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有了SFMA/ DNS/ FMS/ PRI/ STRONG FIRST等众多理论体系,它们在促进健康、提高运动表现等领域给予我们丰富的指导。并非每种工具都适用于疼痛或功能障碍。我们必须首先问自己,我们想要实现的是什么;然后,再问问自己为什么我们选择了这样一种方法。一个伟大的现代临床医生应该能够在当今世上众多的治疗技术之间自由切换——尤其是在现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 ——Graig Liebenson 第一性原理 第一性原理最早来自于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他说:“在每个系统探索中存在第一性原理。第一性原理是基本的命题和假设,不能被省略和删除,也不能被违反。” 第一性原理是因果关系的思维方式,也就是首先你要发现一件事情最核心的原因,然后从这个原因一步步往外推理出你想要的结果。 在现代社会,特斯拉总裁Elon Musk可以说是“第一性原理”的最佳实践者,他认为:“我们运用第一性原理,而不是比较思维去思考问题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在生活中总是倾向于比较,对别人已经做过或者正在做的事情我们也都去做,这样发展的结果只能产生细小的迭代发展。第一性原理的思想方式是用物理学的角度看待世界,也就是说一层层拨开事物表象,看到里面的本质,再从本质一层层往上走。” 当谈到创立“动作第一性原理”的初衷时,Dr. Liebenson进行了如下解释:“每种文化背景的人看待事物的方式都是不一样的。从各自的角度来说,他们的看法都是对的。当与他们长时间相处之后,你自己的想法也会慢慢地变得与他们相似。在教育领域,我发现了一个北美与中欧地区很大的不同点。中欧的教育体系会把很多很难很复杂的知识同时摆在人们面前,但是北美的教育会教导人们如何去思考和如何去运用那些知识。我并不是说哪种方法更好,两种体系都有他们各自的优点。我想说的是,我们应该关注那些最最本质的问题。对于眼前的任何一名患者/客户,我们都要知道自己想要获得什么结果,以及用什么方法可以获得这个结果。 『动作第一性原理』课堂中 Dr. Liebenson说,他从扬达博士和李维特博士那里学到的知识与第一性原理有太多相契合的地方。Dr. Liebenson以老子、李小龙、乔布斯等众多古今中外伟大思想家和创新者的思想为出发点,重新去审视扬达博士和李维特博士的成果,并把这些理论都体现在了他的“动作第一性原理”课程中。 Dr. Liebenson强调,学习过程要从理论原则出发,这样我们就不会成为方法至上的人。他支持所有科学有效的“系统”和“方法”,在治疗和训练方式的选择上不拘一格。他鼓励大家成为真正去学习的人,真正地去学习一套理论,而不是仅仅是知道这套理论。 “动作第一性原理”课程不是推广一种高深的训练方法,而是从基本原理出发,学会借助方法论从众多的选项中选出最适合的治疗方案。 科学的方法论 Dr. Liebenson的临床推理系统主要由科学方法论组成,这也是李维特博士诊疗过程的核心部分。李维特博士在治疗中严格遵循着系统的方法论原则。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理解的深入,你会发现李维特博士的方法论其实会变得越来越简单,但是却越来越有说服力。 1.研读文献(如META分析论文、EBHC等),从文献中获得足够多的方法以及第一手的灵感,让我们产生可行的假设。 2.设计出干预措施并且去实施。以此让我们的假设推论更准确,设计出的方案更个性化。 3.重在学习过程而非获得结果。在科学领域中,很多的假设在最后都被证实是错误的。所以我们需要有开放的思维从错误中吸取经验,并产生新的假设。正如李维特博士所说:“即使这个新想法证明你以前的想法和行为是错误的,你还是要以一个包容的心态去接受它。 Dr. Liebenson不单单会讲解到他的哲学理论,还会运用到多种康复与训练体系。他认为应该以“动作第一性原理”为核心,以多种训练体系为支撑。他的理论方法与其他体系的区别在于:一、从众多角度当中选择了“当今时代信息爆炸给人们带来的灾难”为出发点;二、告诉人们如何以一种有效的方式整合不同的训练方法。他的方法中最主要的也是最独特的一点是四原则方法。当有足够的训练方法做支撑后,我们就可以把各方面结合起来,快速找到他们所需的治疗方法。 1. Quality trumps quantity. 质量胜过数量 2. No pain.选择无痛的训练 3. The hardest thing they do well.去做能力范围内最难的训练 4. Do not chasing pain. 不要被疼痛牵着鼻子走 Dr. Liebenson的一位同事评论道:“Craig可以以一种很简单的方式把最基础的道理告诉你,甚至可以把这些道理与相悖的理论结合起来。这样我们可以以一种很宏观的方式去看待一个问题。” 1 比如肩痛,不同的肩痛有不同的成因和缓解机制 2 比如不良的屈髋能力会有相对应的训练方案来重塑动作功能 3 我们需要强调功能训练的范围,也就是无痛的活动范围,同时也是适合患者/客户当前状况的活动范围。只有这样,才能鼓励患者/客户主动参与到运动与治疗中,从而提高自我恢复的效率。 4 我们可以以游戏化策略为指导,为患者/客户创造一个主动治疗的环境,来替代完全的被动治疗。只有他们掌握了足够的运动习得技能,才能在这个环境中将他们的适应性最大化。正如达尔文所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而非强者生存。 5 正如Mike Boyle所说“We can explain the why behind the what.” (我们可以解释现象背后的原因。)我们为什么要做现在正在做的事情?我们现在正在做的事情与患者/客户的需求是否有相关性?只有理清了这些问题的答案,我们才能从患者/客户身上获得信任和认同感,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顺利地引导患者/客户取得他们想要的结果(如消除疼痛、避免并发症或者重回运动场) 原“布拉格学派到运动表现提升”课程现更名为“动作第一性原理”(“First Principles of Movement”,简称FPM)。该课程将于9月份在北京举办,即日起开始报名。 First Principles of Movement DATE 2018.9.4-6 讲师:Craig Liebenson 专家推荐: Craig Liebenson是一个伟大的导师,我钦佩他的的谦卑和博学,欣赏他的批判性思维以及简约、优雅的工作方式。他最早激励和帮助我将功能性概念融入到临床实践之中。 ——解放军总医院南楼康复医学科主任 瓮长水 First Principles of Movement 课程主题:从康复到运动表现提升——最佳实践 “Function better to feel better” “更佳的功能,更好的感觉” 建立灵敏心智,实现持久表现 · 需求vs能力:运动史和功能性评估 · 需求评估:需要什么样的能力 · 避免在康复中受罪:我们是否在制造“慢性康复者”? · 创建信任:客户有哪些疑惑点? · N=1:通过个性化来提高效率和有效性 · 可持续的运动能力:“凡能提高运动表现者,皆能用来预防损伤” · 用自上而下的方法找到可持续的方案 · 基于力学原理的疼痛分类系统 1. “疼痛=伤害”吗?金发女孩原则 2. 识别 & 补助现有的能力不足(识别基础) 3. 过度负荷、适应、提高上限——“你能做好的最难的动作”、“负荷不是问题,你还没准备好的那些负荷才是问题” 4. 区域相互依赖与逐个关节理论:“那些只治疗症状部位的人是迷失的” · 约束性的学习 · 动态系统理论——个人、任务、环境 · 内部vs外部提示 · 以环境为教练:“纠正是不对的” · 自我纠正、反应性纠正 · 组块练习vs随机练习 负荷管理 去敏化 动作准备 臀肌/外展肌激活 一般体能准备(体能) 特殊体能准备(爆发力/技能) · 热身 · McGill建立刚性的三大练习 · 给“齿轮”润滑 · 足部传入刺激与快速蹬地练习 · 呼吸:“如果呼吸不正常,其他的动作模式都不可能正常” · 等长肌肉力量/耐力 · 力量传递 · “近端稳定能力决定远端运动能力” · 要不要刹车的问题 · 组数/重复次数/维持时间/频率 · 三模块周期化训练 模块1——自重下的静态耐力训练 模块2——负重下的静态耐力训练 模块3——远端运动时核心的稳定 · 等长躯干抗阻训练(矢状面、额状面&水平面) · 进阶/退阶/外周化 · 髋伸展的角色 · 下交叉综合征和“开剪刀”模式 · 后链的直立功能训练 · 大脑vs组织——疼痛体验中的重要保护作用 · 上升(外周)的下降(中心)的调整 · 敏化 · 黄旗征筛查 · 认知、情感、行为和生理机制 · “自信心是出色表现的基石。” · 如何用RPE测量训练负荷 · 建立慢性体适能 · 急性/慢性训练负荷的比例 · 辨别当前的基线 · 辨别个人的特殊需求&不可预知的“天花板” · 体适能“慢热”的作用 · 无痛的功能障碍 · “每一项训练其实也是一项测试” · 80/20原则与纠正性训练——从纷扰中辨别信号 · 过度纠正对慢性康复者的危害 · 评估-分析-纠正-再评估 · 短时的休息 · 髋部铰链 · 胸4松动术 · 进化与发育标识 · 惰性危机&过度消费加工类食品——双重灾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