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 天台乌药 木香 小茴香 青皮 高良姜各半两(各15g) 槟榔二个(12g) 川楝子十个(20g) 巴豆七十粒(10g) 【用法】 上八味,先将巴豆微打破,同川楝子用麸炒黑,去巴豆及麸皮不用,合余药共研为末,和匀,每服一钱,温酒送下(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 暖肝散寒,行气止痛。 【药理作用】 具有改善微循环、调节内分泌、促进消化液分泌、抗炎、抗菌等作用。 【中医证】 肝寒气滞证。小肠疝气,少腹疼痛牵引睾丸,或睾丸肿胀,或痛经,舌淡,苔薄白,脉沉。 【西医病】 睾丸炎、附睾炎、前列腺炎、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腹股沟疝等病的临床表现符合肝寒气滞证者。 【方证分析】 本方所治之证乃寒客肝脉,气滞不通所致。寒客肝脉,凝滞气机,经脉不通,则小肠疝气,少腹疼痛牵引睾丸,或睾丸肿胀,或痛经;舌淡,苔薄白,脉沉,皆为肝寒气滞之象。治当暖肝散寒,行气止痛。 方中乌药暖肝散寒,行气止痛,为君药。寒客肝脉,以高良姜、小茴香助乌药温阳散寒;寒凝气滞,以青皮、木香 配伍特点:行气药配温热药,使气得温以行;温热药配苦寒药,温阳散寒而不燥化伤阴。 【临床运用】 1.用方要点:本方是治疗肝寒气滞证的基本方,临床表现以少腹疼痛牵引睾丸,或睾丸肿胀,舌淡苔薄白,脉沉为辨治要点。 2.加减用药:若寒甚者,加肉桂、吴茱萸,以温阳散寒;若气滞甚者,加枳实、厚朴,以行气下气;若疼痛者,加乳香、没药,以活血止痛等。 3.注意事项:肝胆湿热证、肝阳上亢证者慎用本方。 【附方】 1.三层茴香丸(《证治准绳》)大茴香、川楝子、沙参、木香、荜茇各一两(各 2.导气汤(《沈氏尊生》)川楝子四钱( 天台乌药散、三层茴香丸与导气汤均有行气散寒作用,均能治疗肝寒气滞证。天台乌药散中用峻猛巴豆以攻逐阴寒,善于治疗肝寒气滞证以寒结不通为主者;三层茴香丸中用黑附子、沙参温阳兼顾阴津,兼防行散药伤阴;导气汤、三层茴香丸与天台乌药散功用基本相同,而以天台乌药散作用最强。 【方论选录】 张秉成:“方中乌药、木香辛温香烈,善行善散,能上能下,以宣气中之滞;茴香暖下而祛寒;良姜温中而止痛;青皮入肝破气;槟榔导积下行。其妙用在巴豆与川楝二味同炒,去巴豆不用,但取其荡涤攻坚、刚猛直前之性味,同川楝入肝,导之下行,又不欲其直下之意。一如用兵之法,巴、楝钦点之上将也,青、槟前导之先锋也,乌药、木香为偏裨之将,茴香、良姜为守营之官,立方之神,真战无不克也。”(《成方便读》) 【方歌】 天台乌药木茴香,青皮良姜与槟榔, 川楝巴豆用麸炒,暖肝行气功用偿。 |
|
来自: 学中医书馆 > 《100.实用中医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