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欧阳锜从郁痰化热论治反流性食管炎经验

 湖南周慎 2019-03-15

先师欧阳锜(1923~1997)是国家第一批老中医药专家继承的指导老师,长期从事中医辨证论治方法研究,擅长于内科临床,对脾胃病及肝胆病均有很深造诣。欧阳老认为反流性食管炎乃属中医食噎范畴,多因痰气交阻、郁而化热所致,其治疗主张从解郁化痰、清热降逆入手,主要分以下3种证型进行治疗。

1.肝胃郁热证

[主症]胸骨后及剑突下灼热疼痛,进食后更甚,嘈杂口苦,大便干结,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

[治法]疏肝和胃,清热降逆。

[选方]四逆金铃汤加减。

[用药]柴胡10g,酒白芍15g,黄芩10g,酒川楝子10g,延胡索10g,炒枳壳15g,佛手3g,甘草3g。

[加减]嗳气明显者,去柴胡,加制香附;进食后脘腹作胀者,加神曲、莱菔子;泛吐酸水者,加乌贼骨;胸骨后灼热明显者,加栀子、蒲公英。

[治验举例]唐某,女,64岁。1993年5月6日就诊。胸骨后及剑突下灼热疼痛反复6个月,胃镜检查诊断为反流性食管炎、浅表性胃炎。刻诊胸骨后及剑突下灼热疼痛,连及背部,进食时无明显梗阻感,但稍多则感脘胀噯气,平时口干苦,小便黄,舌质红,苔薄黄,脉弦细数。证属肝胃郁热。治宜疏肝和胃,清热降逆,方用四逆金铃汤加减,药用:酒白芍15g,黄芩10g,酒川楝子12g,延胡索10g,炒枳壳10g,制香附7g,佛手3g,神曲12g,甘草1.5g。服药7剂后于5月13日复诊,胸骨后灼痛明显减轻,时作脘胀、头晕,用上方去黄芩,加桑椹、蒺藜,续服10剂后于5月27日三诊,症状完全缓解,要求服药以巩固疗效,仍用上方加减以善后。

[按语]此案乃肝气郁结,化热犯胃,胃气上逆所致,肝气郁结,化热伤胃则胸骨后及剑突下灼热疼痛,连及背部;胃气上逆则嗳气、口苦;气滞于中则进食后脘胀;热流于下则小便黄;舌质红、苔薄黄、脉弦细数为郁热之征。其治用四逆金铃汤疏肝和胃,清热降逆,因胃气逆上,故去柴胡之升;气滞于中,故加香附、神曲之散。药仅7剂,症状明显减轻,以其证药相符之故。

    2.肝胃痰热证

[主症]胸骨后及剑突下痞胀疼痛,进食时有梗阻感,时作灼热,嗳气口苦,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解郁和胃,清热化痰。

[选方]小陷胸汤加味。

[用药]瓜蒌壳10g,法半夏10g,黄连6g,旋覆花10g,臭牡丹15g,神曲10g,甘草3g。

[加减]胃痛明显者,加川楝子、延胡索;泛吐酸水者,加乌贼骨、瓦楞子;胸骨后灼热明显者,加银花藤、蒲公英;大便黑溏者,加三七粉、茜草。

[治验举例]杨某,男,49岁。1993年3月4日就诊。进食后梗阻感反复2年,加重3个月,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食管贲门口炎、浅表性胃炎。刻诊进食后胸骨后梗阻感,胸脘痞胀,时有灼热,嗳气,大便有时色黑,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证属肝郁气滞,痰热中阻。治宜疏肝理气,化痰清热,方用小陷胸汤加味,药用:瓜蒌壳120g,法半夏10g,黄连6g,旋覆花10g,臭牡丹15g,银花藤15g,茜草12g,神曲12g,甘草1.5g。服药10剂于3月17日复诊,进食后梗阻感已不明显,痞胀减轻,大便转黄,用上方去茜草,加大腹皮,服至10剂于4月1日三诊,无明显不适,用上方化裁间断服用以巩固疗效。

[按语]此案乃肝郁与痰热相兼为病,肝郁气滞则胸脘痞胀、嗳气,痰热中阻则胸骨后梗阻、灼热,痰热内结,灼伤胃络则大便时黑,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为痰热之征。其治用小陷胸汤化痰清热,加旋覆花理气化痰,臭牡丹、银花藤清解郁热,茜草止血,神曲和胃助运,甘草调和诸药。

3.肝胃湿热证

[主症]胸骨后或剑突下痞胀疼痛,进食时梗阻感,时伴呕吐反食,时作灼热,纳食减少,大便不爽,舌质淡红,苔白厚腻,脉滑数。

[治法]解郁和胃,化湿清热。

[选方]清湿和中汤加减。

[用药]厚朴10g,酒白芍15g,旋覆花10g,竹茹10g,地榆15g,佛手6g,臭牡丹15g,神曲10g,甘草3g。

[加减]胃痛甚者,加酒川楝子、蒲黄;大便稀溏者,加薏苡仁、菝葜;纳食减少者,加麦芽、鸡内金。

[治验举例]祖某,男,50岁。1989年7月21日就诊。胸骨后梗阻疼痛反复2年,加重半个月,胃镜检查诊断为反流性食管炎、浅表性胃炎。刻诊胸骨后梗阻疼痛,进食后明显,脘腹胀闷,有时剑突下灼热,纳食减少,大便稀溏不爽,便前腹痛,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前医曾用参苓白术散加减,症状无明显改善。证属肝胃湿热。治宜疏肝理气,清化湿热,方用清湿和中汤加减,药用:厚朴10g,酒白芍12g,旋覆花10g,竹茹10g,地榆15g,佛手5g,臭牡丹12g,神曲12g,菝葜12g,甘草1.5g。服药10剂于8月4日复诊,胸部舒适,梗阻感消失,疼痛不明显,大便基本成形,仍用上方加麦芽以巩固疗效。

[按语]此案乃肝胃不和,湿热中阻所致,肝气犯胃则脘腹胀闷,湿热中阻则梗阻疼痛、灼热食少、大便稀溏不爽,苔黄腻、脉滑数为湿热之征。此案出现大便稀溏,欧阳氏认为宜与脾虚相鉴别,脾虚者大便稀溏而不应有不爽快之感,并且已服参苓白术散无明显疗效也不支持脾虚的诊断。其治用清湿和中汤加菝葜,解郁和胃,化湿清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