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ACC.19|王建安:急性失代偿性心衰患者及早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带来更多获益——PIONEER-HF...

 浪迹天涯soyxqc 2019-03-18

ACC 2019

New Orleans


导语

在ACC2019年会上,来自杜克大学的Adam DeVore教授发表了PIONEER-HF开放标签延长期研究结果。结果显示,随机双盲阶段(1~8周)后开放标签延长4周治疗,依那普利组换用沙库巴曲缬沙坦,其NT-proBNP浓度水平明显降低,降幅达35.8%(-30.6~-40.7),但仍高于持续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组;12周的严重临床事件复合终点发生率(死亡率、心衰住院率及左心室辅助装置植入率)也仍然是持续用沙库巴曲缬沙坦组更低。

该研究结论强化PIONEER-HF研究随机双盲试验阶段的结果,进一步证实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能够持续降低HFrEF患者NT-proBNP浓度。针对该研究结果,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联手医映TV特别邀请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王建安教授进行现场解读。

ACC.19 王建安教授现场解读视频

1研究回顾

2018年AHA会上公布的PIONEER-HF随机双盲试验结果,显示HFrEF患者在院内8周的时间里,无论是NT-proBNP浓度的降低,还是严重临床事件的次要复合终点,沙库巴曲缬沙坦组均优于依那普利组。

图1:PIONEER-HF试验随机双盲阶段(1~8周)的结果

2研究结果

ACC2019公布的最新研究是在PIONEER-HF试验随机双盲阶段后,启动开放标签试验,将依那普利组患者换用沙库巴曲缬沙坦(转换组),与持续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的一组进行延长观察,时间为4周。可以看到,在8到12周的开放标签阶段,转换组患者的NT-proBNP降幅远超过此前的1到8周,下降了35.8%;持续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的患者,NT-proBNP浓度则仍在持续下降,且整体下降水平高于转换组。


图2:PIONEER-HF试验开放标签阶段(8~12周)的结果

NT-proBNP浓度变化

此外,严重临床事件的次要复合终点包括死亡率、心衰住院率及左心室辅助装置植入率,持续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组仍保持了随机双盲试验阶段的良好表现,始终低于转换组。因此,延长研究进一步证实早期使用沙库巴曲缬沙坦,可使HFrEF患者在安全性、耐药性等方面有更好的保障,避免出现一系列不利预后的复合事件,从而得到持续而稳定的临床获益。

 

图3:PIONEER-HF试验开放标签阶段(8~12周)的结果

死亡率、心衰住院率、LVAD植入率

3研究解读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王建安教授在ACC2019科学年会现场,针对PIONEER-HF开放标签延长期研究进行解析。他表示,本研究给我们的启示在于,ADHF急性期稳定以后,院内及早启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应该越早越好,患者能够更早并长期获益。

为胸痛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