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玻璃爱好者必看!元明琉璃集萃

 睫毛上的风尘 2019-03-17
图片地址1
綠色琉璃璧(元代)

作品名:綠色琉璃璧


作品年代:元


技法:範鑄/陽刻


尺寸:徑5.3 內徑1.3cm

 

典藏:台湾国立历史博物馆

 
說明與詮釋:
玻璃璧是使用中國古代傳統壓模工藝製造,故目前所見的玻璃璧絕大多數為有紋飾的一面光滑並有光澤,另一面則粗澀無光。

 

古代中國玻璃多為高鉛鋇屬性,形成不透明或半透明的效果,此為古代中國對玉器的重視,不僅竭力尋求天然玉,也努力地仿製人造玉。

图片地址1
玻璃圭(元)

玻璃圭,1964年江苏省苏州市张士诚父母合葬墓出土,江苏省苏州市博物馆藏。

 

纵42.6厘米、横6.5厘米、厚1厘米,重量为1.275克。圭是礼器,“诸侯朝王以圭,朝后以璋,”器形上尖下方,中有脊。圭呈青翠色,光泽滋润,细腻洁净,略有气孔,具有玉质感,起初被误认为玉器,后经专家鉴定,确认是琉璃器,是迄今我国发现的尺寸最大而且最重的古琉璃器,且质地纯净,反映了我国古代的琉璃制作工艺已有很高水平,是极为罕见的珍品。

图片地址2
玻璃莲花盏拖(元)

玻璃莲花盏托



玻璃


盏高4.8厘米,口径8.6厘米;托高1厘米,口径12.5厘米


甘肃省博物馆

 

元代,传统陈设品和仿古玻璃器的数量开始增多,为明清之际陈设实用玻璃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此件盏托出土于甘肃省漳县汪世显家族墓葬第二十号墓中,盏与托各一件,其中盏由普蓝色玻璃制成半透明,口、腹部为七瓣莲花式,底为假圆足,底心微内凹,以尖锐的莲瓣尖组成口,整个器型仿佛一朵正在盛开的莲花;托的内圈为八边形,斜内凹,口沿稍扬起,作八瓣莲花状,瓣尖亦尖锐,平底,颜色比盏略浅。
 

此套盏、托以模铸法成型,但其体内均有大量的气泡;尖锐的瓣尖成为其造型上区别于后代的一大特点;其器型较大,制作精巧,色彩艳丽,不愧为元代玻璃器皿中的稀世珍品。

图片地址1
玻璃带板(明)
玻璃带板(明) 长9厘米,宽6厘米,1978年江苏省扬州市梅花岭史可法衣冠冢出土,江苏省扬州市博物馆藏。 
图片地址1
明代琉璃珠
明代琉璃珠 
图片地址1
大报恩寺琉璃宝塔-琉璃拱门构件

大报恩寺琉璃塔】

    琉璃塔是大报恩寺建筑群中最耀眼的一颗明珠。它在五百多年前就已举世闻名,明代永乐皇帝赐封共为 “ 第一塔 ” ,欧洲人称它为世界奇观,它是 “ 南京之表征 ” 和国外来华游客、商人、传教士欲瞻仰之塔。

    被誉为 “ 中国之人古董,永乐之大窑器 ” 的大报恩寺琉璃塔,其外观全部是白瓷砖和五色琉璃瓦。白瓷砖嵌于塔的外壁,每块瓷砖中央都有一尊佛像。据载每层所有砖数相等,只是体积自下而上逐层递减。每层塔楼的层面覆盖,栏杆和拱门,均用五色琉璃构件,其中黄绿相间的拱门上,飞天、雷神、狮子、白象、花卉等图案,造型生动,色彩绚丽,制作精美。塔顶和每层飞檐下都垂悬金铃鸣铎,共计 152 只,门侧、塔心置篝灯 140 盏,百名少年日夜值守,每天耗油约 31 千克,号称长明灯。入夜,如火龙悬挂,华灯耀月,数十里外可见。明清两代,这里香火兴旺,游人不绝。

    清康熙皇帝南巡时曾登临此塔,并赋诗赞之:“涌地千寻起,摩霄九级悬。琉璃垂法相,翡翠结香烟。缔造人工巧,流传世代迁。旷然弥远望,万象拱诸天。”清乾隆皇帝登临此塔,亲自题写九级匾联,依次为:真人觉路;化成资备;舍卫庄严;无际丹梯;揽妙鬘云;心游万仞;空中风涛;手扪星斗;无上发轮。

    中国历史上这一举世无双的琉璃宝塔,雄峙在金陵城外达四百多午之久,可惜在 1856 年毁于兵燹。如今在大报恩寺旧址,只能寻得殿宇一进以及体制崇宏的巨碑一方,碑额高达 1.50 米,上面书 “ 敕赐大报恩寺”,其中 “ 敕赐”二宇已经剥离,碑身高达 5 米,碑文已漫漶难读。

    大报恩寺所有琉璃物件大都产于雨花台四部芙蓉山、眼香庙,窑岗村—带,当时七十地在窑,有技术工匠达一千七百多名,成为明初南京琉璃制品生产基地。遗憾的是大报恩寺和琉璃宝塔这些宏伟建筑今世人已无法看到。其覆瓦之式、雕绘之纹只能在南京市博物馆中看到部分琉璃构件。另,当年英国侵略军在签订《南京条约》后曾多次登上宝塔窃取塔上琉璃砖瓦多块,现存英国博物馆内。

图片地址1
大报恩寺琉璃宝塔构件

大报恩寺琉璃塔】

    琉璃塔是大报恩寺建筑群中最耀眼的一颗明珠。它在五百多年前就已举世闻名,明代永乐皇帝赐封共为 “ 第一塔 ” ,欧洲人称它为世界奇观,它是 “ 南京之表征 ” 和国外来华游客、商人、传教士欲瞻仰之塔。

    被誉为 “ 中国之人古董,永乐之大窑器 ” 的大报恩寺琉璃塔,其外观全部是白瓷砖和五色琉璃瓦。白瓷砖嵌于塔的外壁,每块瓷砖中央都有一尊佛像。据载每层所有砖数相等,只是体积自下而上逐层递减。每层塔楼的层面覆盖,栏杆和拱门,均用五色琉璃构件,其中黄绿相间的拱门上,飞天、雷神、狮子、白象、花卉等图案,造型生动,色彩绚丽,制作精美。塔顶和每层飞檐下都垂悬金铃鸣铎,共计 152 只,门侧、塔心置篝灯 140 盏,百名少年日夜值守,每天耗油约 31 千克,号称长明灯。入夜,如火龙悬挂,华灯耀月,数十里外可见。明清两代,这里香火兴旺,游人不绝。

    清康熙皇帝南巡时曾登临此塔,并赋诗赞之:“涌地千寻起,摩霄九级悬。琉璃垂法相,翡翠结香烟。缔造人工巧,流传世代迁。旷然弥远望,万象拱诸天。”清乾隆皇帝登临此塔,亲自题写九级匾联,依次为:真人觉路;化成资备;舍卫庄严;无际丹梯;揽妙鬘云;心游万仞;空中风涛;手扪星斗;无上发轮。

    中国历史上这一举世无双的琉璃宝塔,雄峙在金陵城外达四百多午之久,可惜在 1856 年毁于兵燹。如今在大报恩寺旧址,只能寻得殿宇一进以及体制崇宏的巨碑一方,碑额高达 1.50 米,上面书 “ 敕赐大报恩寺”,其中 “ 敕赐”二宇已经剥离,碑身高达 5 米,碑文已漫漶难读。

    大报恩寺所有琉璃物件大都产于雨花台四部芙蓉山、眼香庙,窑岗村—带,当时七十地在窑,有技术工匠达一千七百多名,成为明初南京琉璃制品生产基地。遗憾的是大报恩寺和琉璃宝塔这些宏伟建筑今世人已无法看到。其覆瓦之式、雕绘之纹只能在南京市博物馆中看到部分琉璃构件。另,当年英国侵略军在签订《南京条约》后曾多次登上宝塔窃取塔上琉璃砖瓦多块,现存英国博物馆内。

图片地址1

图片地址1

琉璃镂空三彩龙凤纹薰炉(元代)

名  称: 琉璃镂空三彩龙凤纹薰炉
制造年代: 元
材  料: 玻璃
收 藏 地: 首都博物馆

介  绍:
玻璃制品因其本身的透明度、光泽度或者用料和制作方法不同而有多种名称,琉璃即其名称之一。琉璃较一般意义上的玻璃而言,透明度略低。琉璃业在元代较为发达,尤以建筑琉璃饰件为甚。

图中所示炉炉顶为博山形制,在嶙峋的山石之间盘绕一龙,炉有两直耳。炉腹圆鼓镂空,有透雕凤纹饰,炉腹下承三兽形足。该炉为琉璃三彩器,色彩斑斓绚丽,艺术感染力强。

北京市政府在2004年奥运会期间,在雅典举办了《帝王之都———北京文物珍宝展》,全面展现北京辉煌的历史以及介绍中国瑰丽的艺术珍宝。北京首都博物馆、北京艺术博物馆和北京十三陵定陵博物馆分别甄选出最具中国文化特色和传统工艺的代表性作品101件套,包括青铜器、金银器、玉器、瓷器、丝织品和文人书画。这件琉璃三彩龙凤纹熏炉,为北京元大都遗址出土的标志性器物展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