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引膝千次/潘启明

 天地虚怀xia 2019-03-18

   我喜欢古老的而至今犹在的。历史大浪淘沙,没有在历史上死亡,就是最有生命力的,就是最管用的,就是最正确的。
  医学,我最看重的是《黄帝内经》。我之所以看重《黄帝内经》,是因为它是我们炎黄民族,从口耳相传到文字记载的第一部书。一个民族口耳相传的年代,会比有文字的年代要长。我们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只有几千年。但考古发现,人类的历史,有几十万年,几百万年。几十万年口耳相传的经验是值得我们珍视的。口耳相传,自然不会太多,一定是最可宝贵的,所以它弥珍可贵。
  《黄帝内经》有特别注重“机”。我们今天都知道人要做成事情,不是靠能耐,而是靠机会。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危机,就是风险与机会共存。古人则主张持天之机,藏器待时。《黄帝内经》分为两个部分,它们都讲“机”。《素问》是医学组成元素的问对,关注的是病机。风火寒暑湿燥六邪,影响了气血的运行。气血运行的时、位、量上,出现太过不及,人从而生病。《灵枢》则是灵验的机枢。人体的经络,是气血运行的网络和高速公路,一旦瘀堵,我们需要找到开关,疏通瘀堵。气机正常运行,人就没有疾病。
  长沙马王堆出土52病方和导引图。《黄帝内经》有13个病方,马王堆有52个病方。已经比《黄帝内经》多了,说明是发展了。而导引图,实际上就是疏通经络的一个办法。它也比《灵枢》实用多了。导引术在《黄帝内经》等书虽已有记述,但都语焉不详,著名的“五禽戏”的具体操练方法早已失传,今存“五禽戏”是后人根据理解补上去的。虽然在西汉早期的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了《导引图》,但因导引图是静态图,缺少文字说明,马王堆帛书残损太多,无法通读。比如导引图有“引膝千次”,但如何操作,我们无从下手。
  1984年初湖北江陵(今荊州市)张家山在砖厂取土时发现三座西汉初年汉墓,在这里出土了大批汉代竹简,其中有两部医学著作,《脉书》与《引书》。《引书》是一部记述通过导引养生祛病的专著。张家山汉简字迹清晰,内容齐全,刚好弥补了马王堆《导引图》无法解读的缺憾。
  《引书》系竹简自题之名,写于首枚竹简背面,原文共3235字,抄写在113枚竹简之上,字迹工整娟秀。书中无小标题,每一独立段落之首有墨书圆点。原作始于何时已经无从考査,但根据墓葬年代推断,其抄写年代不会晚于西汉吕后二年(公元前186年),故该书是迄今为止所能见到的有关导引养生的最古老的文献之一。
  《引书》的“引”是“导引”的意思。《庄子·刻意》:“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此导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王冰注释《黄帝内经》中也提到“导引谓摇筋骨,动肢节”,可见在古代导引术曾盛极一时。
  《引书》所载导引术与马王堆帛画《导引图》相比较,两者风格十分相近,并且命名原则相同。但是《引书》所载导引种数更多,内容更丰富。除了引颓、引膝痛、折阴、熊经和引聋等5种导引名称相同(其中3种名同术异)外,帛画所载导引数只有《引书》的2/5左右。
  现选《引书》所载下肢导引法四则并做初步的注释和意译,以供读者在腿部锻炼的过程中参考。
  第一则:抻拉下肢经脉
  〔原文〕引屈筋①,跨立②,壹倚左③,伸右④,股膝附地;壹倚右,伸左足,股膝附地,皆三而已。
  〔注释〕
  ①屈筋:筋痿之症。属痿证之一。《素问·痿论》:“肝主身之筋膜……肝气热,则胆泄口苦,筋膜干。筋膜干则筋急而挛,发为筋痿。”
  ②跨立:跨,骑。跨立,即今所谓之骑步。
  ③壹倚左:倚,偏侧。壹,即“一”。
  ④伸右:根据下文,“右”后应是漏一“足”字。伸右足股,即伸直右腿和脚。
  〔意释〕
  导引屈筋,骑步站立,用手按住两腿,身体先向左倾斜,伸展右腿足,使右膝盖贴地,同样的方法,向左倾斜,分别做三遍为止。这种导引,今天叫左右压腿。当代研究证明,细胞间质是细胞新陈代谢的网络和高速公路,代谢用的能量、信息的输入和废物的排出,都要通过细胞间质。间质瘀堵,会造或结节或条索。我们通称拘筋。导引抻筋,疏通了代谢的网络和高速公路,筋痿问题解决,就会筋长一寸,年轻三岁。
  第二则:交替踢动两脚
  〔原文〕苦两足步不能均而膝善痛①,两胻②善寒,取木善削之③,令其大把,长四尺,系其两端,以新累④悬之,令其高地四尺,居⑤其上,两手控累而更蹶⑥之,朝为千,日中为千,暮为千,夜半为千,旬而已。
  〔注释〕
  ①苦两足步不能均而膝善痛:苦,病。《庄子·达生》:“见一丈夫游之,以为有苦而欲死也。”陆德明注解:“司马彪云:苦,病也。”匀,平衡。善,多,频繁。杨慎《丹砂杂录》:“古书善字训多”。此句意为,患两足不能平衡的行走,膝盖部经常疼痛的疾病。
  ②胻,指小腿肚。
  ③取木善削之:善,此处指好好的。帛书《五十二病方》有“善伐米大半升”、“善削瓜壮者”。取木善削之,选取木条进行好好地修理加工。
  ④累:绳索。《说文》:“累,大索也。”
  ⑤居:坐。《论语·阳货》:“居,吾语汝。”皇侃义疏:“居,犹复座也。”
  ⑥蹶:踢。《广雅·释言》:‘蹶,踢也。”
  〔意释〕
  患两足不能平衡的行走,膝盖部经常疼痛、下肢常感寒冷的疾病的导引方法是:选取木条进行好好地修理加工,使得木条有手能把握那样粗细,木条长四尺,接住两头,用新绳索将木条横着悬挂起来,木条离地面约四尺高,人坐在木条上,交替踢动两脚。早上做一千次,中午做一千次,傍晚做一千次,半夜也做一千次。连续做十天为一个疗程。 这种导引法,就是我们今天的荡秋千。
  第三则:导引治踝关节疼痛
  〔原文〕引踝①痛,在右足内踝,引右股阴筋;在外踝,引右股阳筋②;在足内踝③,引左股阴筋;在外踝,引左股阳筋,此皆三而已。
  〔注释〕
  ①踝:踝关节。
  ②阳筋:腿外侧、后侧的筋脉,可以参考《引书》中的“引阳筋”具体做法是“以足摩胻,阴阳各三十而更。正伸两足三十,曰引阳筋”。 阴筋:腿内侧、前侧的筋脉。
  ③足内踝:根据前文,此处“足”前应有一 “左”字。
  〔意释〕
  导引治疗踝关节疼痛的方法:如果疼痛在右足内踝,就导引右腿阴筋;如果疼痛在右足外踝,就导引右腿阳筋;如果疼痛在左足内踝,就导引左腿阴筋;如果疼痛在左足外踝,就导引左腿阳筋;以上都做三次为止。引筋脉的方法是,用足交替摩擦小腿的内外侧,各三十次。所谓引筋脉,就是两条,第一,疏通小腿内外侧的瘀堵,经过揉搓,除掉结节和条索,第二,锻炼小腿肌肉。在临床上,踝关节疼痛如果不是扭伤造成的,多半是腰膝酸软的反射。在实际处置时,要通盘考虑。

  现代研究告诉我们,膝关节连接着大腿的股骨与小腿的胫骨和腓骨,上面还有膝盖骨(髌骨)。股骨前下端有槽合适安放髌骨,能非常满意供髌骨在糟内上下移动,这些关节表面的软骨能吸收震动,承受压力,直到它们出现毛病。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在股骨和胫骨之间有两个大的软骨盘,分别称为内侧半月板和外侧半月板。软骨,特别是半月板,在运动时,是人体最易受伤的部分。膝盖是不能锻炼的,尤其不能负重锻炼。任何锻练都会加重半月板损磨损。锻炼方法,只能是锻炼臀、腿、脚的肌肉。双盘是拉抻这些肌肉的最佳选择。
  第四则:导引治膝关节疼痛
  〔原文〕引膝痛①,右膝痛,左手据权②,内挥右足③,千而已,左膝痛,右手据权,而力挥左足,千而已。左手勾左足趾④,后引⑤之,十而已;又以左手据权,右手引右足趾,十而已。
  〔注释〕
  ①引膝痛:亦见于马王堆帛书《导引图》,图像做屈膝之状。
  ②据权:据,抓。权,本为木名。《说文》:“权,黄花木”。此处指木杖。据权,即抓住木杖。
  ③内挥右足:根据下文,“内”字应更为“力”字。
  ④左手勾左足趾:根据下文,此句前应漏掉了 “以右手据权”。
  ⑤引:拉。《说文》:“引,开弓也。”
  〔意释〕
  膝痛的导引方法:右膝痛,左手握紧木杖,用力挥动右足,做一千次为止;同样,左膝痛痛,右握紧木杖,用力挥动左足,做一千次为止;右手握木杖,左手扳住左脚趾,向后拉拽,让脚跟敲打臀部,做十次为止;同样的方法,左手握木杖,右手扳住右脚趾,向后拉拽,也做十次为止。

大腿肌肉连着髋关节和膝盖,肌肉壮了,膝关节压力就小了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每天甩它几百次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这就是引膝千次。在实操中,手一定要扶东西,木杖,椅背,墻壁都可以,否则是站不稳的。根据我自己体验,能够一次甩一百下,已经不容易了,甩一百次,支撑脚和髋部肌肉酸痛,就已经难以坚持。我们甩腿,要适可而止,锻炼是必要的,但不要伤了自己。此导引,不但可以强膝也可强腰。是治疗腰膝酸软的良方。
  甩脚的难度,依脚尖的高度度和甩脚的次数决定。
  2012年,我曾经用室内踢足球锻炼膝盖,这办法虽然也是引膝,但它显然没有古法引膝千次简单易行,不受场地器材限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