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方剂学》学习笔记200

 药膳食疗方注释 2019-08-29
各论/第十一章,理气剂/行气/天台乌药散行气疏肝,散寒止痛

天台乌药散
(天台乌药散(乌药散)《圣济总录》
【组成】天台乌药 木香 小茴香微炒 青皮汤浸,去白,焙  高良姜炒,各半两(各15克) 槟榔锉,二个(9克) 川楝子十个(12克) 巴豆七十粒八味(12克)
【用法】上八味,现将巴豆微打破,同川楝子用麸炒黑,去巴豆及麸皮不用,合余药共研为末,和匀,每服一钱(3克),温酒送下(现代用法:巴豆与川楝子同炒黑,去巴豆,水煎取汁,冲适量黄酒服)。
【功用】行气疏肝,散寒止痛。
【主治】肝经寒凝气滞证。小肠疝气,少腹引控睾丸而痛,偏坠肿胀,或少腹疼痛,苔白,脉弦。
笔记者摘自《方剂学》新世纪一版)

   天台乌药散是《医学发明》上的,这个方是二类方。
   它治疗寒疝腹痛,但这个对寒疝腹痛呢,这个寒的来源有实有虚,但是对于寒疝有个特点,不管你正气不虚也好,阳气不虚也好,或者是阴寒内盛,寒从中生,自身又偏于阳虚的话,往往诱发多和外寒有关,所以很多医家都反复阐述了,寒疝的外寒引动这个机制。
   我这里要讨论两个方:
* 一个天台乌药散,
* 一个暖干煎,
   这两个都是治疗寒疝的常用方,而这两个方要比较起来,从证候特点,
 @ 天台乌药散实证为主,而且它基本上外寒的作用为主要的,所以它在功用方面反映了散寒止痛,体现外来之寒,温必兼散。
   后面要讲到的,
 @ 暖肝煎,它肝肾不足,有肝肾阴寒,有这个基础,但发作往往也由外寒直中引发,但毕竟暖肝煎是虚实夹杂。
   这是这两个方证不同的地方。

   我们看天台乌药散,它是寒邪侵犯肝经。
   因为从肝脉来说,循少腹络阴器,肝经寒凝气滞,造成寒疝,
* 以少腹疼痛牵引睾丸为它的特征,这是天台乌药散证的寒疝的主症,
* 从舌象来说,舌淡苔白,脉沉迟也反映了寒证。
   这一点要了解,这类寒疝,天台乌药散证的发生都和外寒直中,阻滞肝经,造成肝经寒凝气滞,它是这个病机的特点。

   所以它在治法方面,
   散寒止痛,祛除外寒,外寒已然入里了,要用散寒的方法,同时配合针对肝经的气滞,行气疏肝止痛,这从它的药的一个分组基本按照这个思路。

   所以在这个方里
* 以乌药为君
   乌药是温性的,它是行气药,入肝经,能够行气疏肝,同时有较好的止痛作用,作用在肝经,在下焦为主,能够温散寒邪。

* 臣药
@ 小茴香和良姜呢,来增强乌药这种散寒止痛作用,这都能兼入肝经或者入肝经的药物。
@ 木香、青皮擅长于行气。
 木香当然侧重行气是脾气为主,
 青皮可以行肝气,结合起来那是从两胁到腹部到少腹,两药配合行气止痛范围较广。

* 这个方里面佐药,
 @ 巴豆、川楝子作为一组,它的配伍意义和使用方法,是天台乌药散这个方,方解当中一个重点。
   用川楝子和巴豆炒,再去掉巴豆,这样用巴豆的大辛大热可以制约川楝子的苦寒,减少它的寒性,因为川楝子运用在这里和槟榔相配,作为佐药,增强木香、青皮、乌药的行气止痛作用,所以这个方的止痛力量很强,不仅用于寒疝,阴寒引起的包括脘腹、胁肋疼痛,阴寒引起的胁肋疼痛,它都有较好的止痛作用。
   巴豆的辛热也能增强从乌药到小茴香,高良姜的祛寒作用,它大辛大热可以祛寒,所以本身这个方里川楝子它是苦寒的,它用在这里既有去性取用特点,也能够制约全方,防止温燥太过,当然和巴豆合用之后,炒了去掉巴豆,巴豆的辛热制约了川楝子一定的苦燥,这是巴豆、川楝子相配。
 @ 槟榔是个行气是一种下气,破气,阴寒在下焦凝结,在全方偏温的情况下,它这种下气呢增强了这种行气止痛力量。

   所以从刚才分析天台乌药散,很重要是一种散寒,温散寒邪和行气止痛相结合,选择的行气止痛药多入肝经,多走下焦,所以针对少腹疼痛、寒疝腹痛,偏于实证、寒证的,这是个常用方。

   在临床应用方面,
   这个方使用的辩证要点,
* 少腹痛引睾丸、
* 舌淡、苔白、脉沉弦,反映出主症加佐症,佐症体现出实证、寒证的特点。

   当然在临床使用当中,
* 寒疝有这种象睾丸偏坠、肿胀,寒凝气滞比较突出,加上温肝散寒止痛,这个荔枝和橘核是治寒疝常用的药。(用于偏坠肿胀,可加荔枝核、橘核以增强行气止痛之功。)
   寒邪较重反映出一个是疼痛剧烈,还有呢可以发生比如手足逆冷,微寒,
* 增加温阳祛寒作用,肉桂、吴茱萸,肉桂善温下焦,吴茱萸呢也能温肝散寒,走肝经。

   使用注意
!当然这类疝痛也可以由湿热导致,如果湿热下注引起疝痛,那是要用行气的方法,行气止痛和清利湿热相结合,就不是这个方适宜的了,这是运用方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