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海的老味道

 海派書鄉 2014-10-04

上海的老味道


说的上海小吃,不得不提上海的老味道,所谓老味道,包括经典的上海菜和上海点心,还有一些上不了台面的零食,这在“文坛美食家”沈嘉禄老先生的笔下,有着非常丰富的描述。用沈老先生的话说,这些老味道,“体现了一个时代的生活情状,也反映了上海市民阶层所处的文化环境。”


和北京一样,上海也是个“大移民城市”,自开埠以来,有过几次大移民潮,因此,上海的风味美食也侧面见证了兼容并包与海纳百川的城市特性。但,每一次大规模移民潮背后,都是城市化的快速鞭打,时代走过一个又一个急转弯,因而难免,许多传统会被甩出原有轨道,比如这些老味道,要么已消失,要么正走向消失。下面要说的,是沈老先生的回忆,或许,也是一代人的共同回忆。


四大金刚


所谓四大金刚,那可是上海人的经典早餐——大饼、油条、粢饭和豆浆。每天天微亮时,大饼摊就开始忙活了,灶膛里的火苗,不时快活地跃起,里面的大饼慢慢喷香四溢;大饼是表面是金黄色的,葱花绿,芝麻白,饼底有焦的斑点,咬一口,松脆喷香。


大饼的最佳拍档就是油条,过去油条的长粗,都是有标准的,质检部门经常会拿着小尺来小店挨个检查,不似今天,为了图好看,还会在面里加洗衣粉!



松脂味的杉木大桶里,盛的是温热的豆浆,老上海喝的可是咸豆浆,里面有油条片、榨菜末、虾皮、葱花,加上一小匙兑了醋的鲜酱油,趁着烫嘴时就喝下。那时候,拿锅子、热水瓶买豆浆的队伍是上海早晨的街景。粢饭呢,就是把配好的糯米与粳米,浸泡一夜后放到木桶里蒸,桶底是一层木格子,格子上有层草编的垫子;出锅的粢饭软硬适中,清香味浓,包上油条,就彻底完工了。通常情况下,上海人用二两粢饭包一根油条,边走边吃是马路风景之一。


老虎脚爪


老虎脚爪,其实就是大饼的小表弟。面团里和了糖分,做成馒头样,以中心为交叉点,用刀在上面切上等分的三刀,稍稍掰开,使刀面分开,刷上饴糖液,送入炉膛烘烤。烘好后真像一只老虎脚爪,掰开来咬一口,松脆!老上海认为拿它做早餐吃是一种浪费,因此一般下午才供应,用来哄小孩或是佐茶。在物资匮乏的年代,它承担着消闲的使命,现代人吃,多半是出于怀旧,为唤醒童年的味觉记忆。



生煎


生煎馒头是草根阶层的食物,也最能传递上海的都市风情。旧上海,一只由柏油桶改制的炉子上,置一口铸铁平底锅,里面是一张长条形作台板,只见当灶师傅将一只只雪白的小馒头在锅底排列整齐,搅一圈菜油,然后泼半碗水,只听见嗞啦一声,一股香喷喷的蒸汽冲天而起,无数细小的油珠四处乱飞。



出锅的馒头,咬破皮子,里面的卤汁立马喷涌而出,又烫又鲜,欲罢不能,予口舌无比痛快的享受;吃了皮子再吃肉馅,最后吃馒头底板,这底板已煎成焦黄,略厚实,硬得恰到好处,带了一点肉味和菜油香,一咬,咯嘣脆。如今,在稍具规模的点心店,店家给生煎馒头配上了咖喱牛肉汤或油豆腐线粉汤,有干有湿,相当乐胃。上海人爱它,自有道理。


小馄饨


据老上海说,过去的混沌皮子都是师傅手工推的,极薄,成半透明状,可以看到粉红色的馅心;入锅后迅速捞起,盛在宽汤碗里,撒些蛋皮丝和葱花;这碗汤也是大有讲究的,用棒骨吊得很清,看不到肉渣骨屑,一口喝了,得摸摸眉毛是否还在。如今,这样考究的小馄饨是吃不到了。



梅花糕


烘焙的模子是紫铜做的,师傅将稀面浆倒进模子里,挂上豆沙,用竹扦翻到底下,上面撒些红绿丝,再用另一个模子盖上,反复烘焙片刻就可出炉了。那时候,七分钱可以买两个,像冰淇淋的形状,将尖尖的尾巴捏在手里,表皮烤得微黄,边缘略硬,豆沙烫嘴。因为烫,就甜到了心里,发了酵的面浆有点酸味,而这正是真味所在。



油墩子


油墩子,同油条、麻花、巧果、麻球一样,都是值得期待的街头美味。油墩子是消闲食物,做起来也不麻烦,支一口并不深的油锅,用缚了筷子的汤匙将稀面浆舀进模子里,抓一把萝卜丝和荠菜末在里面,再浇一层面浆在上面盖住,最后安一只小河虾,入油锅炸。油墩子在喧腾的油花尖渐渐转黄时,自行脱了模,顶上的那只小虾先行变成玛瑙红,两根虾须也完好无损,像京戏里武将头盔上的翎子,威风凛凛地翘起。



与所有油炸食品一样,油墩子要炸透了才好吃;如今还有卖,顶上的虾却不见了,做油墩子的师傅在面浆盆放一碗肉糜,筷子夹了一点顶在油墩子上,那虚应故事的姿势,真像麻雀在上面拉屎。


流清蛋


那时候,鸡蛋的运载工具还比较原始,一般装在板条箱里,搬上搬下,工人手脚较重,十只里厢碎它两三只在所难免。蛋一碎,蛋壳就会瘪,蛋清流出来,样子很难看。然后苍蝇一叮,鸡蛋立马变坏蛋。所以,到了那时节,菜市场的师傅会沿马路搭出一两个临时的亭子,集中力量销售骨折后的鸡蛋。


只是,黄多清少的蛋做菜,就是先天不足;蛋不成型,无法与猪肉配伍烧成肉烧蛋;炒韭菜,鸡蛋吃口很渣;炖蛋汤,没有厚度,形聚神散;做蛋饺吧,两面并不拢,肉馅全暴露在外。流清蛋唯一的好处是便宜,也就三四角一斤吧。


结束话:先谈到这里罢,上海是一个海,新旧小吃此起彼伏,要想了解通透,还是建议您去看看沈嘉禄老先生的书,那一篇篇朴素平实的生活散文,道出了无尽风味的上海小吃,也留下一声无奈。旧食旧事远去,一座城市的风貌,还是回过头去品才有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