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股骨颈骨折闭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果儿核书库 2019-03-14

一、 手术指征及目的

(一) 手术指征

  • 股骨颈骨折治疗方案和治疗时机的选择,应该根据患者的年龄、骨折类型、基础疾病、活动情况 、疏松情况综合决定

  • 股骨颈骨折保守治疗,可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肺部感染、褥疮等并发症,增加老年病人的病死率,因此仅用于无法耐受手术的患者,或者无活动能力的老年痴呆病人。

  • 对于年龄<65岁的患者:

  • 应首先闭合复位内固定,如果复位不满意,则辅助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 内固定的方式多选择3枚7.3mm空心螺钉,而对于Pauwels角过大或基底型骨折等极度不稳定的患者,可以选择动力髋螺钉,同时应用一枚空心螺钉防止旋转

  • 对于年龄在65-75岁之间的患者:

  • 如果骨质良好,且伤前活动良好,也可以先行闭合复位内固定术。

  • 如果骨质疏松,则应行关节置换:

预期寿命较长,伤前活动良好者,或者合并髋关节疾病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

预期寿命较短、伤前活动较差者,可行股骨头置换术。

  • 对于年龄在75岁以上的患者:

  • 采取关节置换术:大多采取单极或双极股骨头置换。

  • 对于病理性骨折,可采取关节置换术。

(二) 手术时机

  • 对于似行闭合复位内固定的患者,应尽快完成术前评估,急诊手术。国外不同文献报道的手术时机6~24h以内不等,我院的经验是在24h内,及早安排手术。

  • 对于似行关节置换的患者,应尽快完成术前评估,尽早安排手术治疗。有文献表明,术前卧床时间的延长,并发症率有所增加。301医院的经验是在入院之后,首先除外抗凝禁忌,即开始抗凝血治疗,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采取低分子肝素100U/kg Qd皮下注射或者口服Xa因子抑制剂如利伐沙班,并于术前12h停用

(三) 手术目的

  • 恢复颈干角及前倾角

  • 恢复正常的髋关节解剖对位关系。

  • 避免骨折断端的吸收及远期短颈畸形。

  • 对于年轻患者,行复位、内固定术恢复患者正常的活动功能。

  • 对于老年患者,进行人工关节置换术,可以获得早期的下床活动,避免卧床造成的并发症,减少病死率。

二、 手术技术

(一) 股骨颈骨折闭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 体位与术前准备:本手术对于体位要求较高,只有正确的体位、良好的透视角度和应用牵引床,才能获得良好的复位。

  • 全麻或硬膜外麻醉

  • 患者平卧于下肢牵引床上,双足固定于可内外旋的牵引脚踏板上。

  • 两腿分开,患肢牵引,腱肌伸直外展或屈膝屈髋外展外旋位稍微对抗牵引。

  • C形臂或者G形臂辅助透视,注意术中透视的角度,采取标准的影像监视:

标准的前后位影像要求图像采集器与患者躯体的水平面相垂直。

侧位影像要求图像采集器应与股骨颈的纵轴同处一个平面,并与股骨颈纵轴垂直,及影像采集器与地面成10°~30°的倾斜角,同时与下肢轴线成40°

  • 骨折的复位:首先应行闭合复位,如果闭合复位不满意,则应改为切开复位。

  • 股骨颈骨折的闭合复位法:应用关节囊的韧带整复作用对位移的股骨颈进行复位。

患者平卧于牵引床,将患肢足部牢固固定于踏板上,患肢轻微屈曲、外展、外旋,健侧肢体屈膝屈髋为C形臂预留空间。

骨折后股骨股骨颈骨折通常呈内翻、短缩、向前成角畸形,远端由于足受重力作用而外旋。

首先轴向牵引患肢,恢复股骨颈的长度,纠正内翻畸形,使股骨颈轻微外翻。

 完成轴向牵引后将患肢足部极度内旋,髌骨朝向正上方,并适当内收患肢:通过内旋患肢,恢复股骨颈骨折向前成角,恢复股骨颈自然的前倾角度;通过牵引以及内旋,内收患肢,恢复颈干角。

 股骨颈骨折,复位尽量一次完成,按照下述方法判断复位效果,如果1~2次闭合复位不满意,则应采取切开复位。否则多次复位有可能加重股骨头血供的损伤。

  • 复位满意程度的判断:

股骨颈骨折复位的原则是股骨头获得股骨距的支撑,为此应避免内翻和股骨头的下移;同时后侧成角<20°;轻度的外翻畸形是可以接受的。

为此可以有一下两种方法协助判断复位的满意程度:

股骨颈骨折解剖复位后,在正位和侧位可以观察到股骨头和股骨颈之间光滑的S形曲线,如果曲线变为C形或者有明显的不平滑成角,则复位不满意。

Garden对线指数:压力骨小梁与股骨干内侧皮质成角,正位160°,侧位180°。复位后正侧位平片上对线指数<155°或>180°表明骨折对位对线不佳,将增加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概率。

  • Watson-Jones入路切开复位:如果闭合复位没有达到可以接受的程度,则采取切开复位股骨颈骨折。

切口体表投影:自距离髂前上棘外侧远端2cm起,做一弧形切口,通过大转子顶点外侧,沿股骨长轴延伸。

手术入路:


沿皮肤切口切开皮肤、皮下,沿阔筋膜张肌后界切开,将阔筋膜张肌牵向前方,在近端钝性分离臀中肌和阔筋膜张肌的间隙,至臀上神经的第一个分支处。

向后牵开臀中肌,显露关节囊处的脂肪,将大腿外旋,更好地显露关节囊的前方,若大腿前方肌肉过于紧张可以松开牵引床并稍微屈髋。

术后修复关节囊。

骨折复位:

用骨钩置入骨折断端,向外侧牵拉骨折远端,同时外旋大腿,使骨折断端分离。

松开骨钩的牵引,同时内旋患肢,复位骨折。

如果股骨头存在旋转移位,可以在近端骨折块置入1~2枚克氏针,作为摇杆协助纠正旋转移位。

透视检查复位情况,评判标准同闭合复位。

  • 骨折固定:

  • 滑动髋螺钉(DHS)内固定:

对于Pauwels角较大的不稳定骨折或者基底型的骨折,可以选择滑动髋螺钉治疗;

一般采取2孔的滑动髋螺钉,另外在主钉上方置入一枚空心螺钉防止股骨颈旋转;

  •  空心螺钉内固定:

倒“品”字置入空心螺钉:

第一根导针的置入:进针位置位于小转子平面以上,正位像位于股骨颈下方,侧位像位于股骨颈中线,方向平行于股骨颈长轴,进针至软骨下骨5mm。

应用平行导向器置入第二根导针:正位像位于股骨颈中线,侧位像位于股骨颈后方,方向平行第一根导针,同样进针至软骨下骨5mm。

应用平行导向器置入第三根导针:股骨头后上方是外侧颈升动脉穿入处,应避免在此位置置入螺钉,因此第三枚导针偏前、偏上,平行于前两根导针置入。

测量深度,所得数值减去5mm,以便加压时骨折端轻微的压缩,如果是年轻骨质坚硬的患者,可以用空心钻预钻孔,如果是年老骨质疏松的患者,可以在拧入螺钉时加垫片,不要让尾钉没入骨皮质。

沿空心钉导针拧入半螺纹空心螺钉,透视下确认空心螺钉螺纹全部通过骨折线,螺钉逐一加压,透视确认,闭合切口。

  • 关闭切口:

  • 采取单一切口者,缝合阔筋膜张肌,缝合皮肤切口;

  • 采取三个微创经皮切口者,仅需缝合皮肤。

  • 术后处理:

  • 术后12h,无明显出血,即可开始恢复抗凝血治疗;

  • 术后应卧床8~12周,卧床期间,患者穿防旋鞋;

  • 之后开始部分负重;

  • 术后4周、8周、12周复查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

经验教训

  • 标准侧位透视角度与空心螺钉的进钉深度:

  • 标准的前后位影像要求图像采集器与患者躯体的水平面相垂直。

  • 由于股骨颈存在约130°的颈干角,因此当C形臂与股骨长轴成40°角时,透视的角度正好垂直于股骨颈长轴,为股骨颈标准侧位像,注意此时上、下两枚空心钉尖端,距离透视时股骨头切线距离相同,且均位于软骨下骨。

  • 当C形臂与股骨长轴成60°角时,股骨头的切线角度随之改变,在侧位像观察两枚螺钉距离股骨头软骨下骨距离相同,而实际情况是上方的螺钉深度不够而下方的螺钉进钉过深。

  • 当C形臂与股骨长轴成20°角时,情况相反,上方的螺钉深度过深而下方的螺钉深度不够。

  • 常用的内置物为不同规格的6.5~7.3mm空心螺钉,通常应用3枚;对于股骨颈后侧皮质粉碎的患者,可以应用4枚空心钉固定。

  • 对于3枚空心螺钉的排布,仍然存在争议:

  • 有学者认为倒“品”字置入的力学分布更优,原因有一下几条:

下方螺钉获得股骨颈内侧皮质、股骨头软骨下骨和股骨外侧皮质的三点支撑;

倒“品”字排列更符合股骨颈横截面的倒三角形;

在小转子水平减少螺钉的置入,可以减少应力集中,从而减少医源性的转子下骨折。

  • 301医院的经验是无论采取正“品”字排列还是倒“品”字排列,只要通过良好的复位、内侧皮质支撑、加压固定和螺钉最大化分布,均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 螺钉的进针点应在位于小转子平面,或该平面以上,这样可降低由于螺钉的应力集中效应导致医源性转子下骨折的风险。

  • 选择内径较大的空心螺钉,可插入较硬的导针,更便于控制方向。

  • 3枚螺钉必须互相平行:

  • 轮流拧紧螺钉,才能使骨折端获得均衡的加压;

  • 术后随着骨折断端的吸收,股骨头沉降时,还可以起到动力加压的作用;

  • 若3枚螺钉不平行,则有可能在骨折断端吸收,股骨头沉降时,螺钉不能向尾端退出,而发生尖端穿出股骨头软骨,甚至刺穿髋臼。

  • 在进行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时,股骨颈下方的螺钉应该获得三点支撑。

  • 股骨头软骨下骨:此时骨质密集,可以获得良好的把持,此为支撑点之一;

  • 股骨颈内侧皮质的弓形结构:为保证此处获得支撑避免股骨头下移造成内翻,应该保证螺钉距离骨皮质3mm以内,此为支撑点之二;

  • 股骨外侧皮质,此为支撑点之三。

  • 无论何种排布方式,空心螺钉位置的分布都应尽量靠近股骨颈边缘

 一方面获得骨皮质支撑,以提供坚强的固定;另一方面通过最大额占位效应提供良好的抗旋转能力:

  • 将下方螺钉置于股骨颈内侧皮质3mm以内可有助于防止股骨头下移。

  • 将后方的螺钉置于股骨颈后侧皮质3mm以内可防止股骨头的后方移位和股骨颈后倾。

  • 对于是否需要切开关节囊进行减压仍存在争议。有学者提出,关节囊切开并不能改善股骨头血供,也有学者认为关节囊切开并不能改善预后。

  • 股骨颈骨折合并股骨干骨折的处理策略:

  • 该类损伤较为少见,多发于年轻人,且多为高能量损伤。

  • 股骨颈骨折和股骨干骨折的固定顺序:当股骨颈骨折无明显移位,可首先固定股骨颈骨折;当股骨颈骨折移位,由于需要牵引、内旋、内收复位,首先固定股骨干骨折有利于股骨颈骨折的治疗。

  • 内固定物的选择:

采取顺行髓内钉固定股骨干骨折时,限制了股骨颈骨折的固定方式只能采取拉力螺钉,且对于无移位的股骨颈骨折,置入顺行髓内钉的过程有可能带来骨折的移位;

采取逆行髓内钉固定股骨干骨折,允许医生选用DHS或者空心钉固定股骨颈骨折,对于无移位的股骨颈骨折,可以首先固定股骨颈的骨折后,再固定股骨干骨折。

  • Watson等的研究表明,采取重建髓内钉同时固定股骨颈骨折和股骨干骨折其并发症率高,一般不采用该方法固定合并股骨颈骨折的股骨干骨折。


文章不错,点个好看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