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片时间】第1087期:肾脏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影像吧 2019-03-13

肾脏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临床资料】

女性,66岁。右侧腰痛伴间断性肉眼血尿10余天,疼痛为阵发性,可自行缓解,疼痛发作时有发热。查体:36.5℃,余无明显异常。B型超声:右肾占位。

肾脏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A

B

C

D

【影像学检查】

A.IVP示右肾上盏稍有扩张,小盏杯口稍变圆钝;B.CT平扫右肾中部似见类圆形稍低密度肿块,CT值20 Hu,边界欠清晰;C.D.增强扫描肾实质期病变周围见完整的强化环,环壁厚薄尚均匀,环内外壁模糊,强化程度与肾实质相仿,中央为未强化的低密度区,肾前筋膜有增厚;排泄期显示强化环,环壁较厚,强化环密度较肾实质稍低,与肾实质交界稍模糊,中央低密度区未见强化

【最后诊断】

右肾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术后病理),周围肾间质慢性炎症。

【诊断要点】

肾脏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renal 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IMT)是一种少见的肾非特异性增生性瘤样病变,也是一种独特的间质性肿瘤。临床罕见,可发生于肾实质,也可发生于肾盂。各年龄组均可发病,多发生于儿童及青壮年,女性多见。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慢性感染有关。病理上以慢性炎性细胞浸润和纤维增生为主,分为淋巴细胞型、浆细胞型、组织细胞型等类型。

1.临床表现:主要为腰痛、发热、肾区叩击痛等;也可出现血尿及腰、腹部包块;偶尔会发生高球蛋白血症、血小板增多症、血沉增快等。

2.CT表现:

1)肾脏内有类圆形或不规则形肿块,直径多为2〜5 cm,肿块可向外突出。

2)CT平扫呈均匀软组织密度灶,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但边缘强化程度与肾实质相仿。

3)肿块边缘清晰,可呈分叶状,或有囊肿形成。

4)肿块占位效应较轻,与肿块大小不成比例。

5)当肿块突破肾包膜时,可致肾周脂肪囊混浊、肾筋膜增厚。

3.MRI表现:MRI上信号不均匀,增强扫描轻至中度不均匀强化。

【分析思路】

诊断依据:

1.肾实质内肿块,包膜基本完整,定位诊断明确。

2.CT平扫呈等密度,增强扫描肿瘤周边环形强化(强化程度与肾实质相仿),环内外壁模糊,中央囊肿无强化。瘤周环形稍低密度环考虑病变压迫肾实质所致,近似假包膜形成。

3.病变轮廓规整,肾盂未见破坏,考虑病变倾向良性。

4.肾包膜基本完整,肾前筋膜有增厚,结合发热、腹痛故有感染性病变可能。

5.本病例无明显特征性影像征象,术前诊断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非常困难,需依靠病理证实。

鉴别诊断;

1.肾脓肿:脓肿形成期平扫时部分可见密度稍高的脓肿壁,增强扫描脓肿壁强化均匀,可呈同心圆样改变,脓肿壁内外缘较锐利,且脓肿多急性发作,寒战、高热、食欲不振和菌血症较明显。

2.浆细胞瘤:发病年龄50〜70岁,常见于骨髓瘤,也可发生于髓外其他组织器官。以骨骼为原发病灶,侵犯肾脏引起肾脏病变。由幼稚浆细胞构成,是一种浆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血常规、骨髓象、血清蛋白及血生化改变有助于鉴别。

3.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常发生于50〜70岁的女性,多伴有尿路梗阻、糖尿病及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病史。多有低热及反复尿路感染症状。弥漫型CT见多发占位性病变,伴广泛的炎性浸润,腰大肌模糊。局限型罕见,肾实质内局灶性混杂密度肿块,边缘不清晰,增强扫描边缘强化,中央强化不明显。

4.肾癌:除血尿外,发热、肾区叩击痛、血白细胞增多和血沉加快等相对较轻。病程短、进展快、年龄偏大。CT动态增强一般表现为“快进快出”的特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