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限定野菜——香椿头,才是打开春天的正确方式

 共度朝夕pclwol 2019-03-15


自从进入了春天,活跃的不仅是无锡人,还有即将进入餐桌的各路野菜。马兰头,荠菜,香椿头……以“七头一脑”为代表的叶菜,各个鲜嫩无比,让无数老饕摩拳擦掌,准备大吃一顿。

然而有一样除外——香椿头。这货和榴莲、螺蛳粉能一起并称“美食界三大邪教”:爱得人能一口入魂,恨得人能捂鼻避让。关于香椿头,老饕汪曾祺曾说过:嫩香椿头,芽叶未舒,颜色紫赤,嗅之香气扑鼻,入开水稍烫,梗叶转为碧绿,捞出,揉以细盐,候冷,切为碎末,与豆腐同拌,下香油数滴。

香椿,又名椿芽。当春风携着细雨浇湿了大地时,椿芽如一张张涂了口红的欲开还闭、娇羞欲语的小嘴,满含心事,又似一朵朵嫩蕊初张、浓香流溢的花,清冽芳醇。初生的椿芽叶梗粗短,红芽子色泽淡红,香气扑鼻,鲜嫩无骨;青芽子绿如碧玉,叶片厚实,清香淡雅。这些初春时开始抽芽的香椿被称为“树上蔬菜”。

香椿一般生长于河边、宅院周围以及山林间肥沃湿润的土壤中。在农村,是可以随手掏一把的乡间野菜。元代著名诗人元好问在《溪童》诗里有云:“溪童相对采椿芽,指拟阳坡说种瓜。想是近山营马少,青林深处有人家。”廖廖数语间,春天孩童在山中溪水边采摘香椿的快乐情景跃然纸上,引人入胜。

其实,这种醉于舌尖早于春日的香气早被古人享用了,并被当作贡品向朝廷进贡,足可见其青睐之广。清代李渔曾在《闲情偶寄》中赞道:“菜能芬人齿颊者,香椿头是也”,十余个字把香椿的叶嫩芽肥味香刻画得形象生动,令人回味无穷。

康有为在品尝了香椿之后,更是赞不绝口,挥笔写下《咏香椿》:“山珍梗肥身无花,叶娇枝嫩多杈芽。长春不老汉王愿,食之竟月香齿颊。”香椿不仅让康有为齿舌沉醉,就连脸上也绽放起香了。从诗中你是否也闻到了香味,流起了口水……

我国是世界上唯一以香椿入菜的国家,至今栽培已有2000多年,汉代起就遍布大江南北,宋代《国经本草》则称椿树叶香可啖,宋代文人苏颂曾盛赞:“椿木实而叶香可啖。”而苏武的《春菜》一诗中则写道:“岂如吾蜀富冬蔬,霜叶露芽寒更茁。”香椿“知春而发”,走在所有菜蔬的前列,让寂寞一冬的牙齿嚼到春的味道,所以也被称作“报春树”。

一把香椿,虽然很多人也不太喜欢它的味道,简单搜了一下它的功效:医学认为,香椿味苦、性平、无毒,有开胃爽神、祛风除湿、止血利气、消火解毒的功效,故民间有“常食香椿芽不染病”的说法。用鲜椿芽、蒜瓣、盐捣烂外敷,对治疮痛肿毒有较好疗效;民间用香椿煮水服用,治疗高烧头晕等病。

看完后感觉是可以治“百病”~~不过什么东西都不能过量,潜尝则是美味的,起码还有一些念想。

香椿,正如其名字般,香气浓郁,香味悠远,不论做什么菜肴,只要香椿的香味一出,就会沉浸在它的气息之中。正是“一箸入口,三春不忘”。

香椿最常见的吃法就是和鸡蛋一起炒。香椿下水焯一分钟捞出沥干,用手把多余的水挤干,切成碎末,准备3个鸡蛋打散,锅预热,下入食油,下入蛋液,快速搅散,下入香椿,撒上适量盐,生抽,鸡精粉,翻炒均匀即可出锅。一盆香喷喷的香椿炒鸡蛋就上桌了。在美食界流传着“香椿芽炒鸡蛋,肉鱼都不换”之说。

香椿散发出特殊的香味和鸡蛋香的“混搭”,更让不少吃货“神魂颠倒”。《舌尖上的中国》也曾在全国观众面前大力推广香椿炒蛋、豆腐拌香椿。吃过香椿做的菜肴后,其香气会充盈于唇舌之间。

香椿的时令性很强,真正能吃新鲜香椿芽的时间,也就是一个月不到。民谚曰:“雨前香椿嫩无比,雨后香椿生木体。”吃香椿,一定要赶在谷雨前,那时还是嫩芽,一旦香椿发了芽后,生长就特别快,没几天就长老了,到时候味道、口感都会大打折扣。慢性疾病患者应该少食或者不食。

刚上市新鲜到尖叫的香椿,是时候摆上餐桌啦!

文:无锡漫生活

编辑:小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