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19年小升初考试语文复习专题07:修辞手法 一、单选题(共13题;共26分) 1.为了增强表达效果,广告词往往也会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对下列广告词修辞手法辨别正确的一项是( ) ①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联想电脑) ②牛奶香浓,丝般感受。(巧克力) ③新版面福瑞卡,伴您畅游天下。(旅游卡) ④神仙饮琼浆玉液长生不老,百姓喝莲塘高粱欢乐健康。(高粱酒) A.①反问 ②对偶 ③夸张 ④对比 B.①双关 ②对比 ③拟人 ④对偶 C.①反问 ②比喻 ③夸张 ④对比 D.①双关 ②比喻 ③拟人 ④对偶 2.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母亲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像母亲这样的劳动人民,才是中国历史的创造者。 B.“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C.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 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大毡子。 D.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3.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修辞方法的一句是( ) A. 黄黄的麦子和青青的豆荚在五月的和风中娴静的微笑。 B. 桂子花开十里飘香。 C. 真是奇怪,我好像在哪里见过你。 D. 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4.下列句子中运用了比喻修辞的一项是( ) A. 天空撒满了快活地眨着眼睛的星星,天河显得很清楚…… B. 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飞船被送上太空,火箭划过一道绚丽的曲线,看起来宛如一条蜿蜒的苍龙,瞬间便消失在了苍穹之中。 C.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D.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5.下列诗句中运用了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 A.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B.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C.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D.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6.选出以下句子中不是比喻句的一项( ) A. 往事历历在目,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B. 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是青山绿水画。 C. 地中海被称为西方文明的摇篮。 D. 燕子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7.一支部队驻扎在北极圈内。一个老兵说:“这儿根本不算冷。我在阿拉斯B加呆过,那地方才冷呢!连炉子里的火都冻住了,怎么吹也吹不灭。”另一个老兵说:“这算什么!我呆过一个地方,讲话时,话一出口就冻住了,这样一来,我们只得把冰冻单词放在开水里融化,才能理解命令!”两个老兵采用的方法都是什么?( ) A. 比喻 B. 夸张 C. 拟人 D. 讽刺 8.和例句使用修辞方法相同的是( ) 例: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A. 天空撒满快活地眨着眼的星星。 B. 蓝色的天空飘着浮云,像一块块红绸布。 C. 阅读室里安静得连针掉到地上的声音都听得见。 D. 红色象征着胜利,象征着光明,象征着希望。 9.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 我从来不敢轻易丢弃一张纸,总是留着留着。(反复) B.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对偶) C. 但是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孩子的小小的影子吗?(反问) D. 忽然下起雷阵雨,像有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是有一千个喝醉了酒的诗人在云头朗诵,又感动人又有些吓人。(比喻) 10.下列句子按修辞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 ②指导员讲得真来劲儿,嘎子竖起耳朵听。 ③大粒沙石生气似的敲打着玻璃窗。 ④一颗有生命力的种子,如果不落在肥土里,而落在瓦砾堆里,它决不会悲观,决不会叹气。 ⑤天空中的星星在快活地眨眼睛。 ⑥沙家店一战,把敌人打得晕头转向,一败涂地,再也不敢恋战,只好夹着尾巴冒死南逃了。 A. ①②⑥/③④⑤ B. ①②③/④⑤⑥ C. ①②⑤/③④⑥ D. ①⑤⑥/②③④ 11.与“每一朵花都尽情绽放着笑颜,与阳光亲热。”写法相同的句子是( ) A. 爱心是一场洒落在久旱的土地上的甘霖。 B. 生活是什么?有人说 生活如酒,有人说生活如水。 C.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12.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 母亲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像母亲这样的劳动人民,才是中国历史的创造者。 B.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抚摸着你。 C. 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大毡子。 D. 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13.下列句子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可怜的人呀,难道能叫他不悲伤吗?(反问) B. 一个红领巾蹦蹦跳跳地从小路拐角走过来。(比拟) C. 一株巨大的白丁香把花开在了屋顶的灰色的瓦瓴上。如雪,如玉,如飞溅的浪花。(比喻) D. 黑龙江人常说这里的土地插根筷子都会发芽。(夸张) 二、填空题(共12题;共56分) 14.我能在横线上写出句子的修辞方法。 ①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________ ②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________ 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________ ④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________ 15. 说说下面句子使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在括号里写出一到两种。 (1)一串串宝石般的水珠飞腾着,飞腾着,落进深潭。(________) (2)听了这感人的故事后,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________) (3)别看小草的身躯是那样的柔弱,却有着惊人的生命力。狂风暴雨休想催垮它;洪水干旱不能灭绝它;即使是车轮将它碾得粉身碎骨,不用多久,它又会从地下挺直身躯,开始新的生活。(________) (4)蒲公英妈妈为孩子们准备了降落伞,把自己的娃娃送到四面八方。(________) (5)渐渐的,天边的鱼肚白变成了淡色,好像人们喝了一点酒,脸上呈现出红晕一样。(________) 16.分析下列句子中分别使用什么修辞手法,填在括号内。 (1)豆大点的人也想造反。(________) (2)春天,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________) (3)学习如钻探石油,钻得愈深,愈能找到知识的精髓。(________) (4)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________) (5)这件事怎能不是你的错呢?(________) (6)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________) (7)花儿在欢笑,鸟儿在歌唱,小草在翩翩起舞。(________) (8)老师是园丁,我们是花朵。(________) (9)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________) 17.判断下列句子是否是比喻句。 ①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________) ②看他的样子,好像有什么喜事似的。(________) ③蜻蜓在飞来飞去,小猫就像没看见似的。(________) ④真的,再没有像马一样忠实的朋友了。(________) ⑤旧上海是冒险家的乐园。(________) 18.在横线上写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 ①回望望江楼,难忘故园雨锁,难忘清波泛舟,难忘竹林漫步……________ ②风雨咆哮,给勇士们高唱赞歌;山上的青松挺立,向英雄敬礼。________ ③桥的这头,总能看到很多红领巾帮助三轮车师傅把满车的货物运送到那头。________ 19.写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方法。 ①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________ ②毛竹青了又黄,黄了又青,不向残暴低头,不向敌人弯腰。________ 20.下列广告宣传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选一选。 A.排比 B.对偶 C.拟人 ①节约用纸,大树因你而微笑。(公益广告)________ ②中华泰山,天下泰安。(泰安市旅游宣传广告)________ ③中国梦是责任付出,中国梦是蓝色憧憬,中国梦是伟大复兴。中国梦,梦之蓝。(白酒广告)________ 21.下面语句可以运用哪些人体部位来比喻?请填写 (1)这件事终于有________了。 (2)在班级管理方面,她是老师的________。 (3)他俩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亲如________。 (4)小明是 家里的独生子,妈妈常称小明是________宝贝。 (5)班干部常常把同学之间发生的不愉快的事向老师汇报,班干部成了老师的________ 22.句子对对碰 (1)把下列比喻句补充完整。 雷阵雨来了,像________。 流水像________在欢唱着。 (2)把下 列句子改为拟人句。 树上的石榴熟透了。________ (3)把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好朋友?________ 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赐?________ 23.写出下面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并仿造句子 (1)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________ 我打开书包,________ (2)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________ 啊,书,________ 24.判断下列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________ (2)大瀑布如今在群山之中无奈地垂下了头,像生命垂危的老人,奄奄一息。________ (3)八月桂花,十里飘香。________ (4)地球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就像一叶扁舟。________ (5)如果人们不加节制地开采和毁坏地球上的资源,将来怎能不给人类带来灾难?________ 25.指出下列句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1)青蛙在田野里唱歌。________ (2)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________ (3)江山易改,本性难移。________ (4)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________ (5)这么可爱而精致的玩具,怎能不好好珍惜呢?________ (6)学好了语文,我们才会读书看报,才会写信写日记,才会写好作文。________ 三、判断题(共7题;共28分) 26.判断下面的句子是不是比喻句 (1)邱少云就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不动。 ( ) (2)看他的样子,好像有什么喜事似的。 ( ) (3)蜻蜓飞来飞去,小猫就像没看见似的。 ( ) (4)再也没有像马一样忠实的动物了。 ( ) (5)旧上海是冒险家的乐园。 ( ) 27.判断下列句子是不是比喻句 (1)是他们,在我童稚的心灵里播下美好的种子。 ( ) (2)几十年过去了,老师们的话仿佛还在我的耳边回响。 ( ) (3)我听得人迷,恍如身临其境。 ( ) (4)他一面走,一面伸手摸着衣袋,好像里边装着宝贝。 ( ) 28.“海伦不分昼夜,像一块干躁的海棉吮吸着知识的甘霖。”是一个拟人句。 ( ) 29.“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 ) 30.“海水向岸边奔来,像野马一样咆哮。”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 ) 31.“火炬树绽开的花朵比绿叶还多,一棵似一团火,一排似一片霞。”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 32.“他想,小狐狸也许在叫妈妈 —— 妈妈 —— 这小狐狸多可怜呀”这句话是心理描写。( ) 四、语言表达(共3题;共47分) 33.按要求写句子 (1)站在山头远远看去,村边那条清亮的小河像________。(改为比喻句) (2)天空中有一轮明月。(改为比喻句) (3)窗外,风吹翠竹,飒飒作响。(改为拟人句) (4)河水哗哗地流着。(改为拟人句) (5)寒风吹到脸上很痛。(改为夸张句) (6)树上的小鸟在唧唧 喳喳叫个不停,似乎在________(改为拟人句) (7)躺在草地上,望着变幻莫测的云朵打扮着蓝色的天幕,一会儿飘来了________;一会儿跑来了________;一会儿________。(排比句) (8)考场上静得很。(改为夸张句) (9)高粱成熟了。(改为拟人句) 34.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然后用这种修辞手法各写一句话 (1)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 ________ ________ (2)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________________ (3)其实,我有时间,工作麻烦一点儿又何必介意呢? ________________ (4)黄昏时分,风刚停,鹅毛般的大雪就纷纷扬扬地扑面而来。________________ 35.造句。 ①用一个拟人句写太阳升起。 ________ ②用一个比喻句写老师育人的辛勤。 ________ ③用关联词语造句。 一旦……就……:________ 尽管……却……: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D 【考点】修辞手法 【解析】【分析】①联想电脑的广告 一方面是说这个世界缺少不了联想这种行为 另一方面是说世界缺不了联想电脑这个品牌 这是典型的一语双关的广告创意。②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巧克力柔滑的口感比成丝绸划过身体的感觉。③把“新版面福瑞卡”当做人来描写,这是拟人。④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或意思相同的修辞方式。 故答案为:D 【点评】考查学生对常用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2.【答案】 A 【考点】修辞手法 【解析】【分析】本题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明白比喻这一修辞手法以及其作用。所谓“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A句不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没有喻体。 B句是比喻(明喻)的修辞手法,把风(本体)比作母亲的手(喻体)。 C句是比喻(明喻)的修辞手法,把高原(本体)比作黄绿错综的大毡子(喻体)。 D句是比喻(明喻)的修辞手法,把海燕(本体)比作黑色的闪电(喻体)。 故答案为:A 【点评】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答案】 C 【考点】修辞手法 【解析】【分析】A把“黄黄的麦子和青青的豆荚”当做人来描写,“在五月的和风中娴静的微笑。”是拟人句。B“桂子花开十里飘香。”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是夸张。 C“像”表猜测、估计,不是比喻词; D此句是用反诘的语气表达一个肯定的意思,答案已经蕴涵在问句中了,不需要对方来回答,是反问句。 故答案为:C 【点评】考查学生对常用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4.【答案】 B 【考点】修辞手法 【解析】【分析】A把“星星”当做人来描写,“快活地眨着眼睛”这是拟人句。B把“神舟”五号飞船比作“一条蜿蜒的苍龙”这是比喻句。C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这是夸张。D连用三个(有再……)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句子语气,这是排比。 故答案为:B 【点评】考查学生对常用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5.【答案】 D 【考点】修辞手法 【解析】【分析】本题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明白比喻这一修辞手法以及其作用。所谓“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A、B、C没有喻体,不是比喻;D把“瀑布”比作“银河”,是比喻句。 故答案为:D 【点评】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6.【答案】 A 【考点】修辞手法 【解析】【分析】本题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明白比喻这一修辞手法以及其作用。所谓“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A句不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没有喻体。B句是比喻(明喻)的修辞手法,把那又浓又翠的景色(本体)比作一幅青山绿水画(喻体)。C句是比喻(明喻)的修辞手法,把地中海(本体)比作“西方文明的摇篮”(喻体)。D句是比喻(明喻)的修辞手法,把燕子(本体)比作黑色的闪电(喻体)。 故答案为:A 【点评】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7.【答案】 B 【考点】修辞手法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连炉子里的火都冻住了。这句夸大“冷”程度。讲话时,话一出口就冻住了。“话”怎么能冻住呢?明显用了夸张手法。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点是修辞手法,注意先理解每种修辞手法的定义特点等,再结合语境进行分析。 8.【答案】 A 【考点】修 辞手法 【解析】【分析】例句:“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是个拟人句。 A、天空撒满快活地眨着眼的星星。是拟人句; B、蓝色的天空飘着浮云,像一块块红绸布。是比喻句; C、阅读室里安静得连针掉到地上的声音都听得见。是夸张句; D、红色象征着胜利,象征着光明,象征着希望。是排比句。 故答案为:A。 【点评】做修辞手法方面的题,首先了解每种修辞手法的定义及特点,然后结合句子进行分析其所用的修辞手法。本题先分析出例句所用的修辞手法。再从选择项中选出和例句用修辞手法一样的句子。 9.【答案】C 【考点】修辞手法 【解析】【分析】A正确,连用两个“留着”是反复。 B正确,“明月”对“清风”;“别枝”对“半夜”;“惊鹊”对“鸣蝉”; C错误,应是疑问句。 D正确,把“雷阵雨”比作“侠客在天上吼叫,喝醉了酒的诗人在云头朗诵”。 故答案为:C 【点评】考查学生对常用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10.【答案】 A 【考点】修辞手法 【解析】【分析】①说“侄儿宏儿——飞出;②“嘎子——竖起耳朵”⑥“敌人——夹着尾巴”都是拟物。③说“大粒沙石——生气”④“种子——不会悲观,决不会叹气”⑤“星星——在快活地眨眼睛”都是拟人。 故答案为:A。 【点评】考查学生对拟物、拟人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11.【答案】 C 【考点】修辞手法 【解析】【分析】本题意在考查学生拟人手法的掌握情况,题干“每一朵花都尽情绽放着笑颜,与阳光亲热。”是一个拟人句,把花儿比喻成了人。而A选项“爱心是一场洒落在久旱的土地上的甘霖。”是一个比喻句,本体为爱心,喻体为甘露。B选项“生活是什么?有人说生活如酒,有人说生活如水。”的修辞手法为设问。而C“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中把太阳比喻成了人。 故答案为:C 【点评】修辞手法在小学语文中的修辞方法中很重要,学生应该多进行练习,达到熟练辨别和运用。 12.【答案】 A 【考点】修辞手法 【解析】【分析】本题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明白比喻这一修辞手法以及其作用。所谓“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A句不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没有喻体。 B句是比喻(明喻)的修辞手法,把风(本体)比作母亲的手(喻体)。 C句是比喻(明喻)的修辞手法,把望不到边际的高原(本体)比作黄绿错综的大毡子(喻体)。 D句是比喻(明喻)的修辞手法,把海燕(本体)比作黑色的闪电(喻体)。 故答案为:A。 【点评】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13.【答案】 B 【考点】修辞手法 【解析】【分析】考查修辞方法,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学过的修辞方法,比较判断正误。 A 正确。B 错误 ,“红领巾”指代“少先队员”,是借代。 C正确。D正确。 【点评】考查学生对常用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二、填空题 14.【答案】 排比;拟人;比喻;反问 【考点】修辞手法,匆匆 【解析】【分析】①先用三个(有再……)结构相同、内容相关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句子语气,是排比。 ②把日子当做人来描写,“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使“日子”具有人的情感与行为,从而达到化抽象为具体的目的。2 ③把“过去的日子”比作“轻烟”,这是比喻。 ④是用反诘的语气表达一个肯定的意思,答案已经蕴涵在问句中了,不需要对方来回答,这是反问。 故答案为:①排比;②拟人;③比喻;④反问 【点评】考查学生对常用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15.【答案】 (1)比喻、排比 (2)反问 (3)排比、拟人 (4)比喻、拟人 (5)比喻 【考点】修辞手法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修辞方法知识。小学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反问、排比等。 故答案为:⑴比喻、排比;⑵反问;⑶排比、拟人;⑷比喻、拟人;⑸比喻。 【点评】修辞方法是语文考试中的必考题目,要求学生在平时学习中多加积累,多理解,多运用。 16.【答案】 (1)夸张 (2)拟人 (3)比喻 (4)排比 (5)反问 (6)夸张 (7)拟人、排比 (8)比喻 (9)比喻 【考点】修辞手法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修辞方法。(1)把一个人说成豆粒那么大,用了夸张手法。(2)把蝴蝶人物化。(3)本小题把学习比作钻探石油,属于比喻。(4)一年之计,十年之计。终身之计三个相同句式排列,运用的是排比手法。(5)反问语气。(6)用手就可以摘到天上的星星,夸张手法。(7)把鸟儿、花儿、小草人物化,同时又属于排比,(8)把老师打比方成园丁,(9)把学习比作逆水行舟。 故答案为:⑴夸张;⑵拟人;⑶比喻;⑷排比;⑸反问;⑹夸张;⑺拟人、排比;⑻比喻;⑼比喻 【点评】修辞方法是小学语文必考项目,小学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排比、反问、夸张等,在平时学习中要注意学会正确的区分方法。 17.【答案】 是;否;否;是;是 【考点】修辞手法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比喻的修辞方法。 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本质不同而又有相似点的事物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的修辞格,格式通常为“本题+比喻词+喻体”,(1)把邱少云比喻成千斤巨石,(2)没有喻体,(3)没有喻体,(4)用马来比喻忠实的朋友,(5)把旧上海比喻成冒险家的乐园。 故答案为:是;否;否;是;是。 【点评】比喻句是小学语文考试中的重点考查项目,这类题目要求学生在解答中注意分清本体和喻体是两种不同类别的事物。有“好像”“像”“是”一类词的句子,不一定都是比喻句,关键要看句子里是不是在打比方。 18.【答案】 排比;拟人;借代 【考点】修辞手法 【解析】【分析】①连用三个(难忘……)结构相同、内容相关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句子语气,这是排比。②把“风雨、青松”当做人来描写,使“风雨、青松”具有人的情感与行为,从而达到化抽象为具体的目的,这是拟人。③不直接说出要说的“少先队员”,而借用与它有密切关系的“红领巾”来代替,这是指代。 故答案为:排比;拟人;借代。 【点评】考查学生对排比、拟人、借代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19.【答案】排比;拟人 【考点】修辞手法 【解析】【分析】①连用三个(有再……)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句子语气,这是排比句。 ②把“毛竹”当做人来描写,使“毛竹”具有人的情感与行为(不向残暴低头,不向敌人弯腰),从而达到化抽象为具体的目的。这是拟人句。 故答案为 :①排比;②拟人。 【点评】考查学生对排比、拟人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20.【答案】C;B;A 【考点】修辞手法 【解析】【分析】①本题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明白拟人这一修辞手法以及其作用。所谓“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使“物”具有人的情感与行为,从而达到化抽象为具体的目的。本诗正是运用了这一修辞手法来写大树,使大树具有人的情感与行为。②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中华泰山,天下泰安。是对偶。③连用四个“中国梦……”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句子语气,是排比句。 故答案为:C;B;A。 【点评】考查学生对拟人、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21.【答案】(1)眉目 (2)臂膀 (3)手足 (4)心肝 (5)耳目 【考点】修辞手法 【解析】【分析】本题的目的是引导学 生明白比喻这一修辞手法以及其作用。所谓“比喻”,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具体填那个词语,要结合语境来分析。 故答案为:(1)眉目;(2)臂膀;(3) 手足;(4)心肝 ;(5)耳目。 【点评】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22.【答案】(1)有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叫 ;演唱家一样正在欢唱着 (2)树上的石榴,羞红了脸,有的还咧开嘴。 (3)这山中的一切都是我的朋友。 ;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这不就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考点】修辞手法,句式转换 【解析】【分析】(1)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2)本题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明白拟人这一修辞手法以及其作用。所谓“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使“物”具有人的情感与行为,从而达到化抽象为具体的目的。 (3)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如下:第一步:问号改为句号;第二步:删掉疑问词比如:“难道…吗?”和“怎能……呢?”等。第三步:否定改为肯定,肯定改为否定。 故答案为:(1)有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叫;演唱家一样正在欢唱着。(2)树上的石榴,羞红了脸,有的还咧开嘴。(3)这山中的一切都是我的朋友。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这不就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点评】(1)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2)考查学生对拟人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3)掌握反问句改陈述句方法,平时多练,做这道题不难。 23.【答案】(1)拟人;课本叫着我的名字,铅笔对我点头致意。 (2)拟人;你如同一位知识渊博学者。 【考点】修辞手法 【解析】【分析】本题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明白拟人这一修辞手法以及其作用。所谓“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使“物”具有人的情感与行为,从而达到化抽象为具体的目的。 故答案为:(1)拟人;课本叫着我的名字,铅笔对我点头致意。(2)拟人;你如同一位知识渊博学者。 【点评】考查学生对拟人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24.【答案】(1)拟人 (2)拟人 (3)夸张 (4)比喻 (5)反问 【考点】修辞手法 【解析】【分析】(1)从描写地球无私,可以看出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2)说瀑布垂下了头,使用了人物描写的方法,可以判断出是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3)桂花虽然香,但是可以飘十里,这个是夸张的手法。 (4)把地球比喻成宇宙中的一叶扁舟,这是比喻的手法。 (5)这个比较简单,读句子不难发现这是个疑问句,所以用的是反问的手法。 故答案为:(1)拟人;(2)拟人;(3)夸张;(4)比喻;(5)反问。 【点评】修辞手法是为提高表达效果,用于各种文章或应用文,在语言写作时表达方法的集合。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反问、夸张、排比、设问等。 25.【答案】(1)拟人 (2)比喻和拟人。 (3)对比 (4)比喻 (5)反问 (6)排比 【考点】修辞手法 【解析】【分析】(1)本题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明白拟人这一修辞手法以及其作用。所谓“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使“物”具有人的情感与行为,从而达到化抽象为具体的目的。本题正是运用了这一修辞手法来写青蛙当做人来描写,使青蛙具有人的情感与行为。 (2)比喻和拟人。“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比喻,把地球比作“母亲”和“摇篮”。 “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是拟人,“和蔼可亲”是人具备的性格特点。 (3)对比,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本题正是运用了这一修辞手法把“江山”与“本性”对比。 (4)把“眼神”比作“潭水”是比喻; (5)是用反诘的语气表达一个肯定的意思,答案已经蕴涵在问句中了,不需要对方来回答,是反问句。 (6)连用三个(才会……)结构相同内容相关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句子语气,是排比句。 故答案为:(1)拟人;(2)比喻和拟人;(3)对比;(4)比喻;(5)反问;(6)排比。 【点评】考查学生对常用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三、判断题 26.【答案】(1)1 (2)0 (3)0 (4)0 (5)1 【考点】修辞手法 【解析】【分析】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1)是比喻(明喻)的修辞手法,把邱少云(本体)比作千斤巨石(喻体)。(2)句不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没有喻体。(3)句不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没有喻体。(4)句不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没有喻体。(5)是比喻(明喻)的修辞手法,把旧上海(本体)比作冒险家的乐园(喻体)。 【点评】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27.【答案】(1)1 (2)0 (3)0 (4)0 【考点】修辞手法 【解析】【分析】(1)是他们,在我童稚的心灵里播下美好的种子。这句话是比喻句,把心灵比喻成土地。把他们做的某件事比喻成种子。 (2)几十年过去了,老师们的话仿佛还在我的耳边回响。这句话不是比喻句,不要看见有比喻词“仿佛”,比喻句一定要有本体和喻体,这句是没有“喻体”的。 (3)我听得人迷,恍如身临其境。这句话不是比喻句,不要看见有比喻词“如”,比喻句一定要有本体和喻体,这句是没有“喻体”的。 (4)他一面走,一面伸手摸着衣袋,好像里边装着宝贝。这句话不是比喻句,不要看见有比喻词“好像”,比喻句一定要有本体和喻体,这句是没有“喻体”的。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修辞手法比喻。通俗的说,比喻句就是打比方,就是根据联想,抓住不同事物的相似之处,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打比方的事物)。 28.【答案】错误 【考点】修辞手法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修辞方法中拟人的手法的应用情况 ,拟人修辞方法,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 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拟人这种修辞手法在小学语文中的修辞方法中很重要,学生应该多进行练习,达到熟练辨别和运用。 29.【答案】错误 【考点】修辞手法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修辞方法中夸张的手法的应用情况,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用言过其实的方法,突出事物的本质,或加强作者的某种感情,强调语气,烘托气氛,引起读者的联想。 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夸张这种修辞手法在小学语文中的修辞方法中很重要,学生应该多进行练习,达到熟练辨别和运用。 30.【答案】错误 【考点】修辞手法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修辞方法中夸张的手法的应用情况,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用言过其实的方法,突出事物的本质,或加强作者的某种感情,强调语气,烘托气氛,引起读者的联想。题中把“海水”比喻成了“野马”。应该是一个比喻句。 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夸张这种修辞手法在小学语文中的修辞方法中很重要,学生应该多进行练习,达到熟练辨别和运用。 31.【答案】错误 【考点】修辞手法 【解析】【分析】排比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通常是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句子语气。句中只用了两个 “一排……”不能构成排比。故选错误。 【点评】考查学生对排比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2.【答案】正确 【考点】修辞手法,金色的脚印 【解析】【分析】心理描写是指在文章中,对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中的心理状态、精神面貌和内心活动进行的描写。是作文中表现人物性格品质的一种方法。最常用的是描写人物的内心独白,写出人物的所思所想,让人物一无遮掩地吐露自己的心声,说出他的欢乐和悲伤、矛盾和愁郁、忧虑和希望,使读者穿透人物外表,看到人物的内心世界。同时也 突出文章的中心或表明人物的品质或情感。如“他想,小狐狸也许在叫妈妈 —— 妈妈 —— 这小狐狸多可怜呀”这句话是心理描写。故选正确。 【点评】掌握什么是心理描写。要求平时阅读时会分辨,写作时会应用。 四、语言表达 33. ⑴一条飘带;⑵天上的明月像一个大圆盘;⑶窗外风吹着青翠的绿竹, 飒飒的唱着歌儿。 ⑷河水唱着歌儿,哗哗地流着。 ⑸寒风吹在脸上,刀割一般的疼。⑹唱歌。⑺一块棉花糖,一只小羊,跳来了一只小兔子。⑻考场上静的可以听见自己的呼吸声。 ⑼ 高粱笑红了脸 【考点】修辞手法,句式转换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修辞方法知识。小学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反问、排比等。 故答案为:⑴一条飘带;⑵天上的明月像一个大圆盘;⑶窗外风吹着青翠的绿竹, 飒飒的唱着歌儿。 ⑷河水唱着歌儿,哗哗地流着。 ⑸寒风吹在脸上,刀割一般的疼。⑹唱歌。⑺一块棉花糖,一只小羊,跳来了一只小兔子。⑻考场上静的可以听见自己的呼吸声。 ⑼ 高粱笑红了脸 【点评】修辞方法是语文考试中的必考题目,要求学生在平时学习中多加积累,多理解,多运用。 34.【答案】(1)拟人 ;蜡烛上的火光欢快地舞蹈着。 (2)设问 ;北大荒你不喜欢吗?喜欢,它物产丰富、景色秀丽,让人流连忘返。 (3)反问 ;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 (4)比喻 ;那雪,就如白玉,铺满了大地,让你感觉来到了天界。 【考点】修辞手法,语言表达 【解析】【分析】(1)“她俩”指的是小女孩和奶奶,说“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这是拟人中的拟物。 (2)先提出问题(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然后紧接着回答(她终于抽出了一根。)是设问句。 (3)是用反诘的语气表达一个肯定的意思,答案已经蕴涵在问句中了,不需要对方来回答,是反问。 (4)把“大雪”比作“鹅毛”是比喻。 故答案为:(1)拟人:蜡烛上的火光欢快地舞蹈着。 (2)设问:北大荒你不喜欢吗?喜欢,它物产丰富、景色秀丽,让人流连忘返。 (3)反问: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 (4)比喻:那 雪,就如白玉,铺满了大地,让你感觉来到了天界。 【点评】考查学生对常用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5.【答案】太阳慢慢爬上山头。 ;老师象园丁一样辛勤的培育我们。 ;事前不作好准备,一旦出了问题就难免张惶失措。 ;尽管天气炎热,考生们却依然精神抖擞。 【 考点】修辞手法,语言表达 【解析】(1) 本题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明白拟人这一修辞手法以及其作用。所谓“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使“物”具有人的情感与行为,从而达到化抽象为具体的目的。 (2)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3)考查关联词语的运用,一旦……就……(条件关系)、尽管……却……(转折关系) 故答案为:(1)太阳慢慢爬上山头。(2)老师象园丁一样辛勤的培育我们。(3)一旦……就……:事前不作好准备,一旦出了问题就难免张惶失措。尽管……却……:尽管天气炎热,考生们却依然精神抖擞。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说完整的话,学生在平时多读课文,养成熟练的语感。 |
|
来自: 当以读书通世事 > 《070-语文(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