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立冬养生 | 注意预防“五寒”保养健康!

 369蓝田书院 2019-03-14

立冬和立春、立夏、立秋合称为“四立”

在中国古代是个很重要的节日

传统中医认为立冬之后应该

温补养阳,少吃生冷,不宜干燥

是24节气的第19个节气

意味着开始进入冬季

立冬过后天明显黑得更早

防寒保暖也显得更加重要

预防“五寒”

 1.防鼻寒 

立冬之后“凉燥”更明显,鼻炎成了许多人的大麻烦。不妨以寒制寒,每天早上或者外出之前用冷水搓搓自己的鼻翼。每天早晚用冷水洗鼻有利于增强鼻黏膜的免疫力,是防治鼻炎的不错办法。

 2.防颈寒 

秋冬是颈椎病高发的季节。颈部是人体的“要塞”,不但充满血管,还有很多重要的穴位。穿立领装不但能挡住寒风,还能避免头颈部血管因受寒而收缩,对预防高血压病、心血管病等都有一定好处。

 3.防肺寒 

风寒感冒是冬日最常见的毛病。专家称,症状较轻的,可选用一些辛温解表、宣肺散寒的食材。有歌云:“一把糯米煮成汤,七根葱白七片姜,熬熟兑入半杯醋,伤风感冒保安康”。温服后上床盖被,微热而出小汗。

 4.防腰寒 

腰部为“带脉”所行之所,特别是脊椎两旁的后腰是肾脏所在位置。肾喜温恶寒,常按摩能温煦肾阳、畅达气血

具体的做法是:两手对搓发热后,紧按腰眼处,稍停片刻,然后用力向下搓到尾椎骨。每次做50~100遍,每天早晚各做一次。

 5.防脚寒 

可以经常做足浴。足浴要注意3点:一是温度,水温最好40 左右,水淹没踝关节处;二是时间,每次浸泡20~30分钟,不时添加热水保持水温;三是按摩,泡足后擦干用手按摩足趾和脚掌心2~3分钟。

食三酸

1柠檬

柠檬的味道比其他水果更酸、更苦,是因为其中有机酸的含量比其他水果高出十几倍。有机酸是维生素C的“保镖”,立冬之后用柠檬泡水喝,能有效预防皮肤干燥和上火。

2酸枣

中医认为,酸枣性平、味甘酸,具有养肝、宁心、安神、敛汗的作用。因此,很多人冬天休息不好,容易疲劳不妨吃点酸枣或泡水喝,不仅可以缓解疲劳,对治疗心烦、多梦、神经衰弱都有较好的作用。

3酸梅

立冬之后,很多人会出现肝火旺盛的现象。这时酸梅就特别适合立冬肝火旺的人吃,有助脾胃消化,滋养肝脏,提高抵抗力。酸梅用来煮汤、炖肉都不错。

立冬饮食

1.多吃“白色”食物 

中医认为,从五行五色养生的角度来看,立冬后应当多摄入“白色”食物来养生,功效显著。

白菜

百菜不如白菜。不要小看白菜,它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纤维,长期是有好处的,特别是冬天。

萝卜

冬吃萝卜赛人参。白萝卜中含有芥辣素,有一定的消炎清热作用。

此外,白萝卜中含有木质素多种酶,有一定的降血脂、软化血管、稳定血压等作用;其富含的矿物质可帮助人体提高免疫力,预防冻疮等疾病。

 2.少吃咸多吃苦 

有健康专家提醒,立冬过后,要少食咸,多吃苦味食物。

适合选择的食物包括芹菜、莴笋、生菜、苦菊等,这些苦味食物中含有氨基酸、维生素等,具有抗菌消炎、提神醒脑、消除疲劳等多种保健功能。

立冬艾灸养生

中医养生的核心:顺天时!要顺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季节的变化。

冬藏,藏什么?

当然是收藏“阳气” -- “五脏的阳气”!

因此,立冬拉开了“阳气潜藏”的戏幕。

冬季肾不藏水,春无生计!也就是说:我们冬季没做好收藏之道,必伤肾!根基一动,春季百病都跑出来了。

没藏好,亏半年

立冬之后,我们不仅要“藏阳”,还要“养阳”,以应对极寒的天气。

立冬之后,容易引发哪些病症,如何应对?

立冬后,气候非寒即阴,了无生气,对“心、肺、胃、肾”伤害很大。

艾灸养阳

立冬之后,早睡晚起,防寒保暖也是养阳的一种方式。

大椎:疏解颈项风寒

肾俞:温经养肾

涌泉:安神、散下焦寒凉

神阙:温养肠道、安中

关元:强心散寒、化下焦瘀血、提升阳气

京门:强肾益精

这里说说京门穴,属于胆经,又是肾经的募穴;也就是说京门穴是胆经上的补肾大穴,肾的元气在这里汇聚;建议大家每天随时随地用空心拳头轻轻敲打这里,数量不限,越多越好!

敲打京门穴不仅能疏肝利胆,还能振奋肾的元气。元气振发、水道畅通、寒湿祛除!

这些穴位,每天一次,每次每个穴位使用2组艾灸贴,艾灸一周休息1-2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