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理气名方天台乌药散,行气疏肝,散寒止痛有奇效

 自强不息在等你 2021-06-15

方歌:

    天台乌药木茴香,巴豆制楝青槟姜;

    行气疏肝止疼痛,寒疝腹痛是良

组成:

    乌药、木香、茴香、青皮、高良姜各半两

    槟榔二个    川楝子十个

川楝子用巴豆微炒,敲破,小麦麸一升同炒,川楝子变黑色时,去巴豆、小麦麸,上除炒巴豆不用外,捣罗为散。每服一钱匕,食前温酒送下;疼甚,炒生姜、热酒调下。

现代常规用法用量:

乌药、木香、小茴香、青皮、高良姜各15g,槟榔(锉)9g,川楝子、巴豆各12g。

上八味,先将巴豆微打破,同川楝子用麸炒黑,去巴豆及麸皮不用,合余药共研为末,和匀,每服3~5g,温酒送下。

亦可用饮片做汤剂:巴豆与川楝子同炒黑,去巴豆,水煎取汁,冲入适量黄酒服。

方解:

    天台乌药散,别名乌药散,其出处有宋·《圣济总录》和元·《医学发明》之异议。中医理气名方,具有行气疏肝,散寒止痛之功效,主治肝经寒凝气滞证。症见小肠疝气,少腹痛引睾丸,睾丸偏坠肿胀;亦治妇人痛经、瘕聚等。

    本方证皆因寒凝肝脉,气机阻滞所致。足厥阴肝经绕阴器,上抵少腹,若肝经气机不畅,复感寒邪,则内外相合,易发为小肠疝气,故有“诸疝皆归肝经”之说。厥阴气滞寒凝,妇人则可发为痛经、瘕聚等。张景岳谓“治疝必先治气”,故治疝之法总不离乎理气疏肝,散寒止痛之法。

君:

👉乌药辛温,入厥阴肝经,行气疏肝,散寒止痛。

臣:

👉青橘皮疏肝理气;👉木香行气止痛;

👉小茴香暖肝散寒;👉高良姜散寒止痛;

👉四药辛温芳香,合而用之,加强乌药行气疏肝,散寒止痛之功,共为臣药。

佐、使:

👉槟榔行气导滞,直达下焦而破坚;

👉川楝子理气止痛,与辛热之巴豆同炒,去巴豆而用川楝子,既可制其苦寒之性,又增其行气散结之力,共为佐使药。

👉诸药合用,使寒凝得散,气滞得疏,肝络调和,则疝痛自愈。全方以辛温芳香之品行气疏肝,散寒通滞,并作散剂以温酒送服,体现行气温肝之法,即“治疝必先治气”;川楝子与巴豆同炒,巧用“去性存用”之法!

经典拓展:

1、《医学发明》:“治男子七疝,痛不可忍,妇人瘕聚带下,皆任脉所主阴经也。乃肾肝受病,治法同归于一。”(原书主治)

2、《医方集解》:此足厥阴手太阴药也。乌药散膀胱冷气,能消肿止痛;川楝导小肠邪热,因小便下行;木香、青皮行气而平肝;良姜、茴香散寒而暖肾;槟榔性如铁石,能下水溃坚;巴豆斩关夺门,破血瘕寒积;皆行气祛湿散寒之品也。

3、《成方便读》:“治小肠疝气,牵引脐腹疼痛,阴凝成积等证。夫治疝之法,皆不外暖下祛寒,逐湿 行气,然阴寒之气,若与厥阴之或血、或痰凝结为积者,又非前药所能卒除,则必以推荡之品,从其性而温下之,方能有效。方中乌药、木香,辛温香烈,善行善散,能上能下,以宣气中之滞;茴香暖下而祛寒,良姜温中而止痛;青皮入肝破气,槟榔导积下行。其妙用在巴豆与川楝二味同炒,去巴豆不用,但取其荡涤攻坚、刚猛直前之性味,同川楝入肝,导之下行,又不欲其直下之意。一如用兵之法,巴、楝,钦点之上将也,青、槟,前导之先锋也,乌药、木香,为偏裨之将,茴香、良姜,为守营之官,立方之神,真战无不克也。

临床运用:

1、辩证要点:本方为治疗寒滞肝脉所致疝痛、痛经之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少腹痛引睾丸,妇女少腹冷痛,舌淡苔白,脉沉弦为辨证要点。

2、用方禁忌:

A、本方药性温散,疝痛属肝肾阴虚气滞或湿热下注者均不宜使用;

B、本方辛散温通力强,实热证者慎用;

C、方中巴豆不宜直接投入方中使用,以免引起腹泻,甚至引起中毒。

3、现代应用:现代临床主要用于治疗睾丸炎、附睾炎、腹股沟斜疝、慢性前列腺炎、慢性阑尾炎、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结肠炎、肠胀气、肠痉挛、胃痛等病症属寒凝气滞者;亦常用治女性痛经、带下病、妇科炎症、晚期癌痛等各种痛症

PS:方名小知识👇

苏敬《新修本草》曰:“'乌药’今台州、雷州、衡州均有之,以天台者为胜。”天台,一为县名,在浙江省境内,属台州。一为山名,在天台县北,为先霞岭山脉的东支。以此地所产的乌药为上,故名“天台乌药”。本方以其为主药,且以散剂应用,故名“天台乌药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