贲门失弛缓症(Achalasia)又称贲门痉挛、巨食管、是由食管神经肌肉功能障碍所致的疾病,其主要特征是食管缺乏蠕动,食管下端括约肌(LES)高压和对吞咽动作的松弛反应减弱。临床表现为咽下困难、食物反流和下端胸骨后不适或疼痛。 ![]() ![]() 正常食管末段动态视频,造影液通过顺畅,贲门缩张自如 正常食管下段,造影液通过后,呈闭合状态 ![]() ![]() 贲门失弛缓症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上消化道造影、食管动力学检查及食管镜检查。需与假性贲门失弛缓症、食管裂孔疝、食管憩室、食管运动性疾病(如皮肌炎、重症肌无力等)、食管癌等相鉴别。 ![]() ![]() ![]() 根据放射学检查,贲门失弛缓症按其发展程度分为三期,分期与治疗方案有关: (1)早期 食管中下段轻度扩张,正常蠕动波减弱或消失,代之以许多无规律的、紊乱的收缩运动,食管下端逐渐变细呈“鸟嘴”样,钡剂只能呈狭带状通过狭窄段而进入胃内。 (2)中期 食管中度扩张,食管中下段的不规则运动较前减少,食管下端呈漏斗状,狭窄对称,边缘光滑,食管内钡柱需达到一定高度才能通过狭窄段,呈喷射状进入胃内,由于梗阻,胃底常无气体显现。 (3)晚期 食管高度扩张伴迂曲延长,严重时食管可扩张到正常横径的4~5倍,形成巨食管,食管下段扩大呈袋状横卧于横隔上,状似横结肠。食管内有明显的潴留物,钡剂呈滴注状沉到食管下段囊袋内,食管中下段运动消失 ![]() ![]() ![]() 【指南解析】 目前大多数人认为,贲门失弛缓症应按以下步骤进行治疗:早期病人以一般治疗及药物治疗为主,如效果不佳,应尽早行贲门球囊扩张术,但扩张次数不应过多,以防增加扩张并发症的机会和手术难度。如以上治疗无效或伴有严重并发症,应立即手术。在食管畸形不严重、无并发症等情况下,可单纯行Heller手术,肌层切开不应超过8cm,超过贲门<1.5cm,否则应加作抗反流术式,以减少术后胃食管反流等并发症,抗反流术式还试用于再次手术及食管S形畸形及术中测得食管下括约肌压力(LESP)< 10mmHg的病例 ![]() ![]() ![]() 食管末端狭窄呈鸟嘴样改变,狭窄处粘膜光滑 ![]() ![]() ![]() 食管下段蠕动减慢,造影液潴留,流动缓慢,随着时间的推移,依然可见造影液潴留 ![]() ![]() ![]() 动态观察 ![]() ![]() ![]() 食管下段扩张,造影液潴留 ![]() ![]() ![]() 扩张的食管下段粘膜尚光整 ![]() ![]() ![]() 动态观察:食管下段扩张,蠕动减弱,造影液潴留 ![]() ![]() ![]() 再饮水后动态观察,饮入的水通过食管下段依然缓慢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