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头痛的病证辨别与对症治疗

 湖南周慎 2019-03-15

头痛是一种以头颅上半部各种疼痛感觉为主要特征的常见症状。中医认为乃因外感六淫,七情过极,痰浊内生,瘀血内阻,气机阻塞,经络运行失常,或阴阳气血亏虚,不能上荣于脑所引起。

【从症状辨别疾病】

1.偏头痛:

[主症特点]反复发作的一侧性剧烈头痛,以前额、颞、眼眶为多,常为跳痛、胀痛、搏动性痛,持续数小时至数日。

[其他特点]多因疲劳、情绪紧张诱发。发作前可有幻视、盲点、眩晕、精神错乱、感觉异常、四肢无力等先兆症状,持续1030分钟或数小时。发作时可伴恶心,呕吐,面色苍白,羞明,流泪,鼻塞,直立位头痛加重,睡眠后可缓解。发作间歇期无症状。

2.暑厥(流行性乙型脑炎):

[主症特点]发病急骤,在发热的同时出现剧烈头痛,多在全头部,弥漫性,呈搏动性痛、跳痛或撕裂样痛。

[其他特点]发于夏、秋季节,有流行病学史,儿童及青年人多见。高热23日内出现嗜睡、昏睡或昏迷,伴呕吐、惊厥、肢体瘫痪,重者出现呼吸困难。小儿囟门隆起,或有凝视、惊跳。

3.疫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主症特点]发病急骤,早期即可出现剧烈的颈后疼痛,病程中有剧烈的全头部搏动性痛、跳痛。

[其他特点]多发于冬、春季节,有传染病学史,多见于学龄前儿童与青年。高热,恶心呕吐,意识障碍,反应迟钝,精神萎顿,进而嗜睡、谵妄、昏迷,皮肤瘀点斑,颈抵抗,儿童易出现角弓反张。

4.面风(三叉神经痛):

[主症特点]头面部发作性剧痛,局限于三叉神经支配区域,呈刀割样、撕裂样、针刺样或电灼样,持续数秒至数分钟,突然自行缓解,有触发点。

[其他特点]多见于40岁以上。常在触及鼻翼、口角、颊部、牙齿、上下唇等处时激发,说话、进食、洗脸、刷牙、打哈欠等机械刺激亦可诱发,间歇期正常。

5.雷头风:

[主症特点]头痛时自觉头中作响

[其他特点]同时头面起核块突起,伴恶寒发热,四肢拘急。

6.真头痛:

[主症特点]头剧痛,连及脑户

[其他特点]项强,伴呕吐,烦躁,手足青至节。

7.大头瘟:

[主症特点]头面赤肿疼痛

[其他特点]伴发热,口渴引饮,咽喉肿痛溃烂。

8.虫痫(脑型猪囊尾蚴病):

[主症特点]病程中可出现剧烈头痛。

[其他特点]病前有食用不熟猪肉或排出绦虫节片史。呕吐,视力障碍,视神经盘水肿,惊厥,癫痫,精神障碍,皮下结节。

9.脑瘤:

[主症特点]病程中可出现头痛,进行性加重。

[其他特点]呕吐,烦躁,视神经盘水肿,视力障碍,癫痫,偏瘫,进行性加重,甚至昏迷。

10.脑内痈(脑脓肿):

[主症特点]病程中出现剧烈头痛。

[其他特点]病前有耳、鼻感染及外伤、菌血症、败血症等病史。早期即出现发热,乏力,倦怠。渐见头部叩痛,呕吐,脉率减慢,血压升高,视神经盘水肿,偏瘫,感觉障碍,失语,共济失调,惊厥,昏迷。

【从症状辨别证候】

1.风寒上扰证:

[主症特点]头痛且胀

[其他特点]伴发热恶风寒,鼻塞声重,舌苔薄白,脉浮缓或浮紧。

2.风热上攻证:

[主症特点]头部胀痛、跳痛

[其他特点]恶风发热,咽痛口干,或鼻流浊涕,咳嗽痰黄,舌质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3.风湿上蒙证:

[主症特点]头部重痛如裹

[其他特点]肢体困重,骨节酸痛,胸闷腹胀,恶心纳呆,口干少饮,苔白厚腻,脉浮缓。

4.暑热上攻证:

[主症特点]头痛如破、如裂

[其他特点]项强,发热烦躁,面目红赤,呕吐抽搐,谵语发狂,舌质红,脉洪大。

5.热结肠胃证:

[主症特点]头痛暴发而疼痛剧烈不可忍。

[其他特点]伴身热便秘,舌质红,苔黄,脉数。

6.肝风上扰证:

[主症特点]头部胀痛、跳痛剧烈

[其他特点]伴面热筋惕,甚则抽搐、偏瘫,舌苔黄,脉弦数。

7.痰饮上逆证:

[主症特点]头痛闷痛

[其他特点]眩晕,心烦不安,语言不清,胸闷恶心,涎吐痰涎,苔薄腻,脉弦滑。

8.瘀阻脑络证:

[主症特点]头痛经久,痛如锥刺,时发时止

[其他特点]面色晦滞,或有外伤史,舌有瘀斑点,脉涩有力。

9.脾虚气陷证:

[主症特点]头痛绵绵,劳倦后更甚

[其他特点]伴神疲乏力,纳呆乏味,短气少言,舌质淡,脉弱或大而无力。

10.血虚不荣证:

[主症特点]头部隐隐作痛,或眉尖至头痛抽痛

[其他特点]伴面色无华,心悸易惊,舌质淡,脉细涩。

11.阴虚失养证:

[主症特点]头部隐痛

[其他特点]伴咽干口燥,颧红,两腰酸痛,心烦虚热,或遗精滑泄,舌质红,苔少,脉沉细数。

12.阳虚失养证:

[主症特点]头痛剧烈,连脑户尽痛。

[其他特点]伴手足逆冷至肘膝关节,脉微欲绝。

【对症治疗】

   1.头胀痛而身痛、恶寒:

⑴荆芥10g,防风6g。水煎服。

⑵藁本3g,细辛3g,白芷3g,辛夷3g。共研为细末,分作4份,用纸卷成筒,如卷烟状,点火烧烟薰鼻,1日2~3次。

⑶通天口服液10ml,1日3次,口服。

⑷去痛片1~2片,1日1~3次,口服。

2.头部胀痛、跳痛而口渴、舌红:

⑴蔓荆子12g,蒺藜4.5g,栀子4.5g。水煎服。

⑵芎菊上清片4片或菊花茶调散5g,1日2次,口服。

3.头部重痛如裹:

⑴苍术10g,防风6g。水煎服。

⑵石菖蒲6g,白蔻仁3g,藁本10g。水煎服。

⑶平胃片6片,1日2次,口服。

   4.头胀痛而面红、烦躁:

⑴天麻10g,苦丁茶10g,夏枯草10g。水煎服。

⑵丹珍头痛胶囊3~4粒或复方羊角颗粒8g,1日2~3次,口服。

5.头部隐痛而劳倦则加重:

⑴党参10g,黄芪(炙)10g,升麻1.5g。水煎服。

⑵白参10g,天麻15g,猪瘦肉60g。蒸熟食。

⑶黄芪注射液10~20ml,1日1次,用5%葡萄糖液250ml稀释后静脉滴注。

   6.头部隐痛而面色无华:

⑴黄芪(炙)30g,当归身10g。水煎服。

⑵归脾丸9g或养血清脑颗粒4g,1日3次,口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