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英国“脱欧”马拉松折射出西方政治的“无力感”

 徒步者的收藏 2019-03-17

    英国议会下院日前通过了关于要求推迟脱欧的政府动议。英国脱欧的“连续剧”,全球观众看到今天,恐怕都有些“疲了”的感受。很多“吃瓜群众”恐怕都有这样的疑问:英国脱欧到底什么时候能“脱”?为什么做个决定就这么难?

  实际上,最近两年多来的英国政治,几乎全部围绕“脱欧”二字展开。未来这件事还要缠绕英国政坛多久,目前还很难说得准。而从这部“脱欧连续剧”中,不难看到的,是英国政坛决断力的欠缺,是面对社会分歧时的政治无力感。《纽约时报》更是直指,英国在脱欧问题上陷入瘫痪,折射出西方民主无法解决巨大社会分歧的缺陷。

  民意分裂之殇,凝聚共识之难,是当前困扰欧洲多国政府的难题。法国仍未完全从“黄马甲运动”的震荡中走出来。总统马克龙发起的大辩论让喧嚣沸腾的民意暂时有所平息,但是接下来如何切实满足民众对改革的要求,仍然要面对难啃的骨头。从近些年法国历任总统从信誓旦旦发起改革到最终暗淡收场来看,许多国际舆论对当前法国政府的改革计划能在多大程度上落地同样心存疑虑。 

  民意的分裂,党派的争斗,政治极化现象的加剧,造成了“议而不决”的困局,形成了在事关国家前途的政治议题和改革进程上裹足不前的局面。政治的不确定性也成为很多欧洲国家政治的底色。德国慕尼黑大学政治教授克劳斯·格茨指出,在当前的西方政治中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动荡”。

  与此同时,民粹主义在欧洲众多国家获得不断上升的势头。目前,民粹主义党派已先后在意大利、荷兰、奥地利等不少欧盟国家入阁主政。德国《图片报》发布最新民调结果显示,极右翼党派将在今年5月举行的欧洲议会选举中赢得比现在多一倍的议席。这意味着欧洲各国近几年的右倾趋势将在欧盟层级上立足并发展。欧洲政治生态越来越打上民粹主义烙印。

   用民粹主义方式呼应民众要求固然可以得到一时的欢呼,但最终还必须让深层问题得到真正解决才是正道。由于政治在很大程度被民粹主义和分裂的民意所裹挟,理性的政治在欧洲不少国家愈发难以获得足够空间,从长远和根本角度做出决策显得越发艰难。

  就以英国脱欧这事来说,脱欧究竟对英国意味着什么,整体和长远考量下得失如何,恐怕英国大众乃至政界不少人,都缺乏深入全面的思考。脱欧谈判中,北爱尔兰边界问题重要而且复杂,但是在脱欧公投前却未得到充分讨论。民粹主义裹挟之下的公投,其理性的缺乏可见一斑。普通民众由于缺乏管理国家的政治智慧,容易做出错误决策,数千年前的苏格拉底就已指出了直接民主制的这种弊端,而数千年后的英国却以全民公投的这种“直接民主”方式,作出了“脱欧”这种事关国家前途、需要充分全面考量的重大决定,以至如今仍难“收摊”,让人感叹。

  不可否认,在欧洲日益喧嚣的民粹主义背后,是中下层民众对社会分配不公、自身处境恶化等现状的不满。改革固然势在必行,但是面对结构性的矛盾和掌握政治经济权利的既得利益集团,政客们也似乎难以一时找到化解和突破的途径。

  西方政治制度在解决社会分歧面前的无力,正越来越多成为西方媒体反思的话题。德国《世界报》直指“西方的民主和运转能力似乎发展成为一对对立物”。美国密歇根大学政治学教授、世界价值观调查机构创始人罗纳德·英格尔哈特甚至警告说:西方正遭受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民主挫折”。 

  让政治的运行更有效率、更多理性,是摆在欧洲很多国家面前的艰难挑战。弥合社会的分歧,形成前行的共识,是欧洲政客们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德国总理默克尔在2019年新年讲话中对德国民众呼吁“我们只有团结起来、通力合作,才能够赢得时代赋予我们的挑战”。在当前欧洲政治中,“团结”无疑是个奢侈品,但的确也是许多国家的必需品。

以上内容为用户在观察者网风闻社区上传并发布,仅代表发帖用户观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