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铜带流甗

 Michael430 2019-03-17

甗为古代蒸器,由两部分组成,上为甑,盛米,下为鬲(或釜),盛水,中有箅,通蒸汽,使用时置于火上,将鬲(或釜)中之水烧开,利用蒸汽将甑中之米蒸熟。甗的器体有上下一体的,亦有上下两体可分合二为一的,石器时代有陶甗,至商代始现铜甗。

19793月镇江丹徒谏壁粮山大队出土一件青铜带流甗。器体为合体式,上为甑,下为三足釜,口沿凸出一圈可以承盖,两旁鼓出双耳,上扣两个吊链,腹上有凸弦纹三道,釜作扁圆形,三短蹄足,在甑釜相接的内部有八个凸出的半圆形托,用以托箅,外部有一注水口。釜底有很厚的烟炱痕迹,器盖和箅均无,可能属于竹木制品,已腐烂无存。

由其耳上之吊链、注水管(或流)及短矮之釜足来看,此甗当系悬吊使用,这种推测基于下述理由(1)吊链必起悬吊作用,否则形成虚设;(2)釜足过于矮小,若置于地上,离火太近,火力势必太弱,而悬吊使用则可增强火力。(3)置于地上也好,悬吊使用也好,笨重的青铜器都存在一个注水倒水的问题,与其吃力的搬动器物,不如设计注水孔(流)来得方便,既可事先直接由器口注水,又可中途在孔中添水,也可直接通过注孔直接将剩水倒出,使用时,后者只需将器身荡开一个小角度即可。从这种意义上来说,该处把孔称为流更为恰切,它更可能是为倾倒剩水而设计的,这样可免去上下搬动器物。

本地区青铜甗出土较少,同样器形仅见于江苏六合程桥三号墓,可谓设计科学合理,巧夺天工。春秋晚期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