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小吃花样多: 大饼油条小笼包, 咸浆锅贴肉馒头, 老虎脚爪粢饭糕, 粢饭炝饼小馄饨。 吃好今朝想明朝。” ——沪语儿歌《上海小吃》 小辰光在弄堂里, 耳边总会响起外婆哼的这首歌。 歌词里的食物, 大多依旧活跃在阿拉的餐桌上, 几天不吃就想的慌! 唯独老虎脚爪,渐渐消失在视野里, 偌大上海滩,难觅其踪迹! 也罢,比起香喷喷的大饼、油条、粢饭糕, 它干巴、笨拙的模样, 确实不太招人喜欢! 而在物资匮乏的年代, 也仅是填饱肚子的口粮。 新潮的美食一天比一天多, 你方唱罢我登场, 老虎脚爪就只能委委屈屈, 缩在弄堂的犄角旮旯里了! 如今弄堂也渐渐地消失了, 老虎脚爪像是没了家的孩子, 谁知道它会流落何方? 不甘心的团子找了又找,寻了又寻, 终于在老城厢, 找到了绝迹30年的老虎脚爪! 也许是老上海最后的老虎脚爪 春雨初晴的早晨,走过中华路,穿过糖坊弄,寻着香味便找到了这个菜场边的小店。 朴实的门头,仅有的3张小桌子,也没有驱散吃货们的热情! 上海宁最经典的早点,在这里都占全了。来一碗甜浆、一只大饼、一根油条,上海宁一天的幸福就从这里开始! 彼时,第一锅老虎脚爪也刚出炉不久,在炉边堆起金灿灿的一圈。 路过的小年轻不识此物,都来问老板“这是传说中的老式面包吧?” 而上了年纪的阿姨爷叔,都惊讶一下,“哎!居然有卖老虎脚爪的!” 尽管对它的认识如此青黄不接,一炉老虎脚爪还是很快被卖光了。老板是江苏淮安人,16岁便来到上海,至今已做了20年的老虎脚爪。 ¤旧上海点心摊 也难怪,最早的老虎脚爪就是从苏北传来的,那里的人叫它“金刚麒”。在那个年月,手艺人们为了在沪上糊口养家,便把这些成本便宜的手艺发扬光大,也造就了传承至今的味觉记忆! 做老虎脚爪看似很简单,实则是经年累月才能练就的功夫!老板就像“少林扫地僧”,在市井中的一方小小案板上,不动声色地展露手艺! 每天3点就得燃好炭火,伴着渐渐明晰的天色,一只只香喷喷的大饼出炉,唤醒了还在昏睡的味蕾。紧接着,才是老虎脚爪登场的时间!做好大饼后的炭火变得温柔起来,余下不明不灭的烟,足以把老虎脚爪焖熟。火太旺,做出的老虎脚爪外面焦黑,里面还是夹生的。 ![]() 老面配碱水,经过一夜发酵,柔韧度达到最佳。其中的种种细节,老板早已百般熟稔!不一会儿,案板上便排满了一块块圆圆的面剂子。 拍拍扁,以面团中央为圆心,砍上浅浅的三刀,面团便真的像小老虎的爪子,萌意十足了! 待一只只“小爪子”牢牢地抓住炉内壁,撒下一把白糖焖上盖子后,便可以期待炉内奇妙的化学反应了! 一锅老虎脚爪80只,做起来要足足50分钟!耗时耗力,每天老板只卖两锅便收手。 凌晨3点便开工,对着炉火揉面擀面,春秋天还好说,冬天和夏天可绝对是个辛苦活!老板坦言“做老虎脚爪,确实太累了!”才3元一只的小小食物,经营起来的确要靠一腔热情。 “有想过把这门手艺传给别人吗?” “想过,但是都嫌辛苦,没人肯学。” 对于这种带有年代印记的食物,也有许多人认为过时了,大可不必存在。 但看到老虎脚爪出锅后,很多阿姨爷叔们惊喜的样子,仿佛又回到了伊拉的小辰光,见到老朋友般快乐。 又想起2006年,知名老字号王家沙曾经响应“恢复上海传统美食”的号召,卖了几个月的“改良版老虎脚爪”,曾一度被踏破门槛。最终也因炉子烟气太大而终止。 看来,并不是人人都不喜欢老虎脚爪。团子觉得,天地之大,老虎脚爪也总有喜欢它的人,有它的容身之处,为吃的人带来幸福感便已足够! ![]() ![]() 金灿灿的外壳里,还带着炭炉的焦香。掰开来,能感受到面团的韧。咬一口,外酥脆,里软韧,又香又甜,麦香久久弥漫在口中。那种服帖肠胃的踏实感,让人觉得足够温暖。 从“四大金刚”开始的上海早晨 除了老虎脚爪,这里的“四大金刚”和其他小吃也是附近老饕们早起的动力! 油条都是每天清晨现炸的,黄澄澄地码放在框里,引诱着人们的鼻腔! 每天都换好新油。揉面、擀面、切条、拉扯、下锅!老板娘不慌不忙,成竹在胸。 点上一份甜浆,蘸着油条吃,任香甜滚烫的汤汁浸满口腔,毛孔都舒畅了! 也有咸口爱好者。榨菜、虾米儿、葱花、酱油、油条碎铺好,用当天现磨的滚烫豆浆冲下,就是一碗绝美的咸浆!爱吃辣的加点辣油收尾,吊起香气层层,冲破了味蕾防线! ![]() ![]() 吃大饼就要赶早了。团子来的还是太晚,咸大饼已经卖光,甜大饼也只剩下几只了。在很多人学生时代的记忆里,都有在大考的早晨,吃姆妈准备的两只大饼+一根油条的经历,据说这样能考100分 粢饭团也被包的实实在在,胃口小的吃半只就撑了。 米粒又饱满又香糯,和里面油条的香脆、白糖的绵甜一起化为幸福的享受!还有包榨菜和肉松的咸口,都是老上海宁从小吃到大的味道! 粢饭糕炸的也相当完美!边边角角非常香脆,有种吃锅巴的满足感! 一碗用料十足的豆腐花,要趁热拌匀,呼噜噜喝下去,胃里很舒服!看来胃也是有记忆的,更喜欢接纳“老朋友”! 他们家的糖糕、麻球卖的也很快!赶早去才能吃到热乎的! ![]() 如今,阿拉的生活节奏早已飞速前进, 工作日的早饭也交给了便利店, 周末睡个懒觉起床, 便直接进入午饭模式。 能吃到久违的老咪道, 反倒成了一种享受。 早餐摊背后的市井风光 其实,上海早晨的迷人之处,除了这些馋人的吃食,还有旧街道上的市井风光。 早餐摊旁的东江阴街菜场里早已熙熙攘攘,这番繁忙光景,成为一天中撬动这个城市齿轮运转的第一动力。 记得儿时,姆妈也常常会老早起来,带着我逛菜场。惺忪的睡眼,就在花花绿绿的蔬菜间、鱼虾的腥味中睁开了。 ![]() ![]() 各式水灵灵的菜蔬,早在拂晓时便被菜农运来,绝对最新鲜!来晚了就都被挑剩下了!如今正是春笋的主场,腌笃鲜的滋味近在嘴边! ![]() ![]() ![]() 海鲜啊、肉啊也被粗暴的挂起,以最直接的方式引诱着人们的味觉。 馅饼、糕点、熟食、锅贴、鲜奶......数不清的食物也被摆在最显眼的位置,像是打擂台那般。走过这条街,要有十分的毅力,才能禁得住这诱惑! 沿着菜场穿过巷弄,便来到不远处的老城厢了。今早在附近的市井间穿行,听到邻里们一打招呼就开始聊的新话题:“中华路、乔家路那一带都要被拆了”。看来昔日的老城厢,真的要和人们告别了。 弄堂庇护下的人们,将带着种种复杂的情感搬离这里。再多的眷恋,也漫不过即将被拆的街! 就像一首歌里写的, “当初的喜帖金箔印着那位他,裱起婚纱照那道墙,及一切美丽旧年华,明日同步拆下。” 乔家路、药局弄、天灯弄、俞家弄、黄家路、引线弄......一个个带着老上海市井符号的地名,也将化为一纸墨香。 ![]() ![]() 再也难看到晴空里撑开的万国旗; 再也看不到小辰光里,“藏满宝藏”的小小杂货店; 再也没有飘散到弄堂口的饭香; 再也没有姆妈带着阿拉常去的小理发店; 再也看不到爷叔们闲暇时,在小路边团团围坐铺开棋盘,杀过楚河汉界; 再也看不到斑驳的木框门,颤巍巍的纱窗; 再也难寻让阿拉化身馋老呸的弄堂美食; ...... 要告别的东西太多了,就让这些旧辰光的记忆,一起锁在老房子里吧! ![]() 老虎脚爪、四大金刚、老弄堂, 都终将随着城市的历史车轮渐渐远去, 却会一直留在每个从弄堂里出来的人心中, 也承载着每个上海宁的身份认同。 让人们明白:我从哪里来,我将到哪里去。 时代无论如何变迁, 总有一种老底子精神长存! ◇老虎脚爪每天上午现做,只做两锅,售完为止; ◇咨询过老板,大概每天在10点以后会开始制作,具体的时间详见店铺; 上海必吃美食:刘飞放心无铝油条 地址:东江阴街129号-13号(近跨龙路),9号线小南门站2号口步行340米 电话:15821018958 |
|
来自: cxag > 《美食地图遊记采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