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六首儿科鼻祖经典方剂的临床应用

 369蓝田书院 2019-03-18

今天推荐董廷瑶先生的《幼科撷要》这本书,儿科经典之作,摘选其应用儿科鼻祖钱乙方的应用经验。

——by忘小忧

一、导赤散

本方治疗心经实热

《直诀》云:“治小儿心热,视其睡,口中气温,或合面睡,及上窜咬牙,皆心热也》。”

方由生地,木通、竹叶、甘草组成。

方中生地凉心血、竹叶清心气、木通降心火、甘草清热泻火,以共导丙丁之火,由水道而出。故能清心火、利小便,上治口疮口糜,下疗小便短赤刺痛。

董师善用本方治疗新生儿、婴儿胎火所致之板牙、马牙、鹅口、蒂丁、重舌、木舌及在髙热之后,继发之口腔粘膜及舌边舌面糜烂齿龈红肿等症。

心火较盛,可加黄连、山栀

小便急数刺痛,可加茅根、车前、滑石、葵子之类;

烦躁夜吵者,可加钩藤、硃茯神、朱灯心、龙齿

苔腻而属湿火者,每去生地

例:韩某,女,10月。1月19日一诊。

心胃火浮,舌红而绛齿龈红肿糜烂,叫扰不安,腹满胀气,胃纳不佳,大便坚硬,小便短赤,感冒发热初起,尚有流涕咳嗽。

治以泻火为急,拟导赤散加味治之。

川连1.5克,制军4.5克,淡竹叶6克,大生地6克,甘草梢3克,桑叶6克,薄荷3克(后下),杏仁6克,竹茹6克,木通3克。五剂。

1月26日二诊:心胃火降,舌红龈肿糜烂已瘥,夜吵渐安,大便转调,小溲通长,胃纳稍动,咳嗽有痰仍见,治宜清化。

桑叶6克,象贝6克,杏仁6克,陈皮3克,竹茹6克,黄连1.5克,钩藤6克(后下),淡竹叶6克,硃灯芯三扎。六剂。

按:本症属心胃里热,实火上炎。舌为心苗,龈为胃络,心胃火热上攻,则舌绛龈烂,用导赤散清心泻火,加黄连以泻心火,加制军以泻下泄热。二便既通,火热即降,口腔疾患迅即乎复。至于兼见风热咳嗽,而用桑叶,薄荷疏敢风热,杏仁、竹茹化痰止咳,乃随症加味,炅活配伍耳。

二、泻白散

本方主泻肺热

《直诀》谓“治小儿肺盛,气急喘嗽”

方由桑白皮、地骨皮、甘草、粳米组成。

桑白皮行水降火,泻肺气之有余,除痰止嗽,能利二便而疗热渴;地骨皮寒泻肺中伏火,淡泄肝肾之虚热,凉血退蒸;甘草泻火而益脾,粳米清肺而补胃。本方能治肺火皮肤蒸热,寒热,日晡尤甚,喘嗽气急。

肺热重者加条芩、知母

咳多百部、紫菀

痰多二陈、三子、象贝之类,随症而施。

例:顾某,男,5岁。5月11日诊。

有哮喘史一年多,近日不喘,但咳嗽阵作,夜间为剧,痰粘阻结咯吐不爽,二便尚可,舌红苔少

肺热气逆,治以泻白散加减:

桑白皮9克,地骨皮9克,生甘草3克,粳米30克(包),川贝6克,陈皮3克,杏仁6克,款冬花9克,冬瓜子9克。七剂。药后其咳即愈。

按:本例为肺气实热而致咳嗽,尤因火伏营分,则夜咳为甚。用泻白散泻肺降逆,清泄伏火;加川贝、款冬润肺止咳;陈皮、杏仁、冬瓜子化痰止咳,辅佐了本方的降逆化痰之功,故药后即愈。

三、补肺阿胶散

本方补肺降火

《直诀》以治“小儿肺虚,气粗喘促”

阿胶、马兜钤、大力子、杏仁、甘草、糯米组成。

主治肺虚有火,嗽无津液而气哽者。此因火盛则阴亏,液少则气哽。方中马兜铃清肺降火,李时珍谓非取其补肺,取其清热降气,并能涌吐痰浊。大力子利膈滑痰,杏仁润燥散风,阿胶滋阴养肺,土为金母,加入甘草、糯米,补益脾胃,肺金自安,气顺则不哽,液充则火退而嗽宁矣。

本方适用于久咳不愈痰咯不畅舌红少苔脉象细数之症。

常可加沙参、二冬、百合、石斛、紫菀、款冬、桑皮、川贝之属。

面白形软,肺虚易汗,为肺气已虚,卫阳不固,可加太子参、黄芪等品。

例:史某,男,10岁。2月2日一诊。

咳嗽痰多已二、三个月痰稠黄绿,咯吐不畅,稍动即易出汗,咽干喜饮,纳食尚佳,二便正常,舌红苔薄而燥

此为痰热久郁,肺阴已伤。

治以补肺阿胶法。

南沙参10克,桑叶皮各9克,枇杷叶9克(包),川贝4.5克,百合3克,马兜铃9克,阿胶9克(烊冲),甘草3克,杏仁6克,蛤粉3克。六剂。

2月9日二诊:药后呕出痰涎颇多,早晨咯出白痰,咳嗽已瘥,胃纳较佳,尚觉口渴,动则汗出,舌红苔少,再继前法。

麦冬9克,五味子3克,北沙参9克,马兜铃9克,阿胶9克(烊冲),糯米30克(包),大力子9克,甘草3克,蛤粉9克,杏仁6克。七剂,其症即愈。

按:本例为肺阴不足,痰火结滞,故用补肺阿胶汤养阴清热,润燥止咳,加沙参、百合补肺养阴,杏仁、蛤粉、枇杷叶、川贝清润止咳;桑叶、桑皮泄热降逆。药后呕痰,乃马兜铃之宣肺涌痰之效。董师擅用之,而每使痰火一吐而平。二诊时肺火渐清,肺之气阴仍虚,故以补肺阿胶合生脉散而收全功。

四、益黄散

本方主以补脾

钱乙谓:“治脾胃虚弱及治脾疳腹大身瘦。”

方由青皮、陈皮、丁香(一方用木香)、煨诃子、甘草组成。主治小儿脾胃虚弱,寒湿不化之呕吐、泄泻。

方中青皮、陈皮理气燥湿,丁香温中止呕,诃子涩肠止泻,甘草益气和中,共奏理气温中,平呕止泻之效。

董师对小儿因脾胃虚寒夹湿所致的呕吐泄泻“蒂丁哯乳”以益黄散为主,化裁治疗,用之辄效。

虚寒较显者,合理中

夜间吵烦者加钩藤、龙齿

气滞腹满者加枳壳、木香

挟热象者,加川连、制军等。

例:虞某,男,9月15日一诊。

半年来,咳嗽痰多,夜间咳甚,大便泄泻日下四、五次,状似水样纳食呆滞,面色萎黄,低热不清小溲尚长,舌苔白薄腻

脾虚胃弱,中焦寒湿。

病情复杂,先拟钱氏益黄散加味。

陈皮3克,紫丁香1.5克(后下)。煨河子6克,青皮6克,煨木香3克,焦白术9克,生甘草3克,炮姜1.5克。伍剂。

9月22日二诊:低热退净,便泄已和,咳嗽痰多,胃口不开,脾气初复,痰湿未尽,治以化痰止咳。二陈汤加百部、紫菀等五剂而愈。

按:该例病孩,为脾肺两虚之证。盖土为金母,脾土不健,肺虚难复,近又泄泻水样,故先以益黄散温化寒湿,理气止泻,加白术、炮姜加强温中健脾之力,药后脾土得健,泄泻得止,再治痰咳,则肺气易复,此亦补土生金之意也,病情虽复杂,但明药得法,亦应手得效。

例:巩某,女,4月。10月27日一诊。

吐噁频多,并见咳嗽,腹满胀气,大便不畅,夜眠不安,啼哭易醒,舌苔厚腻。胃有积滞,先用蒂丁压法,再拟和中调气。

益黄散加减主之。

钧藤6克(后下),姜炒川连1.5克,制军3克,紫丁香1.5克(后下),广木香3克,青皮6克,陈皮3克,炒枳壳6克,川朴3克。伍剂。

11月3日二诊:呕吐已止,尚有回乳,大便已调,仍有咳嗽,舌苔已薄,口气臭浊,胃气未和,再以调中,予二陈汤加竹茹、杏仁、姜川连、钩藤等五剂而痊。

按;本例因里有积滞,中下不和,寒热夹杂,胃气上逆所致,以益黄散为主辛香温运,降逆止呕。(蒂丁高起,椐董师家传经验,常为吐哯不愈之原因,故以手法压之。)

本例因大便不畅,故去诃子之涩,而用制军之通,且除留饮宿食,因呕吐故不用甘草之甘,加枳壳,川朴理气宽中,姜炒川连和胃止呕,钩藤平肝定惊,全方合用,积滞渐消,中下得和而病除矣。此为益黄散之变法,亦可窥见董师灵活化裁之深厚功力。

五、七味白术散

主以健脾

《直诀》:“治脾胃久虚,呕吐泄泻,频作不止,精液苦竭,烦渴躁,但欲饮水,乳食不进,羸瘦困劣,因而失治,变成惊痫,不论阴阳虚实并宜服。”

方由党参、白术、茯苓、霍香叶、木香、葛根、甘草组成。

党参补中益气,扶脾养胃,白术苦温,燥脾补气;茯苓甘淡,渗湿泻热;甘草甘平,和中益土;葛根解热生津,升提止泻,藿香叶芳香化温;木香调气畅中。适用于脾虚身热泄泻,和泄泻烦渴之症,亦常用于体虚小儿,感邪便泄之症。

例:葛某,男,18月。11月3日一诊。

脾胃素虚,常见便泄,近日泄泻又作,便下溏薄,腹部稍胀,胃口不开,昨有新感,鼻塞流涕,稍有咳嗽,舌苔薄润。

虚体受邪,治以调扶疏解,七味白术散加减。

葛根6克,防风6克,广木香3克,焦白术9克,炒党参9克,白茯苓9克,清甘草3克,苏梗9克,桔梗4.5克,炒枳壳6克。六剂,药后便泄、感冒均愈。

按:本例病孩脾虛泄泻,并有新感,选用七味白术散加减,舌苔薄润,则内无湿浊,故不用藿香,方中四君扶中健脾;木香,枳壳理气消胀;葛根、防风、苏叶梗、桔梗疏解祛邪,表里兼顾,其病即愈。

六、六味地黄丸

滋阴补肾之方。

《直诀》:“治肾怯失音,囟开不合,神不足,目中白睛多,面色㿠白等症”

本方由熟地黄、山萸肉、山药、泽泻、牡丹皮、白茯苓组成。

治肝肾不足,真阴亏损,精血枯竭,憔悴羸弱,腰痛足酸,自汗盗汗,水泛为痰,发热咳嗽,头晕目眩,耳鸣耳聋,遗精便血,消渴淋沥,失血失音,舌燥喉痛,虚火牙痛,足跟作痛,下部疮疡等症。

方中熟地滋阴补肾、生血生精,山萸温肝逐风、涩精秘气;丹皮泻君相之伏火,凉血退蒸;山药清虚热于肺脾,补脾固肾;茯苓渗脾中湿热,而通肾交心;泽泻泻膀胱水邪而聪耳明目,六经备治而功专肝肾。凡由肾亏引起的各种病症,都可在本方的基础上加减。

董师对小儿肾亏之遗尿、肾病综合征、慢性肾炎及恢复期,血尿和小儿先天不足引起的五软、五迟症,多以六味地黄丸为基本方。

在辨证时兼有脾虚的,与四君子汤同用;

肾阳虛的加肉桂、附子

相火上浮的加黄柏、知母

尿血较甚的加茅裉、藕节、地榆等止血药;

遗尿的加菟丝子、覆盆子、五味子、桑螵蛸等止涩药都能收到满意的疗效。

例:郑某,男,6岁。10月6日初诊。

长期血尿,时轻时重,发热以后,血尿更多,寝汗淋多,面色㿠白,胃口一般,口唇干燥,遗尿频作,大便通调,肾虚不固。

治以滋肾。

大生地9克,萸肉6克,淮山药9克,白茯苓9克,粉丹皮9克,泽泻9克,白茅根30克,覆盆子9克,菟丝子9克,桑螵蛸9克。十剂。

10月20日二诊:尿检红血球23,白血球01,血尿稳定,汗出减少,面色较润,舌苔薄润,纳食尚可,口唇干燥。

前法宜守,再以滋肾。

熟地9克,萸肉6克,白茯苓9克,淮山药9克,粉丹皮9克,泽泻9克,桑螵蛸9克,复盆子9克,车前草10克。七剂。

三诊后尿检一直正常,遗尿减少,但未痊愈,仍在六味地黄方的基础上加菟丝于、覆盆子、金樱于、龙骨、牡蛎,芡实之属,遗尿亦痊。患儿于11月17日虽因痄腮肿大面发热,但尿检仍然正常,其病已痊。

按:患儿长期血尿,肾阴虚耗,膀胱不约,则兼见遗尿,用六味地黄汤滋阴补肾,加茅根凉血止血,菟丝子、覆盆子、桑螵蛸补益肝肾,涩精止遗。药后肾阴渐复,肾气一足则血尿和夜遗均痊。

例:谭某,女,7岁。2月23日初诊。

四岁时患肾病综合征,82年11月又发作,至今一直未愈,最近尿检蛋白(+++),红白血球各(0~1),颗粒(01),肢体乏力,大便时烂,小溲量少,舌苔薄润,胃纳尚佳,脉象软滑。

肾阴久耗,难以速效,姑以滋肾益气。

大生地9克,淮山药9克,山萸肉6克,茯苓9克,丹皮9克,泽泻9克,太子参9克,生白术9克,六月雪9克,黄芪15克。十四

剂.

3月9日二诊:药后病情好转,尿检蛋白(+),红血球(36),白血球(1~2),前方尚合,再以原方十四剂。

到3月30日尿检蛋白微量,红白血球均已消失,形神,二便亦均如常。

按:肾病综合征,往往为肾病日久所致,本例即现本元虚弱,脾肾两亏之象,故以六味地黄汤滋阴补肾,加太子参、白本、黄芪补气健脾,使阳生阴长,精气相资,又加六月雪祛风和络,于是脾健肾固,功能渐复,其病即获安和。

 版权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