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宋朝的历史上,狄青是和岳飞齐名的名将。狄青这个宋朝军事史上屈指可数的战争奇才,凭借着身先士卒的勇猛和运筹帷幄的智慧,给宋朝建立了卓越功勋。而他竟然跟岳飞的命运出奇的相似,最终的结局也是含冤而死。 而在狄青被冤死的过程中,虽然没有秦桧作祟,可宋朝一位举足轻重的文学家,同样起了非常重要的推波助澜作用,正是他的几番诬陷,让这位不世初的将才百口莫辩,最终含恨而死。而这位文学家,正是写过《醉翁亭记》等家喻户晓作品的欧阳修。 一代名臣,一位大文豪,为何要诬陷北宋为数不多的一代名将,其动机实在是令人匪夷所思。 狄青出身寒微,从底层一步一步通过积累战功,升任北宋枢密使,这是当时宋朝军人能达到的最高位置。北宋时期,除了开国元勋曹彬之外,这一位置一直都是由文人担任,能以武将出任这个职位的,只有狄青一人。 可是,正处于人生巅峰的他,还没意识到,他的周围已经是危机四伏,无数双憎恨的眼睛,已把他列为了眼中钉、肉中刺! 人们都知道,宋朝的江山是后周大将赵匡胤造反得来的。因此,宋朝历代君王,出于安全的考虑,都将武将作为第一防范的对象。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当辽国、西夏不会成为致命威胁时,武将更加成为全体文臣士大夫集体排挤的对象。 因此,在北宋,无论武将立下多大的功劳,也不能摆脱文官的蔑视和反感。但在宋仁宗时期,他对狄青却十分青睐:一是他在位时期,北宋军力疲弱不堪,经常被西夏小国打得大败亏输,而狄青却能凭借其杰出的军事才能,为北宋立下赫赫战功,也让他这个当皇帝的很有面子。 二是狄青不仅军功至伟,而且对皇帝也是忠心耿耿,况且他为人低调、谨慎小心,很让宋仁宗放心。 所以,出身底层的狄青,才能在短短十几年内,一跃成为帝国的枢密使,得到皇帝非同一般的宠信。然而,这一切却与文臣们的价值观发生了根本的冲突,最终,狄青成为他们欲除之而后快的最大隐患。 于是,欧阳修接连三次向宋仁宗上表,诋毁污蔑狄青。而与此同时,京城一些传言也是风生水起,比如:狄青家里的狗长出了角来,很像麒麟;一次京师发大水,狄青暂居寺院,指挥手下搬家,事后被人说成是穿着“黄袍”指挥军士等等。 这时,欧阳修又出面向宋仁宗建议,将狄青贬官至地方。狄青愤愤不平,找他们理论:“我无过错,为何要被贬到地方?”可这些文臣却说:“武将不祥!” 面对文臣们的集体劝谏,宋仁宗心有不忍,他对宰相文彦博说:“狄青可是大宋的忠臣啊!”怎料文彦博反问道:“太祖难道不也是周世宗柴荣的忠臣吗?”言下之意,赵匡胤也曾经是柴荣的忠臣,但最后不还是夺了他的天下吗? 文彦博的这句话,太有杀伤力了,直接击中了宋仁宗的软肋。于是狄青被贬到了陈州,而他也很快在忧惧之中病死。 北宋这种畸形的文武关系,造成了武将一直被打压的悲剧。而正因为如此,北宋的军事力量一直萎靡不振,始终在对外战争中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 而欧阳修虽然不失为一位伟大的文学家,却也在背后干这种“奸臣”似的勾当,不得不说也是他个人的悲剧,让他的形象在历史上大打折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