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代篆刻二题

 聽雨軒sjh 2019-03-15

                    ---冯宝麟

写意印风走红的内因和外因

  写意印风在当代的繁荣和发展有其内在的合理性,是受到艺术自身发展规律和社会大文化环境的共同影响形成的一种具有时代性特征的发展模式。
  我们知道,篆刻这一艺术形式是诸多文人艺术中最迟发展起来的,受它自身的用途、体例、制作方式、材料特性等“先天因素”影响。元代以前的印章,包括秦汉印的辉煌成果都是工匠们创造的,直到赵孟钍贝娜嗣撬淇脊刈⒂诖耍孕杓偈止そ常罄椿ㄈ槭谋环⑾郑刮娜嗣乔字舜艘粘晌赡埽泊偈拐庖灰帐跣问接擅窦湟帐跎胧榛⒓绲奈娜艘帐酢H欢桃帐貂珲茄Р降氖焙颍榛帐跻咽歉叨确⒋锖头比倭耍匆饣绾蜕幸馐榉绲男纬桑曛咀盼娜艘帐跻丫肓艘桓龊芨叩姆⒄菇锥危耸钡淖倘粗赡鄣枚啵淙淮永砺鄣绞导际艿搅耸榛帐醯摹肮卣铡庇搿疤嵝保陨淼姆⒄构倘床换嵋虼硕皇÷浴K灾钡角逯衅谝院螅∪说牟恍缸非螅滩耪嬲弑噶宋娜艘帐醯谋局室庖澹杉虻サ啬7虑睾壕芍葡虮硐治娜饲殂旱姆较蚍⒄埂V钡秸灾⒒颇粮Φ氖贝庖灰帐跣问饺晕闯健扒笊啤钡慕锥危∪嗣堑闹占非笕允羌挤ǖ耐晟啤N獠逗推氚资轿惶觳抛碳业某鱿郑攀棺桃帐踅肷幸狻扒竺馈钡奶剿鳎⒊鱿至嗣褡逡帐跸颉跋执弊钠趸6庖环⒄故仆繁灰院笮矶嗄甑恼治干预和文化专制扼杀了,以至出现了“文化大革命”时期的“青黄不接”。所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后,人们必须面对的就是如何让这门艺术按照其自身的发展规律迅速地向其高境界递进,由“求善”向“求美”的递进。反叛传统,尤其是离当时代最近的明清文人印传统,便成了一代人谋求发展的“手段”。向传统的更深处——上古探掘可资借鉴取法的素材,向传统的发祥地——民间汲取创新的源泉,成为人们的自觉追求,也成为此时最容易见到收益和成果的“捷径”,成就了许多“弄潮儿”。而最具表征意义的是印人们在创作中有意识地追求写意效果,这是内因。
  改革开放后所形成的新的社会文化背景以及新的艺术生态环境,成为大写意印风在当代走红的外部条件,成为具有鲜明时代特色,大异古人(尤其是明清文人)的艺术风格形成的培养基础。因为处于“改革”激流中的人们,渴望着对传统的艺术形式的跨越式发展,与“求新”“求变”的时代精神同步。也正是在这样的渴望中,西方各种现代艺术思潮纷纷涌人国门,西方自十九世纪以来的各种思想运动几乎都如走马灯式地在国内的艺术界遛了一圈,相继出现了“尼采热”、“弗洛伊德热”等等。尽管这一时期对域外文艺思潮、思想流派的借鉴和利用还处在刻意模仿、重复实验的初级阶段,但确实令久处藩篱之内的中国人获得了一个呼吸外界空气、开阔文化视野的机会。这一切,都剧烈地激荡着人们的精神世界和情感空间,迅速地改变着人们的欣赏习惯和审美取向,于是人们自觉地扛起了改革的大旗。而就艺术的变革来说,“形式”上的出新是最具现实意义的,所以,走出前人的窠臼、寻找新的创作资源、开拓新的创作空间便蔚成风气,这正与“解构”、“重建”、“个性解放”合拍,产生了巨大的能量。这成为写意印风流行的外因。
  “内因”与“外因”互相作用的结果,便是一种新的审美理想的实现:篆刻艺术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而这一阶段的显性标志就是写意印风的走红。
  当代的写意印风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传统文人经典意蕴和人文精神的退隐,取而代之的是民间艺术、远古艺术形式中符合当代人审美需要的一些信息的突显。

篆刻艺术的当代品格

  篆刻艺术的当代品格是经过近二十年的不断探索逐步确立的,具体的标志是彻底走出了齐白石、邓散木、王福厂风格的范囿,与明清流派印拉开了距离,具有了鲜明的时代特色。
  首先是作品中透射出的艺术观念的递进。人们已不再将传统当成是追求的终极目标,而是把它当成印学史上的一个个驿站,因而走出前人的窠臼便成了当代印人的自觉追求。挣脱了旧的思想束缚,为当代印人风格的完善、个性的独立以及由此达到当代印风的多样化奠定了基础。
  所以就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篆刻这一传统的文人艺术在当代的发展,是以对传统的文人精典的解构和对文人精神意识的反叛开始的。而有着“印学史上第二个高峰”之称的明清文人流派篆刻,刚刚完成了“传薪火”的使命,便成了时代印人们超越的第一个目标。
  写意印风的繁荣和发展是最引人注目的。这一现象的出现有其内在的合理性:首先,篆刻的后发性使其在文人艺术特色的发展上明显滞后,甚至到吴昌硕时代仍未进入“大写意”的高境界,艺术自身亟需“补课”;第二,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也成为具有鲜明时代特色、大异古人(尤其是明清文人)的艺术风格形成的培养基础,适应了“求变”“求新”的时代精神;第三,西方思想观念的涌人,在艺术复兴
初期强烈地震憾了艺术家们的精神世界和情感空间,更迅速地改变着人们的欣赏习惯和审美取向,“解构”、“重建”、“个性解放”等都与艺术自身的需要不谋而合,形成了“共振”,产生的能量是不容低估的。“内因”与“外因”互相作用的结果,便是一种新的审美理想的实现:篆刻艺术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而这一阶段的显性标志就是写意印风的走红。
  篆刻的美术化、图案化趋势日渐明显。人们大量地从姊妹艺术形式中“掠夺”资源,以丰富篆刻的表现形式和手法。在构图上,许多有创造意识的印人借鉴画理、画意和现代艺术的构成方式,有人甚至借鉴民间术士画符的形式;在刀法上,则有人广泛借鉴其它行当和艺术门类的技法特色,创造出如剪纸、版画的效果;而古文字中美术化倾向较浓的一路,纷纷被开掘出来受到青睐,并在当代的创作中粉墨登场。
  在创作上,人们对形式的重视,已经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这无疑是为了满足“欣赏形式美的眼睛”。艺术创新再也没有比形式上的突破更容易取得成果的了,在当今这样一个快节奏的时代,走此“捷径”尤显重要,打破了原有的那种以文字点划排列为导的印面秩序,重视利用点线切割、图式构成等“现代”语言营造艺术空间。具体到实际“操作”上,作者们都颇具匠心地规划点线的分布,使文字更能被主观意识驾驭,精心地排列、组合、挪让、变化;强化印面构成的诸多矛盾,如加大点划轻重的反差,增大阴阳向背线条的对峙力度,增加虚实变化的强度等等,构成对欣赏者感官的强烈刺激。
  对印面形式的关注,也促使当代篆刻从篆书的风格决定篆刻的风格发展到了以线条的图式组合构筑审美理想的崭新阶段。
  “篆”与“刻”关系的再度调整。印学史上“篆”与“刻”此长彼消历经三次,每次都是印风巨变的标志。到当代,人们越来越重视“刻”这一相对独立于其它艺术的技术语言,并成为当代印人塑造个性风格、展示个性风采的重要手段。“篆”作为书体的意义在印中越来越淡,再次处于从属地位。
  “做印法”的盛行,是当代篆刻创作的又一特色。按照传统文人艺术的创作理念,艺术乃风雅之事,当一任天然,潇洒而为,不屑于斤斤计较、匠作雕凿。然篆刻艺术的特殊性却造成从滥觞期的文彭时代便有了“掷地数次”或令小儿放入布袋“尽日摇之”以求浑然天成效果的“做印法”,而这一法则在当代已发展成与篆法、刀法、章法并列的又一重要创作手段。当代印人为了追求丰富的印面效果,可以说是绞尽脑汁、殚精竭虑,而且已由对印文及边栏的“做”发展到对印材、印面的全方位“做”。铲、削、刮、磨、摔、砸、划不一而足,粗砂布、铁锉刀都被派上了用场。手法繁缛的“做印法”,是当代印人追求丰富的印面效果,并藉此达到“意与古会”、“合乎自然”的审美理想的新手段。他们力求从形与质上都与数千年前的先贤之作相一致,将风雨剥蚀、岁月沧桑之“结果”,在最短的时间内求得实现。
  所有这一切,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构成篆刻艺术的当代品格。“质文代变,古今情理”,从发展的角度看,这是一种进步、发展,是当代人对几千年印学史的丰富,是中华民族古老艺术之树绽放的新花。当然,任何事物都会有其两面性,伴随篆刻艺术当代品格的确立,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也相伴而来,成为当代印人不容回避和必须要深入思考并做出回答的时代性课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