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素面朝天的李宫裁

 快乐老年435 2019-03-14
素面朝天的李宫裁

作者

杨树

李纨是大观园中一株幽静的文心兰,她只是将无限的情思悄悄收藏在了内心深处。从青春丧偶到晚年因子而贵,她的人生一直缺少一个拯救者。

她的人生似乎从一开始就被父亲设定好了。

那个名叫“守中”的“北大校长”给自己的女儿取名李纨,表字宫裁,是希望她以针线女红为要。

父亲只许她略认得几个字,读书也只限于前朝那几个贤女的传记。而在此之前,他们家则是翰墨簪缨世族,族中男女无有不读诗书者。

我们不知道期间发生了什么。

其实李纨原本有可能成为另一个林黛玉的。父亲对女儿的重新定位使得李纨在面对眼前这个陆离的世界时,几乎从一开始就没有任何求取的激情。

素面朝天的李宫裁

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女子的才德关系问题一直都是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作为贾府这样的大户人家,女孩子读书识字是天经地义的吗?

我们可以肯定,老祖宗是不识字的。王夫人、邢夫人和薛姨妈那一辈也不识字,连更年轻的王熙凤也没有读过书。

林黛玉第一次来到贾府时,凤姐出场后曾随口问了一句“可也上过学”,但那只是人情话,而且她根本就没打算要答案。

后来贾母倒是问过黛玉念何书,黛玉回答——只刚念了《四书》。这应该是一个已经打了折扣的答案,但黛玉随即就意识到贾母对这个问题的不当心。

在贾母看来,读书的功能只是限于不要做一个睁眼瞎罢了。

“掰谎记”那次,贾母对某些读书人的蔑视让在场的所有人都觉得,读书实在不是一件需要大力炫耀的事情。

把书读进去已经不容易了,要从里面再读出来方是读书人的本分——在贾母看来那些读不出来的人一辈子就迂在里面了。

身为国子监祭酒的父亲对李纨人生的设定就是平平淡淡、波澜不惊的日常生活。

我们猜想他们家族曾经发生过什么,使得父亲一开始就对某些东西保持了相当的警惕。即便什么也没有发生过,不去挖掘、触动内心深处的世界,这样的人生也许更美好吧?

铅华洗尽,回到源头,其实世界上每一个父母对自己孩子的要求就是平平安安罢了。不需要愁肠百结,也不要大喜大悲。

如果黛玉只是“认得两个字”,她也许就不会如此敏感多情,也不会在心里淤积那么多的缠绵,乃至最后搭上自己的性命。

我们甚至可以想象,假如黛玉还有妹妹,为了“吸取教训”,让她以针黹为务也算是一个明智的决定吧?

素面朝天的李宫裁

贾府当初是通过“武力”得到封荫的,对他们来说,读书真的不重要吗?

至少我们能够看见的是,他们家族的“文化建设”开展的一直有些三心二意。掌管贾府“私学”的是那位半桶水的贾代儒,而且学校似乎长期处于半瘫痪状态。

荣国府通过长女元春走进了权力顶峰,这是世人都看得见的荣耀。他们之前已经通过婚姻链接了王、史、薛三大世族,加上贾家,他们四大家族拥有让天下人羡慕的财富和荣华。

长子贾珠的价值似乎主要体现在软实力——文化。李纨是国子监祭酒之女,一定程度上,她代表的是荣国府的文化品味。

更早的时候,因武事袭了国公的贾家,通过联姻曾经在一定程度上接通了天下文脉——老祖宗唯一的爱女贾敏嫁给了前科的探花林如海,林黛玉显然继承了父亲的某种天赋。黛玉的才情在大观园里肯定是最突出的一个。

除此之外,贾敬是正经的乙卯科进士,贾政自幼酷喜读书,他原本的人生愿景也是要凭科甲出身的。

李纨的故事却告诉我们,读书是一件无比严肃的事情——书香门第很重要,女孩子究竟应该把书读到什么程度则要看具体情况。

极有可能成为“宝二奶奶”的薛宝钗也一直对读书识字,或者说是对文学的副作用保持足够的警觉——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

在她那里永远是贞静第一,女红第二,读书识字从来都不是分内之事。

黛玉一生与诗书结缘,其才情无人能及,女红对她而言纯属装点,一年中也拿不起一两回针线。但她似乎比所有人都痛苦。

那时读书就是文学阅读,诗词歌赋,最多加上琴棋书画。

中秋夜联诗那次,我们见证了黛玉的绝世才华,相对而言,同是大家庭出身的湘云也要略逊一筹。

除此之外,宝钗、探春、宝玉、迎春、惜春,乃至后来的宝琴、李纹、李绮大都能够出口成章。

在商议组建诗社时,李纨反复强调自己不会作诗,但她积极为诗社奔走,一方面是为了姐妹们玩的开心,另一方面,我们似乎也从中洞见了李纨内心深处的某些浪漫情思。

素面朝天的李宫裁

李纨首先是作为荣国府继承人守护者身份存在的——贾兰肯定是她活下去的主要理由。

及至到了最后,大观园里的荣耀跟所有人都没有关系,但它的腐烂似乎每个人都有责任——李纨是唯一的局外人。

我们见到李纨时,她已经是寡居状态。她对婆婆、祖婆婆毕恭毕敬,完全符合一个长子、长孙媳妇的身份。

大观园开园时,李纨随黛玉迎探惜四位妹妹及宝玉一同迁入,随后入驻的还有宝钗、湘云及那一把“四根水葱儿”。

李纨的另一项非正式使命就是带领家里那几个才华横溢的妹妹,或做针线、或读书。

探春提议成立诗社后,李纨罕有地主动站出来自己任了社长。

李纨在诗社中表现的特别积极,她提供场所,操办活动,甚至杀上门找凤姐讨要经费……让我们仿佛瞥见了她对自己平淡人生的某种不甘。

风亭月榭之下,醉飞饮盏之时,一群花一样的少男少女聚在一起吟诗作对,“海棠诗社”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大观园的盛景,也是贾府鲜花着锦的标志。

如果说李纨在大观园里的事业就是经营诗社,不知她父亲会觉得欣慰还是遗憾。

我们隐约觉得李纨也许不一定非得活成今天这个样子的。

素面朝天的李宫裁

其实,我们一直不确定大观园里的华丽对李纨来说意味着什么。

“珠大奶奶”、“大嫂子”、“珠儿媳妇”……就像是一株鲜花在它最灿烂时被制成了一件标本,它的鲜活永远定格在了那一瞬间。

问题在于,大观园是一个适合存放标本的地方吗?

在通行本中,李纨还是林妹妹的最后陪伴者,也是那场伟大爱情幻灭的见证人。

我们该如何描述李纨自己曾经的爱情生活呢?她跟贾珠的日子曾经十分美好吧?

贾宝玉被父亲责打,王夫人因为心痛而哭的死去活来。那次李纨也大哭了一场——表面上是王夫人提到了早死的贾珠,我们觉得李纨只是“借机”抒解了一番内心的愁闷,因为更多的时候她应该扮演一个平静而知足的“大奶奶”。

另一次姐妹们谈及各人身边都有可靠的人——老太太身边有鸳鸯,太太屋里有彩霞,宝玉身边有袭人,凤姐那么周到全靠有个平姑娘。李纨就想起自己身边原也有两个人的,贾珠一死,她们就不自在,只得打发了,最后落得自己一个孤鬼……说着便滴下泪来。

此去经年,李纨早已心如止水,她宛如一盆清幽兰草,将一切色彩与馨香都收纳于心底。

按说,李纨的主要工作就是教导儿子贾兰,以便接续荣府的血脉。

但是,贾兰的日常生活肯定是由那些专业的妈妈们负责的,读书是在学堂(李纨的文化水平似乎也不足以承担对儿子的教化),贾兰曾短暂在宁府练习过射箭,我们还见过他举着一把弓箭追逐一头梅花鹿……但书中李纨与儿子的互动几乎为零。

天空中的烟花有多绚烂,你下半夜的人生就有多寂寞。

李纨过早地终结了自己人生的高潮,剩下的日子里,她安安静静地陪伴着儿子一天天长大,也在一天天消磨着自己的青春。

撇开表面那些原因,李纨青春丧偶,只与一群妹妹读书作诗,虽然可能赚取了一个诰命的虚名,这真的算是一种理想人生吗?

她一生始终缺乏一个拯救者

素面朝天的李宫裁

说起来,老祖宗也算是寡居,她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个自我拯救者。

作为贾府塔尖的人,她始终没有把自己架在那上面。

她毫无原则地疼爱着宝玉,因为这个孙子总能让她想起丈夫以及曾经的美好日子;

她从不掩饰对凤姐的偏爱,因为凤姐可以带给她欢乐;

她就是有本事放下那些不开心的事情,她极力享受着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

当岁月染白李纨时,当贾兰长大成人之后,李纨会成为下一届老祖宗吗?

老祖宗一直就是王,李纨似乎永远缺失了某些东西。

孔子告诉我们要做一个君子,并且遵从某种社会秩序。

如果它们之间没有冲突,而我们又可以籍此获得俗世上的满足,所有的事情都解决了吗?我是谁?我的灵魂该如何获得平静?或者说灵魂的平静重要吗?

事实上,李纨似乎就是大观园里唯一的静默者。提及先珠大爷时她依然会落泪,但那只是一片静深湖面偶尔泛起的涟漪。

包括老祖宗在内,大观园里的每一个人似乎都在求取,或者离主子更近的位置,或者更多的声色及精神欲求,或成道成佛,乃至一个接一个的热闹。

连那些不起眼的小丫头们可能都在“求取”一个无条件放出去的机会……

儿时的丰盈感却一直延续到了今天,李纨就那样安安静静地待在那里。

她从不需要额外的追逐(事实上,她已经得到了跟老祖宗平齐的待遇,每月20两的月钱,另有丰厚的租金收入),她甚至可以素面朝天地跟一群花一般的女儿们在天堂般的大观园里一起玩乐。

抄检大观园后,尤氏去接入画,被四姑娘惜春说了一大通淡话,惹得尤氏心情极差。她转去李纨那里想洗把脸,才发现李纨平常是一切脂粉都不用的。

当所有人都若有所待地或哭或笑时,李纨竟然一无所求,她素面朝天、平心静气,只是大致保留了一个等待的姿势。

素面朝天的李宫裁

另一个不施脂粉的人是薛宝钗。

宝玉曾问她熏什么香,她说从不弄这些东西。

宝钗自己住在雪洞一般的屋子里,让老祖宗觉得自己只配住猪圈。

得了12支“内造”的头花儿全让周瑞家的送人了。王夫人让宝钗留着自己戴,薛姨妈说她从来都不戴这些东西。

探春送了一块玉佩给岫烟,因为人人都有。宝钗见了顺便就把这个弟妹说教了一番:你看我从头到脚哪有这些富丽闲妆?原来也有,但此时不比以前了。这些没用的东西家里倒有一箱子,只是从实守分比它们更重要!

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至少在这一点上,珠大奶奶和宝二奶奶就像是趣味相投的一对好姐妹。

我们不知道贾珠的性格志趣,但宝玉对脂粉钗环的独特嗜好,似乎已经暗示了贾珠的“人设”才是一个大家族中青年才俊的标准形象……就像怪诞不经的宝玉正是对无比正经的贾政的某种“矫正”一样。

薛宝钗则将延续自王夫人、李纨的清静进行到底。

素面朝天的李宫裁

人生就是,你得不到自己最喜欢的东西,一直都得不到;然后它再给你一些其它东西。

李纨原本的人生应该可以更精彩的,但父亲拒绝她去深入探究。

成为荣国府的长孙媳妇似乎是一个不错的归宿,丈夫早逝肯定是一个女人的灾难,但有儿子相伴也算是不幸之幸了……

比这些都重要的是,她比其他人更早获得了心灵上的平静——是生活本身拯救了她。

就像《爱丽丝梦游仙境》所揭示的那样,我们探究的深度取决于兔子洞的深度——兔子洞也可以别有洞天的。

作为大观园中唯一获得救赎的人,李纨不应该是那个被嘲笑的人。她的冰清水洁并没有影响到别人,她的平静值得我们尊重、乃至羡慕。

老祖宗疼凤姐,但也从不掩饰对安安静静李纨的喜欢。

语言、数字、逻辑支撑着我们看得见的这个世界,但并不能因此而否定、排斥另外一个神灵世界。

就像我们是一条在泥土中穿行的蚯蚓,而天空中也有飞翔的翅膀……

所谓的凤冠霞披也许是灵魂得到救赎的标志吧。

素面朝天的李宫裁

当我们年岁渐大,三观开始生锈之后,也许某一天我们会突然意识到李纨方是大观园里的至真至美者

她出身华丽,她原本可以拥有更鲜艳的人生;起诗社时不做社长,而是做骨干——不当班长而当学习委员。

但父亲觉得有些东西需要改变,于是就从她那里开始,他们选择了更平凡的生活姿态。

母蝗虫的典李纨是听不懂的,鸳鸯说“咱们今儿也得了一个女篾片”,李纨都不知她在说什么。当鸳鸯解释说打算让刘姥姥扮演小丑逗老祖宗开心时,李纨还提醒她“仔细老太太说”。

作为大嫂,她又会像一位女侠一样帮平儿出头。

那一次是贾琏偷吃,凤姐撒泼,二人都拿平儿煞性子。当着众姐妹的面,李纨的话凌厉活泼,但又合乎她的身份:凤姐在平儿面前拾鞋子还差不多,你们主仆两个早该换个“个儿”了!

我们在其中见到的是李纨不着痕迹的善良——对平儿,对凤姐。

我们发现,李纨连善良都收藏在了内心深处。

奥黛丽·赫本说,要拥有苗条的身材,就要把食物分给饥饿的人。减少食物摄入不一定让你减重,但善良一定让你变得美丽。

佛经里说,曾经有个年老的乞妇,她将自己仅有的一个铜板换来的一小勺酥油供养在了佛前。这盏灯永远都不会熄灭,因为它至诚至净——一个铜板让她最终成了燃灯佛。

比起那些轰轰烈烈的修行者,这个素面朝天的女人似乎更容易证得大成就。

我们也愿意相信,大观园里这位美丽的未亡人最终活成了她父亲希望的样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