g,制南星6g,竹茹1 2g,龙胆草10g,栀子10g,珍珠母60g(先下),礞石30g(先下),合欢皮15g,夜交藤3 0g,葛根30g。

功效:祛痰(无形)镇静,解郁舒肝,安神除烦。

主治:由七情六郁而引起的失眠烦躁,乱梦,头痛昏晕,多愁善感,疑虑妄想,惊悸夜游,无端喜怒啼泣等症。即现代医学所称神经官能症。

加减:头痛甚,中医称为痰厥头痛者,加钩藤30g,菊花10g,白蒺藜15g,赤芍30g,以舒挛镇痛;大便干结者,加瓜蒌仁12g,生大黄6g以润肠通便;抽搐动风者,加羚角面1g(分冲),以清肝熄风;狂言乱语,躁动不宁,幻视幻听者,则其病已由量变到质变,属于癫狂之症,所谓“精神分裂症”之类,本方须加菖蒲10g,远志6g以豁痰开窍。外加“礞石滚痰丸”6~9g,上午一次服下,下午可得泻下二、三次不等。慎不可睡前服用此丸,因为此药起作用时,可见腹痛泻下,影响睡眠,反滋病变。

方歌:除痰安寐夏星礞,去火柴芩与栀龙;下气枳青茹涤热,葛珠交合共成功。

名老中医凌一揆治疗失眠症经验

方名:琥珀合欢白芍汤

药物:琥珀0.6g(研末冲服),合欢花9g,白芍9g。

功效:安神解郁,养血柔肝。

主治:失眠、神经衰弱。

加减:肝虚有热之虚烦不眠与酸枣仁汤合用;热病后期,热邪未尽,阴液已伤者与黄连阿胶汤合用;心肾不足,阴虚阳亢失眠、心悸、健忘、口燥咽干、舌红无苔者,加生地、柏子仁等养心滋肾之品。

名老中医董建华治疗失眠症经验

方名:丹参枣仁汤

药物:丹参、生龙骨、生牡蛎、夜交藤、合欢皮各15g,炒枣仁、柏子仁各10g。

主治:失眠。

制法:先用水将生龙骨、生牡蛎和其他药物分别浸泡30分钟,再用火先煎生龙骨、生牡蛎30分钟,然后纳入诸药再煎,取汁250ml,再加水煎取150~200ml,2次煎出药液共300~450ml左右,合匀。

用法:每日1剂,分2次温服。

加减:若目眶发黑,为肾水虚亏,加生熟地或女贞子;若虚烦性急,加山栀、白芍;若难以入睡,口苦舌尖红痛,加黄连或木通少许;若头晕目赤,加珍珠母;痰多可加茯神、菖蒲;胸胁闷胀,叹息,加郁金、香附;大便不通,加枳壳、槟榔、瓜蒌;时有躁热,面红或眩晕耳鸣,加龟板、磁石、石决明;五心烦热,加功劳叶、地骨皮、知母。

服药同时,应以清淡而富于营养的饮食为主,禁食辛热油腻之品,以防助火生痰。同时睡前避免饮用浓茶、烟酒,用温水洗脚,以引火下行。保持情绪安定,心情舒畅,解除思想负担。本方以养血安神为主,气虚阳虚者慎用,因邪实内扰者慎用。

名老中医任达然治疗失眠症经验

方名:高枕无忧丹

药物:生地60g,酸枣仁60g,煅磁石45g,茯苓60g,茯神60g,黄连10g,阿胶60g,鸡子黄4枚,琥珀末10g,知母60g,川芎4.5g,远志45g,甘草10g。

主治:失眠。

制法:上药共研极细末,以猪心血和之,炼蜜为丸,朱砂为衣,每粒重1.5g。或以上方剂重的1/5~1/4水煎服。

用法:每晚临睡前2小时3~4粒,灯芯汤送下。如作汤剂,则每日1剂,日服2次,下午3~4时服头煎,晚间临睡前服2煎。

按语:本方为酸枣仁汤与黄连阿胶汤加减而成。治虚劳虚烦不得眠,虚阳困扰中宫,心火上炎而心神不宁。临床特点为心烦不寐,头晕,耳鸣,健忘,五心烦热,舌红,脉细数。治当以滋阴清心安神为原则。方中酸枣仁养肝血、宁心神,配以川芎疏肝理气,一收一散,相反相成;更以知母、黄连清热除烦,制川芎之辛燥;生地、阿胶、鸡子黄滋阴,使亢阳有所附;茯苓、茯神、远志宁心安神;磁石、琥珀镇心安神。猪心血和药,取“心者入心”之义,为诸药之引。诸药合用,具有滋阴清热,镇心安神之效。

名老中医彭静山治疗失眠症经验

方名:枸杞枣仁汤

药物:枸杞30g,炒枣仁40g,五味子10g。

主治:失眠。

制法:上药3味和匀,分成5份。

用法:每日用药1份,置于茶杯中,开水浸泡,当茶频频饮之。或日饮3次,每次至少50ml。

按语:本方以药代茶频饮,既可免去煎药之劳,亦可达到治疗之效,且服用方便。其适应症为心血不足,肾阴亏损之失眠,可见虚烦心悸,夜寐不安,梦遗健忘,舌红少苔,脉细数。方用枣仁、枸杞子补肝肾,养心血;五味子敛心气,滋肾水。全方药少力专,滋补肝肾,养血安神。运用本方,可根据不同情况,适当调整用量或加减药味。如心律不齐,而失眠较轻者,枣仁、枸杞子量宜相同;单纯失眠者枣仁量宜大;胃酸过多者,可去五味子,加白豆蔻5g。服药时,可适当加入白糖或麦乳精以调味。

名老中医赵老治疗失眠症的经验

方名:紫灵汤

药物:紫石英30g,灵磁石30g,菟丝子15g,枸杞子15g,党参12g,茯苓10g,麦谷芽各30g,生甘草3g,怀山药15g。

主治:失眠。

制法:紫石英、磁石先煎半小时,余药先在水中浸泡半小时同煎,沸后10分钟即可,取汁,药渣再兑水,煎20~30分钟,取液,去渣,每剂煎2次,将2次煎出的药汁混合。

用法:每日1剂,饭后2小时许温服,日服2~3次。

按语:失眠病因多端,临床兼证各异,因而需根据不同证型及不同兼证,选取不同方药,辨证施治。本方适用于阴虚阳亢者,证见头晕目眩,耳鸣,甚则耳聋,肢倦神疲,纳呆,舌淡,脉弱。方用磁石、紫石英一寒一温,以潜元阳;党参、茯苓、山药、甘草补中健脾益气;加谷麦芽以助消化,同时还有防金石之药伤胃之功。临床运用之时,尚须根据不同兼症化裁加减;眩晕者,加制首乌15g,菊花炭6g;晕厥、血压偏低者,党参改生晒参9g或西洋参6g,加山萸肉9g;失眠严重者,加酸枣仁24g,金蝉花3对,朱砂1g(分冲),夜交藤15g;心悸严重者,加丹参15g,赤芍9g;耳鸣严重者,加石菖蒲3g,五味子9g。服药期间禁食碱性及刺激性食物,如馒头、切面、辣椒、大蒜、烟、酒等。

著名医家施今墨治疗失眠症经验

(1)方:清滋安神汤

药物:石斛10g,生地6g,生龙骨10g,鲜石斛10g,鲜生地6g,牡蛎10g,黄芩6g,茯神10g,黄连3g,磁朱丸(包)6g,山栀6g,远志10g,白蒺藜10g,竹茹6g,佩兰10 g,陈皮6g,半夏6g,健神曲6g。

功效:清肝泻火,养阴安神。

主治:失眠。症见繁劳熬夜劳神,咽痛喉干,纳食不佳,胸胁均胀,极易烦躁,睡眠不安,时时惊醒,二便正常,舌苔黄垢,六脉弦、左关独盛。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按语:本方证属肝火上炎,扰乱神明。故以黄芩、黄连、山栀清热;生地、石斛滋阴;龙牡、磁珠丸镇静安神。

(2)方:加味八珍汤

药物:党参10g,黄芪12g,磁朱丸(包)6g,当归10g,柴胡3g,白芍10g,茯苓10g,苍术10g,生地10g,茯神10g,白术10g,熟地10g,川芎4.5g,半夏10g,苡仁18g,陈皮6g,炙甘草3g。

功效:益气养血安神。

主治:失眠。症见失眠日久,头晕而痛,昏沉不清,极易烦急发怒,食欲不佳,腹胀嗳气,四肢酸麻,大便溏泄,面色苍白,语言力微,舌质淡胖苔白,脉象沉弱。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按语:本方证属脾胃虚弱,运化无权,精微产生减少,血不上荣,脑失滋养。故以参、芪、苓、术补中益气,以生气血之源;方中尤其应用炭类药(生地、熟地、陈皮、苍术),意在运脾止泻;再看四物汤中的药物,不是酒制,便是炭剂,是对脾虚血少之患治病求本之具体体现。

(3)方:柴胶汤

药物:柴胡4.5g,白芍10g,当归10g,生熟地各10g,砂仁4.5g,白术4.5g,茯神10g,杜仲10g,川芎4.5g,寸冬10g,续断10g,艾叶4.5g,阿胶10g,远志10g,磁朱丸(包)6g,炙甘草3g。

功效:调经理血疏肝。

主治:失眠。症见郁闷不舒,烦躁易怒,入夜易醒或彻夜不眠,多梦,腰酸腹胀,经期提前,血块甚多,疲倦无力,饮食无味,二便正常,六脉弦、左关独盛。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按语:本方证属冲任不调,气滞血瘀,肝失所养。故治应着重调经理血疏肝,少用安神镇静之药。方中以逍遥散治肝;胶艾四物汤调经血,使血气得荣,肝体得养,则睡眠自安,诚为“治病求本”之良法。

(4)方:枣仁琥珀汤

药物:炒枣仁10g,茯苓10g,白蒺藜10g,枣仁10g,茯苓10g,远志10g,知母6 g,川芎4.5g,半夏10g,秫米(包)10g,生牡蛎12g,贝齿10g,白薇6g,炙甘草3g,鹿角胶10g,琥珀3(冲)g。

功效:养心潜阳,清热舒肝。

主治:失眠。症见失眠,每夜最多仅睡3小时,恶梦,头晕,精神不振,心情抑郁,焦急不安,食欲减退,二便如常,舌苔黄,六脉虚数。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按语:本方证属体虚生热,心火妄动,扰乱神志,肝气郁滞。故以枣仁、远志、茯神养心安神;龙牡、磁朱丸潜阳平肝;知母、白薇清热;尤其是琥珀,施师每于安神剂中加入以治惊悸恶梦有殊效。

(5)方:七子丸

药物:补骨脂60g,贝齿30g,生龙牡各30g,蛇床子、熟地、枸杞、菟丝子、覆盆子、车前子、五倍子、巴戟天、仙灵脾、鹿衔草、制首乌、紫河车、朱茯神、炒远志、炙甘草、鹿角胶均各30g,五味子、菖蒲、蝉衣各15g。

功效:补肾镇精安神。

主治:失眠。症见体弱,头晕,耳鸣,多梦,腰酸,梦遗早泄,阳痿,记忆力减退,思维难以集中,常彻夜不能入睡,精神萎靡,面色无华,舌质淡、苔薄,六脉均弱,两尺尤甚。

用法:共研细末,金樱子膏420g,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日早晚各服10g,白开水送下。

按语:本方证属肾虚脑髓失养。施师云:治失眠宜用镇静药,阳入于阴始得入睡,此为常法。今如补骨脂、巴戟、灵脾助阳药为主;加首乌、生地、龙牡滋阴潜阳之品,和调阴阳;更加“七子”以调补肾精。如此配伍,竟取良效。待上方服完症减可服第二料。

方:六甲鹿角汤

药物:生龙牡各12g,生鳖甲、生龟板、草决明、沙蒺藜、寸冬、白蒺藜、朱茯神、炒远志、地骨皮、酒生地各均10g,旋覆花(包)、白薇、鹿角胶(烊化)各6g,石决明20g。

功效:滋阴养血安神。

主治:失眠。症见午后头面及周身均感发热,时或夜晚亦觉烧热,不出汗,头晕而疼,心跳气短,夜不安寐,舌质红,有薄苔,脉细数。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按语:本方证属阴虚血少,神不守舍。故以生龙牡、生龟板、生鳖甲、石决明滋阴潜阳以安神;白薇、地骨皮、生地、麦冬、蒺藜滋阴清热以降火;更加鹿角胶合上药滋补阴血以养心;远志、茯神以增定志安神之功。

(7)方:加味秫米半夏汤

药物:秫米10g,半夏、甘草、黄芩、白芍、寸冬、茯神、远志各10g,浮小麦30g,大枣10枚,生龙牡各30g,黄连3g,酸枣仁15g,鸡子黄2枚。

功效:养心安神,佐以清热。

主治:失眠。症见因受刺激后常感头晕,心跳,失眠,进而诸症加重,彻夜不眠,卧床不起,颜面浮肿,神色萎糜,舌苔薄黄,脉虚大而数。

用法:先煎服。待症状改善后,上药去鸡子黄,将剂量加两倍,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10g,早晚各服1丸,白开水送服。

按语:本方证属心气亏损,心血不足,心火较盛。故以秫米、小麦、大枣、甘草益心气;枣仁、茯神、远志、鸡子黄养心神;黄连、黄芩清心热。

著名医家孔伯华治疗失眠症经验

(1)方:镇心汤

药物:生牡蛎12g,生龙骨9g,代赭石4.5g,首乌藤30g,旋覆花4.5g,地骨皮12g,磁朱丸9g,石决明30g,川牛膝9g,黛蛤粉9g(包),莲子心4.5g,胆南星4.5g,知母9g,郁李仁6g,菖蒲3g,琥珀6g,藕30g。

功效:镇肝安神,交通心肾。

主治:失眠。症见夜不能寐,惊悸不宁,烦躁,胸闷,脘腹痞满,脉弦滑而数。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按语:本方证乃肝经气郁,扰及心经,气分愈郁,痰湿困阻。故以代赭石、石决明、龙牡、磁朱丸镇肝安神;菖蒲、莲子心、首乌藤交通心肾;南星、旋覆花祛痰湿。

(2)方:安眠汤

药物:磁石9g,知母9g,黄柏9g,生龙牡、石决明各12g,胆草、六曲、柏子仁、代赭石、焦栀子、厚朴花各9g,朱莲心6g,鲜石斛15g,茯神45g,首乌藤60g,旋覆花12g,藕30g,鸡内金12g,荷叶1个。

功效:镇心安神,交通心肾。

主治:失眠。症见彻夜失眠,脑力迟顿,脉象弦大者。

按语:本方证属心肾不交,又因刺激,相火上浮,牵动肝魂,以致失眠。故以磁石、代赭石、龙牡、石决明镇心;柏子仁、首乌藤养神;知柏、石斛滋肾水;栀子、莲心降心火,与上药合用,上清下滋,使心肾相交。

魏善初治疗失眠症验方

方名:清镇汤

药物:胡黄连、盐黄柏、旱莲草、竹叶、贝母、龙眼肉、朱茯神、石菖蒲、远志、龙齿、煅牡蛎、黄芪、当归、白芍、熟地、沙参、甘草。

功效:益气养血,清心泻火,镇静安神。

主治:失眠症。

用法:水煎服,日1剂。

刘仕昌教授治疗失眠的经验

①心脾两虚:常见于老年衰弱、贫血、久病恢复期。症见失眠早醒,饮食减少,疲倦乏力,面色萎黄,心悸,唇淡舌白,脉细弱。治宜益气补血,养血安神。方用归脾汤加减,常用药:党参、远志、龙眼肉、茯苓、大枣、当归、柏子仁、五味子等。若胸闷、苔腻加木香;便溏加白术;心悸甚者加磁石、丹参。

②浊阻滞:平素嗜酒厚味,酿成痰浊,阻滞气机。多见于中老年人患者,血脂高、动脉硬化者。症见失眠多梦,头目眩晕,胸闷,痰多,舌苔腻,脉弦滑等。治宜除痰化浊。方用温胆汤加减,常用药:半夏、陈皮、茯苓、枳实、竹茹、远志、酸枣仁、柏子仁、丹参、夜交藤等。痰多加胆南星、贝母;头痛加白蒺藜、苍耳子。

③肝气郁结:妇女多见,尤其是更年期妇女,气血易逆乱,肝气易郁结,症见失眠多梦,头目眩晕,胸胁胀痛,口苦纳呆,或见月经失调,脉弦细等。治宜舒肝解郁,养心宁心。方用逍遥散加减,常用药:柴胡、当归、丹参、白芍、茯苓、酸枣仁、柏子仁、合欢花、夜交藤等。午后低热、心烦、舌红者加丹皮、山栀子;胁痛加郁金;月经不调加益母草。

④阴虚火旺:多见于老年阴精亏虚,或一些慢性病消耗性疾病,如甲状腺机能亢进、高血压、兴奋型神经官能症、某些传染病恢复期等患者。症见失眠多梦,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弦细或细数。治宜滋阴降火,宁心安神。方用酸枣仁汤加减,常用药:酸枣仁、知母、茯苓、黄连、阿胶、麦冬、夜交藤、柏子仁、珍珠母、丹皮等。低热者加地骨皮、白薇、生地等;汗多加浮小麦、生牡蛎等。

失眠,祖国医学称之为不寐,其基本病理为阳不入阴,神不守舍。主要是机体内在的气血和脏腑功能失调所致。笔者通过近年的临床观察,认为失眠一证,亦与人体的气机紊乱、升降失常有密切关系。参考历代医家有关气机升降的理论,吸取天竺黄散(《证治准绳》)、升降散(《寒温条辨》),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脾胃论》)等组方经验,自拟僵蚕二黄散,主要用于治疗失眠,经临床30余例验证,有效率达百分之九十以上。

方药组成:僵蚕10克,姜黄6克,天竺黄3克,蝉衣6克,远志10克,合欢皮15克。

方剂功效:化痰解郁,升清降浊,调畅气血,安神宁心。

应用范围:神经衰弱、神经官能症、美尼尔氏症、更年期综合症等引起的各种顽固性失眠,以中医辨证痰气交阻、气郁化火为主证。临床表现为:失眠多梦,入睡困难,时时惊醒,醒后不易再眠,重者彻夜不寐,多伴有情志不遂,遇事善惊,头晕健忘等。

加减运用:

若肝胆火郁,见口苦目眩,心烦易怒,舌红苔黄,脉弦数者加柴胡5克,黄芩12克,川楝子6克,栀子12克,龙胆草10克。

若心肝火旺,肾阴不足,见心悸耳鸣,腰痠梦遗,五心烦热,口干尿赤,舌红脉数者,加黄芩10克,白芍20克,酸枣仁30克,夜交藤30克。

若心胆虚怯,症见坐卧不安,神志不宁,触事易惊,郁闷太息者,加竹茹12克,枳实10克,半夏10克,云苓20克,郁金10克,浮小麦15克。

若阳明燥结,大便不通者,加生军10克,杏仁6克,桔梗3克。

若胃中不和,饮食停滞,见食少痞满,嗳气吞酸者,加神曲12克,莱菔子15克,陈皮10克,连翘3克。

组方原理:历代医家论及失眠,不外虚实两大方面,治疗亦多以调节五脏功能为主。其法有:清肝泻火,和胃化痰,滋肾降火,调补心脾,益气宁神等。然参考李东垣组方之法:“不当于五脏中用药法治之,当从《藏气法时论》中升降浮沉补泻用药耳。”(《脾胃论》)针对气郁化火、痰气交阻这一病机,笔者认为求治当以解郁化痰,调畅气机为法,郁散痰消,气机调和,则神安心宁。

本方中僵蚕,味咸、辛,性平,取其化痰散结之功。姜黄,苦、辛,性温,归肝脾经,辛散,苦泄,温通,取其内行气血之功。天竺黄,甘寒,清热豁痰,凉心定惊。二黄寒温并用,豁痰行气血,调畅升降之机。蝉衣,甘寒,归肺、肝经,取其寒性而除肝经郁火之用。远志,辛、苦,性温,辛升散阳,苦降泄阳,温通助气血运行,具安神定志,散郁化痰之功。此外远志可交通心肾。合欢皮具解郁安神和血之功。方中寒温、甘苦辛咸并用,意在升降气机,调和阴阳,使神有所主,神安则寐。本方重点不在调治内赃,而在调畅气机,痰消则气行通畅,气畅则不郁,不郁则无以化火,无火则神无所扰,故神安则寐。

典型病例:患者王某,女性,47岁。初诊日期:1988年6月20日。主诉:失眠多梦二年余,近一月加重。伴有心烦意乱,五心烦热,头晕目眩,乏力健忘,尿少自汗,腰痠腿软。既往有慢性肾炎史。检查:舌暗淡、尖微红、苔白根部微腻,脉细滑数尺弱,尿常规(一)。

处方:僵蚕10克,姜黄6克,天竺黄3克,蝉衣6克,合欢皮、花各10克,远志10克,酸枣仁20克,夜交藤15克,龙胆草6克,栀子6克,柴胡10克,黄芩12克,甘草3克。三剂。1988年6月23日复诊,睡眠转佳,余症缓解,继服上方七剂而愈。

本文摘自中医杂志1989第8期

药物:全当归9g,生地15g,川芎2.4g,桃仁9g,红花、黄芩、白蒺藜、蒲黄、龟板、麦冬、竹茹、龙齿、牛膝、夏枯草均为9g,柴胡、枳壳、陈胆星、甘草各3g,山栀6g,黄连0.9g,酸枣仁12g,火麻仁15g。

    功效:养血行瘀,疏肝泄热。

    主治:失眠。症见失眠通宵不能入睡,烦躁,头昏,后脑及两太阳穴疼痛,口味干苦,大便干结,小溲黄赤,舌苔黄厚,脉弦细。

    用法:水煎服,日1剂。

生铁落50克(先煎)、磁石30克(先煎)、红花10克、桃仁10克、当归10克、炒柴胡10克、白芍30克、川芎10克、生地30克、枳壳10克、桔梗10克、甘草5克、郁金15克、五味子15克、石菖蒲10克。一日一剂,水煎,日三服,切切戒酒!1.取杞子20克,红枣七枚,鸡蛋两个共煮,蛋熟去壳再煮一刻钟,吃蛋喝汤,每日一次;

2.取桂圆肉、酸枣仁各10克,芡实15克,煮汤,睡前服之;

3.取芝麻油50克,面粉100克,加水半碗调和,入锅内煮熟,每晨空腹服之;

4.取小麦片30克,黑小豆15克,桂圆肉15克,红枣七枚同煮,当晚餐吃;

5.取炒熟葵瓜子30克,每晚睡前嗑服;

6.取猪心1只,柏子仁15克。猪心剖开洗净,塞入柏子仁,隔水蒸至烂熟,当点心吃;

7.取桂圆肉120克,60度白酒一斤浸之,封口摇匀,半月后服用,日服3次,每次两匙;

8.取250克乌龟一只,去甲及内脏,洗净切块,加水煮沸,添进百合30克,大枣30克,再煮至红枣酥软,龟肉烂熟,酌加冰糖调味,吃肉喝汤,一天吃完,经常食用,效果良好;

9.取热牛奶一杯,睡前服之。

10.枣仁和灯心草泡茶可以治失眠。

11.花生叶250克放到锅里,水要没过它,上火煎,水开后微火再煎十分钟,然后将煎得的水倒入六个小茶杯中,每天早晚各服一杯,连服三日,失眠症状就治愈了。

12.大蒜有治疗失眠的作用。患者可于每天晚饭后或临睡前,生吃两瓣大蒜。如果不习惯生吃大蒜,可把蒜切成小碎块,用水冲服。

13.酒泡灵芝可治失眠

原料白酒一斤,灵芝半两;灵芝用水洗净,放进白酒瓶内,盖封严;酒逐渐变成红颜色,一周就可饮用,每晚吃饭时或睡觉前根据自己的酒量,多则喝5钱左右,如果平时不喝酒的可少喝。

14.树叶装枕头可安眠

拣一些柏树叶,洗净晒干,装一个枕头。柏叶枕在头下也有一股清香味,使人感到舒适,收到了镇静安眠效果。

15.桑葚子20克,酸枣仁5克。

[制用法]水煎服。

[适应证]失眠血虚证。

16.在古代芦荟就被当作安眠剂,这是因为它有安定神经的作用,能调节自律神经使之恢复正常。芦荟酒的服用方法:每天就寝前服用1小杯,就可进入深层睡眠状态。

【处方】将芦荟叶洗净去刺后捣烂取汁,睡前用开水服两小匙芦荟汁,长期服用。

【功效】适用于头痛和失眠症。

【处方】芦荟鲜叶60克,酒1瓶,酸枣仁30克,夜交藤45克,茯神45克。将芦荟鲜叶洗净去刺,切成条状,浸入酒中,同时加入上述3种药物,密封阴凉处贮放,1周后即可服用。每晚睡前坚持服用1小杯。

【功效】适用于长时间失眠症。

【处方】将芦荟叶洗净去刺,捣烂取汁,睡前用开水服2小匙芦荟汁。

【功效】有效防止失眠。长期服用,重症失眠也能治愈。

17荟生叶绞汁,加蜂蜜混合,用热水稀释后喝,早晚二次,经一周左右,睡眠逐渐好转了,半年后失眠症完全治好了。

18验方之二

药物:炒枣仁10g,麦冬6g,远志3g。

功效:养阴安神,清心除烦。

主治:用于虚烦失眠等症。用法:水煎,于晚上睡前顿服。

〖原料〗:夜交藤(何首乌的藤茎)60克、粳米50克、大枣2枚、白糖适量。

〖做法〗:取夜交藤用温水浸泡片刻,加清水500毫升,煎取药汁约300毫升,加粳米、白糖、大枣,再加水200克煎至粥稠即可。

〖用法〗:每晚睡前1小时,趁热食,连服10天为一疗程。

〖作用〗:养血安神,祛风通络。适用于虚烦不寐、顽固性失眠、多梦症以及风湿痹痛。夜交藤9-15克煎水外用,还可以治皮肤瘙痒。

〖评注〗:夜交藤擅治失眠,用冰糖、大枣矫味又健脾安神,适于长期饮用。

19周总理治疗失眠偏方——医治失眠秘方

近期我在电视上看到一则介绍周恩来总理扮演者(王铁成)的一个养生秘方——“周总理”治疗失眠偏方。王铁成有失眠的毛病,据他本人讲,他一天只能睡4个小时觉,属于严重失眠,用很多方法医治都不见效。后来有一高人告诉他一个简单的治疗失眠的秘方,效果非常好。

治疗失眠秘方全文摘录如下:黑芝麻50g,核桃仁50g、(干)桑叶50g,蜂蜜若干。制药方法:把前3种中药先放入捣蒜的臼子捣碎,然后用蜂蜜调和之后,用手团成丸子,每天吃1~2个,长期坚持吃。从电视画面上看,丸子的直径大小也就比现行的一元硬币大一点的样子。据“周总理”自己讲,效果非常好,可以说治疗失眠有奇效。

20我给大家提供一个治疗失眠的好偏方,不信你可以实验一下(祖传秘方)大公开:

原料:葱白,大红枣.白糖

首先:取葱白把它切成1寸8段,再取大红枣15颗(一定要数对了,呵呵)把他放如锅中,加入白糖5克(一勺吧),再加1碗半水,煮.....大约锅开后,取一碗煮好的水拿在手中(先不要喝).在准备一盆温水.泡脚.一边泡脚,一边喝,包准你一觉到天亮

21花生酱中含有一种色氨酸,可引人入睡。夜间失眠时,吃两汤匙花生酱就可安然入睡。

22:莲子20粒、桂圆肉10颗。水炖吃。于临睡前服食为好。此方适于一般失眠。

23:胡桃仁适量,红糖适量。捣碎,和红糖开水冲服,饭后用。此方适于一般失眠。

24:百合6克、莲藕6克水煎服。此方适于心烦意乱引起的失眠。

25:啤酒花适量。以啤酒花(每日约用3克)泡水,当茶饮。此方适于神经衰弱引起的失眠。

26:白术10克、远志10克、枣仁10克、柏子仁10克、合欢花10克水煎服。此方适于兼见多梦易醒、心悸健忘症状之失眠者。

27:半夏50克、枳实50克、黄连30克、栀子30克共研细末,每服10克,每日2次。此方适于兼胸闷、痰多、恶心症状之失眠者。

28:黄连15克、阿胶10克、朱砂1.5克将黄连、阿胶水煎,冲入研成末之朱砂,即可服用。每日2次。此方适于兼见头晕耳鸣、腰酸梦遗、五心烦热、心悸不安症状之失眠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