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是第14个世界肾脏日 今年世界肾脏病日的主题是: 关注世界各地所有人的肾脏健康 目前全球约有8.5亿罹患肾脏疾病 每年至少有240万人死于慢性肾脏病 慢性肾脏病是目前增长最快的第六大死因 因其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知晓率低 而被称作为“沉默的杀手” 据估计,每年约有170万人死于急性肾损伤 如何养护肾脏?深圳市宝安中医院(集团)肾病科熊珊珊医生教您“中医护肾”小妙招。 中医认为肾主藏精,主水,纳气,主骨生髓,乃五脏六腑之本。肾主宰着生育繁衍、水液代谢、呼吸吐纳、促进骨骼生长等各个环节的有序进行,包含了生殖及泌尿两大系统的功能。 中医学中肾有“作强之官”之称,认为其有强大的代偿功能,肾脏一般不容易受损,因而一旦出现受损则病情一般较重,是损不可复的。只有肾气充沛,才能正常地为人体脏腑提供滋养,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提供保障。因此,健康必养肾。 下面跟大家分享一些常见的护肾穴位 快学起来吧! 穴位学名腧穴,是输注脏腑经络气血,沟通体表与体内的特殊部位,中医可以通过推拿、点按、刺激相应的穴位来点治疾病哦。 补肾固元,使人肾精充足,是肾经第一大穴 定位:人体足底穴位,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即足底前端凹陷的位置。 按摩方法:民间俗称的“搓脚心”,每晚用一手握住脚趾,另一手用力摩擦足心,搓擦几百下,直至感觉脚心发热,换另一只脚,同前。然后,将脚趾微微转动几下,再把两脚互相摩擦几十下即可。 功能作用: 温通血脉,引热下行,调和阴阳。 主治病症:失眠,腰膝酸软,行走乏力,高血压,性功能减弱,免疫力低下。 将寒湿水汽外输膀胱,肾气输通出入之处。 定位:在第二腰椎棘突旁开1.5寸处。它的位置就跟我们解剖学中两肾的位置差不多,在我们腰背部的位置上对应着两肾,所以我们称为腰为“肾之府”。 按摩方法:用双手中指按于两侧肾俞穴,或握空拳揉擦,至局部有热感为佳。或是先把双手手心搓热,使掌心发烫,然后迅速将掌心贴在肾俞穴处,(勿隔衣物),手掌纵轴与脊椎垂直自脊椎两旁向臀部之间方向快速擦动,频率保持在80-100次/分,坚持3-5分钟。 功能作用:壮元阳,助运化,利水湿。 主治病症:腰肌酸痛、痉挛、肾脏血流量减弱,足跟痛,高血压,低血压,耳鸣,精力减退。 男子藏经、女子蓄血之处,人体元阴、元阳交汇之地,为元气关隘。 定位:关元穴位于腹部,身体前正中线,脐中下3寸。 按摩方法:搓热双手,交叉重叠置于关元穴上,稍加压力,双手快速地、小幅度地上下推动,注意不要过度用力,只要局部有酸胀感即可。 功能作用:补肾壮阳,理气和血。 主治病症:月经不调,便秘,虚胖,贫血,预防癌症,女子宫寒不孕。 肾经之气流注汇聚之地,调动生命原动力,为肾经源头。 定位: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也就是说在脚的内踝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按摩方法:用手按揉有微微的胀痛感。太溪穴此处肾经经气最旺,为大补穴。按摩时,盘腿端坐,用左手拇指按压右踝太溪穴,左、右旋各按压10下。同前,交替左右踝。力度为有酸胀或麻麻感觉即可。 功能作用:燥化脾湿,生发胃气。 主治病症:失眠健忘,咳嗽气喘,牙痛,痛风,尿酸过高,手脚冰凉,祛斑祛痘,美白肌肤。 调理和平衡肾阳、肾阴,生命之门、人体长寿之门。 定位:穴位于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与肚脐前后相对。如果以肚脐为标准围绕腰部画一个圆圈,在背后正中线的交点就是命门穴。 按摩方法: 1. 先将两手掌搓热 2.快速用掌心擦命门 3.以感觉发热发烫为度 4.然后将两手掌捂住两肾俞 5.集中精神把意念放在命门(每天早、中、晚各锻炼10分钟)。 功能作用:培元固本,强健腰膝。 主治病症:腰痛,骨质疏松,肾脏疾病,性冷淡,阳痿。 专治水液代谢失常,肾经母穴。 定位:人体下肢穴位之一,在小腿内侧,太溪直上2寸,脚踝内侧中央上二指宽处,胫骨与跟腱间。 按摩方法:首先可以通过用拇指反复的按摩复溜穴来刺激;还可以通过拇指点揉的方法来刺激复溜穴,操作者取舒适的体位(坐位、仰卧位均可),用拇指腹按压在复溜穴上,按而揉之,局部产生酸、胀、痛感,再屈伸踝关节,加强指压的感觉,然后用揉法放松,左右二侧交替进行,约10-15分钟。每日2~3次。 功能作用:补肾滋阴、利水消肿。 主治病症:腿脚酸胀肿痛、静脉曲张,盗汗,腹泻腹痛,白内障,青光眼,飞蚊症,哮喘。 此外,若配合针刺、中药贴敷、中药熏洗等中医特色疗法,更能最大限度的发挥穴位的护肾功效。预防胜于治疗,保健贵在坚持,动动小手将我们的肾脏保护起来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