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4岁少年每天3万多次心跳异常,医生5秒手术治愈

 农场小五哥 2019-03-14


14岁的小汤是长沙人,3个月前,小汤觉得心跳加速,根本无法控制,一阵阵心悸让孩子非常难受,胸闷乏力头晕,严重影响学习和生活。

开始的时候,小汤和家人都以为这都是学习劳累所致,没有太在意。但是,就算调整作息时间,减轻学习强度,小汤的症状不仅没有缓解,还有逐渐加重的趋势。

小汤在医院进行了动态心电图检查,检查发现,小汤原来是频发室性早搏、短阵室性心动过速,一般来说,正常人一天的心跳在10万次左右,而小汤有3万多次心跳都是不正常的,孩子很难受,如不及时治疗,有蜕变为恶性心律失常导致猝死的风险。

小汤父母带着孩子慕名来到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病科求诊。

湖南中医附一医院心血管病科副主任、博士生导师刘建和教授查房后表示:目前,小汤频繁发作的心律失常已经严重影响到生活和学习,需要积极治疗。而临床上治疗该类心律失常最有效的药物是胺碘酮,但是这个药物有多种副作用,并且长期口服西药,药物的副作用有可能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

心血管病科的专家们经过详细的检查发现小汤的室性早搏起源点是单一性的,在他的左心室和主动脉交界处,有一处心肌异常起搏,这就是导致小汤每天3万多次异常心跳的根源所在。如果能够准确找到这个异常起搏点,通过射频消融手术,打掉异常起搏点,小汤的频发异常心跳的治愈率极高。不过麻烦的是,小汤只是个14岁的小孩,接受放射性照射有可能导致免疫力低下,罹患肿瘤的风险。

心血管病科吴亦之主任、刘建和副主任、龙云、范建民、周小明、徐宏、刘秋燕等介入专家经过充分讨论,最后一致决定为小汤实施零射线下射频消融术,通过电磁场的引导,在三维导航下为患者进行手术。

吴亦之主任介绍:借助射线透视进行心脏介入手术已经有50多年历史,而这次射频消融手术没有射线的引导,医生将在电磁场的引导下进行手术,电磁场三维导航原理类似于GPS定位,这不但要求手术医生掌握精细的心脏解剖结构,而且还需要有非常娴熟的手术技巧。

当天下午,吴亦之教授、周小明大夫在电磁场三维导航下经过精细三维建模,将射频电极导管经股动脉准确送达心脏异常起博点,释放射频电流,异常心肌瞬间凝固变性,5秒钟后,小汤室性早搏完全消失,心跳恢复正常。

术后,医疗组认真观察,静滴药物,反复刺激,小汤心悸,乏力,头晕等感觉当即消失,术后复查24小时动态心电图提示心律完全正常,无室早、室速等心律失常,小汤于术后第二天顺利出院。

吴亦之主任介绍,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系统疾病中很常见的疾病。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有房性心动过速、房性及室性早博、心房扑动、心房颤动、室性心动过速,室颤等。每种心律失常都会对人体产生很大的影响,其中以室性心律失常最为凶险,若得不到及时治疗可引发猝死。

心律失常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及非药物治疗两大类,大部分药物都具有副作用,严重者可引起新的心律失常或心脏传导阻滞而发生各种意外。因此,不经专业医生的指导,不宜自行服用。

而非药物治疗包括射频消融术、起搏器、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等介入手术或者外科手术等。根据病情的不同,医生将慎重选择相应的治疗手段。

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是将电极导管经静脉或动脉血管送入心脏病变部位,释放射频电流导致局部心肌凝固、变性,达到阻断快速心律失常异常传导通路和异位起搏点的介入性技术。

大部分快速性心律失常,经过一次射频消融手术,可达到治愈的目的。射频消融的精准度可以达到0.5-1毫米,对于病变周围正常组织无损伤,类似于导航导弹,可达到精准打击,避免误伤的效果。

零射线射频消融术是近两年发展的新理念,是用电磁场代替X射线,并在其导航下定位导管在心脏中的位置。尤其适合小儿、孕妇、老人等不宜接触射线的特殊人群;无辐射副作用,创伤小,只需要两个针孔,不需要全麻,术后恢复快,6小时后可下床活动,第二天可痊愈出院。近两年来,湖南中医附一心血管病科成功开展此类手术200多台,无并发症。

潇湘晨报记者张树波 通讯员范建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