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安排不同时间段的学习内容,是短时间提高学习效率的首要条件.mp3 13:33.96799999999996 来自惊叫网 在教科书、参考书、笔记上乱涂乱画,对于记忆内容(特别是想起)非常有效。 比如学到“地中海气候”,地中海最先联想到的是意大利,然后在教科书上画上这个国家地形的形状的长筒靴,就容易在日后很快反应记起来 。 一要想在短期间大幅提高学力和学习成绩,不是没可能,这时更要注重学习效率,比什么都重要。 这是我们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在时间管理和学习方法的持续试行错误之后明白的一件事。 换句话说,就是你要明白:
再进一步说, “固定时间进行固定学习,并让它能融入日常的生活习惯中”一事,是为了让学习出成果的极为关键,也是最初必须决定好的事。 这里的固定时间包含2层意识; 第一是根据大脑构造和特征而理解的“一天中大脑最适合什么学习作业的时间段”,照此安排学习内容和学习时间,并融入日常的生活习惯中和养成习惯。 第二是根绝自己的性格特点而来的“自己能最大限度发挥出个人能力的时间段”。 两者的结合才能让学习管理、时间管理等都能获得学习上的高效率。 为此,你首先必须要做的是学习学习方法,当然更重要的是要先了解自己的习性、特征和日常作息,同时还要知道大脑科学上确定的“适合学什么的时间段”。 今天我就来谈谈这个问题。 以下的内容是为帮助学习多忙,考试紧急的学生,解明“什么时间段进行怎样的学习”,“学习内容和时间段之间的效率关系”的说明,和解决方法。 二、起床后~中午1、【起床后~30分钟or1小时】 起床时间因人而异,但是只要是人,早上4点到10点都是一天中大脑学什么都效率最高的时间带。 所以,这个时段也被称为“第一的黄金时段”。 早上醒来后的30分钟~1个小时最应该做的学习有2个: 1)简单的数学计算题 2)英语的音读 早上醒来时,大脑还处于蒙顿状态,这时最不适合的就是英语长文问题、数学难解问题,还有暗记的学习。 你先要让大脑活跃起来,而让大脑活跃的最佳选择就是“简单计算(活性化大脑,比如算24等)”和“再次音读确认昨晚睡前音读学习的单词(活性化大脑+让各种感觉都苏醒,而且经过睡梦中的记忆整理,这时的内容确认效果会急剧UP)”等,可边踱步、做些轻微运动边做(让流向大脑的血液量增加和加速),效果会更好。 一旦让脑力全开后,到10点的这段时间内再开始难问难解,就会水到渠成。 当然,做完上述这些后吃早饭,然后散散步,做些运动10~20分钟(运动后的学习,记忆力和集中力都会提升)后就可以进入上午的正题学习了。 2、【上午,吃完早饭运动后~12点】 这个时段必须要做的学习只有一个。
比如,想提升自己不擅长的科目的成绩,想让自己擅长的科目变得更好,哪个都可以。 而上午甚至可以高效学3~4小时。 像我,日语、英语和管理营销是我喜欢的,所以都在安排在不同期日的上午尽情学,努力学。 比如,利用起床后的英语音读效果,在大脑还处于“英语模式”的状态下,延续英语的学习,效果会大升。 当然,从学习思路的角度来看,这个时段也是创意、思考和暗记的最佳时段。 三、午饭后~晚饭前1、【午饭后~下午2点】 这个时段被称为“第一的魔鬼时间段”。 为什么会被这么称呼?很简单,因为最容易被“睡魔”侵袭。 身体的构造就是这么被设计的(消化食物等需要到用到大量血液),所以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大脑的血液量减少=供给大脑的营养不足,大脑就会开始进入“休息模式” 所以,午饭后就会犯困,集中力低下。 这个时段学什么都一样,反正是效率低下,所以可推荐的学习内容不多。 最不要学习的内容有以下3项: 1)历史等的暗记科目 2)英语和语文的长文 3)数学的运用问题 这个时段的学习要点是,尽量避免“只是阅读(看)的学习”,“需要集中力的学习”。 可产生效果的学习的项目是,英语的听力练习和英语的音读+跟读。 因为耳朵听,同时嘴发音能刺激到大脑,减少困意。 当然,饭后适当散步30分钟,或者还有更好的—闭目,塞上耳塞,小憩20~30分钟,是解决困意,提高干劲和集中力的最好方法。 2、【下午,2点~5点】 这个时段被称为“第二的黄金时段”,是困意消失,精力倍增的时间段,也是到晚饭前,帮助记忆的“前头叶”最活跃的时间段。 相反,这以后的时间,你就不要再期待“前头页”还会有所作为了。 推荐的学习内容,还是上午的“黄金时段”延续下来的“想取得成绩的科目”。 其中,最推荐的是以下的学习:
比如历史地理等的论述题,语文的练习问题,数学是应用问题,英语则是长文阅读、英语作文等,比起暗记英语单词,更有效果。 暗记类的科目,在“前头页”已经相当疲劳的“晚上的时间段”学习最适合。 这个接下去会详细说。 3、【傍晚,5点~7点左右的晚饭前】 本质上,大脑到了傍晚后会相当疲劳。 如果从早上一直学到这个时候,那么傍晚则会成为学习最辛苦的时间段。 其实,劳累的傍晚,最好的对策是不学习,去健健身,跑跑步等动动身体。 傍晚也是散步的最好时间带,对大脑的放松和休息非常重要。 当然,如果还是想学,那么最有利的学习内容是“自己最喜欢的科目”的学习。 喜欢是比较能产生干劲的感情。 不管怎么疲劳,只要是自己喜欢的也能坚持,我想每个人应该都有这样的经验。 我记得我在中学高中时对足球喜欢的不得了(当时看到中国对输球差点砸了电视机,现在则是赢球会大大惊奇),很累了或者不到天黑得看不见球了,是不会停止踢球的,也是这个道理。 所以,傍晚的累,只要是自己喜欢的学习也能扛过去。 你甚至可以把自己喜欢的、擅长的科目都放在这个时间段来学,其他时间则不安排。 特别是上述的2个“黄金时段”,你不学自己擅长的科目,只把时间花在自己不擅长的,成绩不好想提升的科目上。 这也是合理安排时间,有效学的思路。 四、晚饭后~睡前晚饭后,是第二个“魔鬼时间段”。 为了防止晚饭后开始打瞌睡,可以通过边吃饭边做一些事来有效缓和之后的困意。 推荐吃晚饭的时候可以看看电视。 目的也明确,为了给与大脑刺激,吹散至少一些的困意,新鲜心情。 吃完饭不适合马上学习,最起码要放松30分钟。 这个时段比较适合的学习内容同上的午饭后,可以听听自己音读语文、英语课文单词的录音,或者学习上的重点地方的音读录音。 手机等在睡前3小时就不要再用了,包括用APP做题目等都是对晚上睡眠的大妨害。 1、【晚上,8点~睡前1小时】 这个时间段,最推荐对策学习是“暗记类的科目”。 历史、地理的用语、语文、英语等的阅读、语法等。 2、【睡前1小时~睡下去】 这个时段被称为“第三的黄金时段”,也被称为“暗记的黄金时段”。 我们的大脑,在睡梦中会分类·整理·舍弃·储存一天进入大脑的情报信息,在区别“必要的东西=记忆”,“不要的东西=遗忘”后进行必要的行动。 尤其是越是靠近睡眠前的记忆,越是会被优先处理。 所以,睡前的近前暗记的鲜明内容,越容易被大脑当成必要的东西保留下来。 这睡前的1个小时做以下的学习和任务最有效: 1)回顾一天的学习要点,没有想起的快速翻翻笔记确认一下。 2)第二天的ToDoList和No ToDoList的整理。 3)做5~10分钟运动,做做俯卧撑,深蹲...... 4)快速音读100以上的新单词,一定要音读,每个单词拼读3遍,没有记住也不要紧,继续。 (早上起来后,再次音读确认这些单词,上厕所等碎片时间再拿出来翻翻,要记住会很快,而且不容易忘) 然后,马上睡觉。 这么做有2个目的: a、帮助记忆定着下来。 b、阻断多余的情报刺激,让大脑休息。 对于学生来说,睡前的手机、电脑、阅读都不是好东西。 五、最后,我把上面的内容做个小结—大脑科学上,一天时间分段最适合的学习内容的汇总。 当然,学生党平日都要上课(受验生除外),不可能一天到晚按时间段来进行学习,毕竟在校上课时间占了一天的大多数。 但是至少,我想,这提供了一种合理安排自己学习内容的思路。 1、早上醒来(第一黄金时段)后最适合的学习内容: * 数学的简单计算 * 英语的音读确认 * 轻微运动,做做体操 2、上午(第一黄金时段)最适合的学习内容: * 想获取好成绩的科目学习 * 创意,思考,暗记类科目学习 3、午饭后(第一魔鬼时段)的学习内容 * 避免暗记类,应用问题的学习 * 英语的听力、跟读最适合 4、午后2点~5点(第二的黄金时段)的最适合学习内容 * 用脑的学习 * 特使是论述、演习、应用、长文问题 5、傍晚 5点~6点左右,一天下来大脑极度疲劳的时间段的学习内容 * 最好是不学习,放松小憩,散步跑步健身等 * 要想学习,选择自己非常喜欢的科目 6、6点左右~7、8点的晚饭前,肚饿能有效提升记忆力,大脑也很活跃,这时段的学习内容 * 做作业,做练习 * 昨天学习内容的快速确认 7、晚饭后~睡前1小时(第二的魔鬼时间)的学习内容 * 吃晚饭的时候可以看看电视,多和家人说说话。 * 暗记类科目,英语语文等的学习,练习 * 本质上不适合数学等需要大量思考的做题练习 8、睡前1小时(暗记的黄金时段)的最适合内容 * 回顾一天的学习要点,没有想起的快速翻翻笔记确认一下。 * 第二天的ToDoList和No ToDoList的整理。 * 做5~10分钟运动,做做俯卧撑,深蹲...... * 快速音读100以上的新单词,一定要音读,每个单词拼读3遍,没有记住也不要紧,继续。 (早上起来后,再次音读确认这些单词,上厕所等碎片时间再拿出来翻翻,要记住会很快,而且不容易忘) 然后,马上睡觉。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