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生命生病,不是身体生病,这一理论,在中医圈比较流行。民间中医潘德夫,曾经写过同名文章。这位医生,生前名气很大,自己开有诊所,治病效果很好。八十岁时,被要求参加执业医生的考试。看了考试题目,过于简单幼稚,气愤不过,在试卷上写起诗来。
写诗也就算了,还留下几句诤语:著作等身,不值此纸,如此荒唐,天下奇闻!这样一种情况,当然是考不过的,于是涉嫌无证行医,诊所被关停。潘德夫医生,于2016年6月去世,享年83岁,一世英名,救人无数,临了竟是这样结局,很是可惜。
是生命生病,不是身体生病,这句话包含深刻的哲理。很多人说,中医不是医学,而是属于哲学。其实他们不知,哲学在所有学问中,是最重要的,是决定方向的,方向错了,问题就很大。中医学当然不是哲学,但是包含很多哲学思想。
若你稍加留意,你会发现,现代科学体系中,并没有一门学科,叫做健康学,有基础医学、生物医学、生物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物理学、心理学、营养学、药学等等,但是没有健康学,更没有生命学。也没有人体工程学、人体能量学。
这样去做学科分类,虽然分门别类更细致,更便于研究掌握,但都是片面的。既然每一个科学,都是片面的,当然不能称之为生命学,或者是健康学。从一个片面去研究人体,是很容易失真的。有这样一个根子上的原因,很多病治不好,也就不奇怪了。
知道了这一点,你就明白了,很多医学上的疑难杂症,重症绝症,其实并非完全没有办法,只是在医学上没有办法而已。西医学解决不了,不代表中医学解决不了。中医学解决不了,也不代表真的解决不了。
中医学、西医学,都是生命学和健康学里,一个很小的分支而已。西医学,更接近于疾病学,再准确一点,应该是急症医学。中医学,从治未病到治大病,治病范围很全面,比较接近健康学。但它仍然不是生命学。
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生命。包含生物、生存、生活和生命四重属性。作为生物,需要饮食气等基本要素。作为生存,必然面临着竞争,也就是有压力。作为生活,有享乐的追求,也就是有欲望。作为生命,只是一个短暂的历程,肉体生命的死亡,可能是灵性生命的开始。
当你将思考问题的视角,从病痛、医药、健康提高到生命、宇宙的层面上时,你就不会自怨自艾,也不会焦虑害怕,只需要真正的做自己,看清自己,感受自己。当你的心,不再生病时,可能你身体的病,也会慢慢好起来。看到自己,是一种能力。(原创:身体自愈研究者,微信内搜索“身体自我修复研究者”可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