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某,女,4岁,郑州人,近3个月高热(体温在39℃以上)、咳嗽,服用中西药,可高热仍反复发作,近因同事介绍前来诊治。刻诊:蒸蒸发热(体温39.6℃),不思饮食,大便干结,口臭,面红,时时咳嗽,舌质红,苔薄黄,脉浮弱;辨为阳明热结,郁热蕴肺,正气不足证,治当清泻阳明,宣降肺气,给予调胃承气汤与麻杏石甘汤合方,酒大黄12g,芒硝12g,麻黄12g,杏仁10g,石膏24g,生半夏12g,知母10g,红参3g,炙甘草6g;6剂,第1次煎35分钟,第2次煎30分钟,合并药液,每日1剂,每天分6服;二诊:用药2剂体温即降至正常,大便略溏;用药第2剂,体温未再升高,大便正常;用药3剂,咳嗽止;用药4剂后,病证表现基本消除;为了巩固疗效,又以前方用量减半6剂。随访3个月,一切尚好。 用方体会:根据蒸蒸发热、大便干结辨为阳明热结,再根据咳嗽辨为肺气上逆,因舌质红、苔黄辨为郁热,又因脉弱辨为正气不足,以此辨为阳明热结,郁热蕴肺,正气不足证,方以调胃承气汤清泻阳明,兼益正气;麻杏石甘汤宣降肺气,兼益正气,加半夏降逆止咳,红参补益正气,知母清热益阴。方药相互为用,以取其效。
|
|
来自: 学中医书馆 > 《47.王付教授医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