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引书》养生导引方法撮要

 昵称7614349 2013-06-15

《引书》养生导引方法撮要

 

            路永照

 

一、《引书》其书

 

这是一本在古墓中沉睡了两千多年的古书,有人称它是一部“奇书”,说它是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最古老的系统的养生专着。这就是《引书》。

1984年初湖北江陵(今荆州市)张家山在砖厂取土时发现三座西汉初年汉墓,在这里出土了大批汉代竹简,其中有两部医学著作《脉书》与《引书》。《引书》是一部记述通过导引养生祛病的专着。

导引术在《黄帝内经》等书虽已有记述,但都语焉不详,著名的“五禽戏”的具体操练方法早已经失传,今存的“五禽戏”是后人根据理解补上去的。虽然在西汉早期的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过《导引图》,但《导引图》有图无说且,因马王堆帛书残损太多,无法通读,而张家山汉简字迹清晰,内容齐全,刚好弥补了其缺憾,因此它的发现是继马王堆帛书之后祖国医学文献中的又一次重要发现,它对我们了解导引术和古代养生方法的起源、演变和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引书》系竹简自题之名,写于首枚竹简背面,原文共3235字,抄写在113枚竹简之上,字迹工整娟秀。书中无小标题,每一独立段落之首有墨书圆点。原作始于何时已经无从考查,但根据墓葬年代推断,其抄写年代不会晚于西汉吕后二年(公元前186年),故该书是迄今为止所能见到的有关导引养生的最古老的文献之一。

   《引书》的“引”是“导引”的意思。《庄子·刻意》:“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此导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王冰注释《黄帝内经》中也提到“导引谓摇筋骨,动肢节”,可见在古代导引术曾盛极一时。

《引书》所载导引术与马王堆帛画《导引图》相比较,两者风格十分相近,并且命名原则相同。但是《引书》所载导引种数更多,内容更丰富。除了引颓、引膝痛、折阴、熊经和引聋等5种导引名称相同(其中3种名同术异)外,帛画所载导引数只有《引书》的2/5左右,而且单个动作的静态画面,很难反映导引的动态过程,更难描述呼吸、意念方面的要领,《引书》则可以弥补这些不足。总之,《引书》的发现,为研究汉以前导引术提供了极为珍贵的资料。另外,《引书》改写了一些中国医学史上的最早记录,如《引书》记载下颌关节脱位整复术和叩齿术,较晋代葛洪的记录要早四五百年等等。

《引书》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论述四季养生之道。

第二部分论述导引术式及其作用。

第三部分讨论了致病因素、防治方法以及养生理论等问题。

养生学是一门专门的学问,其源远流长,与医学紧密相关却又不相等同。《引书》反映了二千多年以前的先秦时期及西汉初期养生学所达到的水平,也是我们所能见到的最早的系统完整的导引养生专着。故它的发现不但有文献学价值,对养生学也有着重大意义。

    《引书》所阐述的“治身欲与天地相求”及“爱气节气”的观点包含了庄老“效法自然”的哲学思想以及古代早期的医学思想,对养生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这些思想在《素问》、《灵枢》及后世的医学书籍中得到进一步阐发,也在以后的医疗实践中得到不断发展。一种古老的养生健身理论能有如此强大生命力,是与它对人体健康的实际指导作用分不开的。

另外,书中对导引术式详细记载,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和重要的启示。如果说在医药不发达的古代,导引曾在防病治病中发挥过重要作用,那么在提倡自然疗法,追求无创伤治疗的今天就更有意义。导引吐纳可以调动人体自身的力量抵抗病邪,避免了对药物的依赖性和毒副作用,更加符合人的生命规律。尤其对老年人或体弱之人,因脏腑功能减弱,不胜药力,若能以导引之术祛病延年,可以说是比较理想的方法。

 

二、《引书》的养生学说

 

1、四季养生之道

 

    《引书》的作者认为,自然界万物的运动都随着四季变化而有一定的生长规律,人生活于自然界之中,也要必须依照这一规律调适自己,才能健康长寿。篇首指出:“春产(生)、夏长、秋收、冬藏(藏),此彭祖之道也”,接着依四季之序介绍各季的养生方法,这一部分的基本精神与《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载养生·养长·养收·养藏之道相同,即养生必须顺应自然界的运行规律。

起居随时令调节。四季变化主要是阴阳的变化,春天阳气生发,夏天阳气隆盛,秋天阳气收敛,冬天阳气闭藏。人与自然界相应,人体阳气随着自然界阳气的盛衰而产生相应的变化。一年之中,自然界的气象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节律,一日之中也有相似的变化,故人体阳气也具有朝生、日中长、日入收、夜半藏的周期变化。正如张介宾注《黄帝内经》云:“春之生,阳气升也;夏之长,阳气盛也;秋之收,阳气降也;冬之藏,阳气伏也。是气之常,皆以阳气为言也。天地之效,四时之序,惟阴阳升降而尽之矣……大而一岁,小而一日,无不皆然,故一日亦分四时也。”

《内经素问·宝命全角论》里说:“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内经素问·六节脏象论》里云:“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这些都说明人体要依靠天地之气提供的物质条件而获得生存,同时还要适应四时阴阳的变化规律,才能发育成长。正如著名明代大家张景岳所说:“春应肝而养生,夏应心而养长,长夏应脾而养化,秋应肺而养收,冬应肾而养藏。”说明人体五脏的生理活动,必须适应四时阴阳的变化,才能与外界环境保持协调平衡。这与现代认为,生命产生的条件,正是天地间物质与能量相互作用的结果的看法,是基本一致的。人类需要摄取饮食。呼吸空气与大自然进行物质交换,从而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活动。

季节的变化各有其特点,要根据季节变化的规律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引书》中说:春日早起之后要“澡漱”(洗手洗脸,漱口);夏日宜“数浴沐”;冬日“数浴沐(多洗头洗澡)。这样可以及时清除身体各部的污垢,有利健身祛病。

《引书》指出,饮食和运动要适应季节的特点。饮食视身体需要。古人还强调要根据四时变化与身体需要调整饮食。春天早起之后,要“饮水一杯”,夏天要“多食菜”;秋天则不拘时间“有闲而饮水一杯”;冬天要“饮食饥饱,恣身所欲”,即根据身体的需要。运动要适量。运动对身体也十分重要。人体要与四季变化相适应,随时令调节起居。春夏之季人要早起,以多承受天之精气;冬日“手欲寒,足欲温,面欲寒,身欲温,卧欲莫起,卧信(伸)必有正(征)也。”意为冬日要晚起并注意保暖,以保护阳气。,

《引书》曰:日蚤(早)起之后……被(披)发,游堂下,逆(迎)露之清,受天之精。夏日……蚤起……被发,步足堂下”。秋冬日则要适时,“卧信(伸)必有正(征)也”。

《引书》认为夫妻的性生活也要顺应天时:“春日……入宫(行房事)从昏到夜大半止之;夏日……入宫从昏到夜半止;秋日……入宫,以身所利安;冬日……入宫从昏到夜少半止之”。还告诫人们不可纵欲,“益之伤气”,即纵欲则损精耗气而折寿。

最后,《引书》重申养生之道曰:“治身欲与天地相求,……闭玄府,启缪门,阖五藏,逢九窍,利启合腠理,此利身之道也。”即人要与自然变化相适应,使身体皮毛腠理、脏腑九窍闭启开合有序就可长寿。

 

  2、系统的导引之术

 

    《引书》的最主要内容是记载了各种有针对性的导引术姿势,既可用于健身,又能用于祛病。《引书》共载导引术110种,除去重复者还有101种。其中述术式者85种,用于治病有50种,仅述功用者有16种。可见,汉初以前运用导引治疗疾病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引书》是汉初之前医疗导引术的一次总结。

    导引术式多有名称,或以动作要点命名,或以某些动物的动作命名。如“县(悬)前者,俯,挢两手而仰如寻状。摇弘(肱)者,前挥两臂如击状。”“虎偃者,并两臂后挥肩上左右。度狼者,两手各抚夜(腋)下,旋膺。”各种术式均有一定的功能,如“闭息以利交筋”,“启口以仰以利鼻”,“抚心举颐以利喉咽”,“虎雇(顾)以利项尼”,“鸡信以利肩婢”,“熊经以利背”等。所以这些导引术式既能强身健体,又可祛病延年。不过在动用时,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一组动作,有些还要加上若干形体动作。如“引背痛,熊经十,前据十,端立,跨足,前后俯,手傅地,十而已”。“引阴者,反错挢手而俯,极之。引阳者,前错手而仰,极之。”

   《引书》中涉及的病症有四十余种,内科病如引内瘅、引肠澼、引腹胀、引心痛等;外伤病如引踝痛、引背痛、引肘痛、引项痛;五官科病如引目痛、引耳聋、引口痛等。从中可以看出,古代治病不仅用药物或针灸,导引也是一种重要手段。

 

    3、防治疾病之说

 

    《引书》具体论述了疾病发生的原因及预防的方法,指出人体生病有三方面原因:一因起居不能与寒暑相适应,或感受了自然界的不正之气,曰:“人之所以得病者,必于暑湿风寒雨露,腠理启合……起居不能与寒暑相应,故得病焉”;“春夏秋冬之间,乱气相薄也,而人不能自免其间,故得病”。二因饮食劳倦失于调养,曰:“贱人(劳苦之人)之所以得病者,劳倦饥渴,白汗绝,自入水中,及卧寒之地,不知收衣,故得病焉”。意为人们劳作过度,出汗过多,贪图凉爽,在水中洗浴,或睡卧于阴冷之处,不及时穿衣,以至得病。三因情志不节,曰:“贵人之所以得病者,以其喜怒之不和也,喜则阳气多,怒则阴气多。”“人生于情,不知爱其气,故多病而易死。”意为情志与健康有很大关系,过于喜乐则阳气乖张,过于愤怒则阴气盛行,均可损伤精气而致病。

    《引书》认为,精气是人体生命的根本,关系着一生的健康。人若长寿不病必须爱护并善于调节身之精气。故曰:“人不知爱其气,故多病易死”。“人之所以善蹶,蚤(早)衰于阳,以其不能节其气也。能善节其气而实其阴,则利其身矣。”明确提出了“爱气、节气”的预防疾病思想。

    至于如何“爱气节气”,《引书》以为可通过呼吸吐纳、活动肢体来施行。书中特别提出了“八经之引”,云:“是以必治八经之引,炊(吹)稴(嘘)呼吸天地之精气,信(伸)腹折腰,力信手足,车付踵曲指,去起宽蚮,偃治巨引,以与相求也,故能毋病。”意为呼吸吐纳可与天地精气相通,活动腰腹手足,保持肢体灵活,以适应自然环境,从而达到无病长寿的目的。具体来讲即“燥则娄虍乎(呼)娄卧,湿则娄炊(吹)毋卧、实阴,暑则精娄稴,寒则劳身,此与燥湿寒暑相应之道也。”“喜则急稴,怒则剧吹以和之”。意为对燥温暑气可通过呼、吹、嘘气调节,寒则活动身体以逐冷,过喜可急速嘘气,盛怒可大口吹气,以缓和气机,调节阴阳,预防疾病的发生。  

 

三、《引书》中关于下肢的导引方法四则

 

    1、第一则

[原文]

引屈筋①,跨立②,壹倚左③,伸右④,股膝附地;壹倚右,伸左足,股膝附地,皆三而已。

[注释]

①屈筋:筋痿之症。属痿证之一。症见口苦,筋急而痉挛,阴茎弛绥不收,滑精等。阴血不足,筋膜干枯所致。《素问·痿论》:“肝主身之筋膜……肝气热,则胆泄口苦,筋膜干。筋膜干则筋急而挛,发为筋痿。”

②跨立:跨,骑。跨立,即今所谓之骑步。

③壹倚左:倚,偏侧。壹……,壹……,即“一……,一……”。

④伸右:根据下文, “右”后应是漏掉一“足”字。伸右足股,即伸直右腿和脚。

[意释]

     导引屈筋,骑步站立,用手按住两腿,身体先向左倾斜,伸展右腿足,使右膝盖贴地,同样的方法,向左倾斜,分别做三遍为止。下肢部位为“足三阴足三阳”之脉的要道,进行这种导引运动,可以抻拉两下肢的经脉,激发气机变化,营养筋膜。

2、第二则

[原文]

苦两足步不能均而膝善痛,①两胻善寒,②取木善削之,③令其大把,长四尺,系其两端,以新累④悬之,令其高地四尺,居其上,⑤两手控累而更蹶⑥之,朝为千,日中为千,暮为千,夜半为千,旬而已。

[注释]

①苦两足步不能均而膝善痛:苦,病。《庄子·达生》:“见一丈夫游之,以为有苦而欲死也。”陆德明注解:“司马彪云:苦,病也。”匀,平衡。善,多,频繁。杨慎《丹砂杂录》:“古书善字训多。”此句意为,患两足不能平衡的行走,膝盖部经常疼痛的疾病。

②胻,指小腿肚。

③取木善削之:善,此处指好好的。帛书《五十二病方》有“善伐米大半升”、“善削瓜壮者”。取木善削之,选取木条进行好好地修理加工。

④累:绳索。《说文》:“累,大索也。”

⑤居:坐。《论语·阳货》:“居,吾语汝。”皇侃义疏:“居,犹复座也。”

⑥蹶:踢。《广雅·释言》:“蹶,踢也。”

[意释]

患两足不能平衡的行走,膝盖部经常疼痛、下肢常感寒冷的疾病的导引方法是:选取木条进行好好地修理加工,使得木条有手能把握那样粗细,木条长四尺,拴住两头,用新绳索将木条横着悬挂起来,木条离地面约四尺高,人坐在木条上,交替踢动两脚。早上做一千次,中午做一千次,傍晚做一千次,半夜也做一千次。连续做十天为一个疗程。

3、第三则

[原文]

引踝①痛,在右足内踝,引右股阴筋;在外踝,引右股阳筋;②在足内踝,③引左股阴筋;在外踝,引左股阳筋,此皆三而已。

[注释]

①踝:踝关节。

②引右股阳筋:导引右腿前侧的筋脉,可以参考《引书》中的“引阳筋”具体做法是“以足摩胻,阴阳各三十而更。.正伸两足三十,曰引阳筋”。

③足内踝:根据前文,此处“足”前应有一“左”字。

[意释]

      导引踝关节疼痛的方法:如果疼痛在右足内踝,就导引右腿阴筋;如果疼痛在右足外踝,就导引右腿阳筋;如果疼痛在左足内踝,就导引左腿阴筋;如果疼痛在左足外踝,就导引左腿阳筋;以上都做三次为止。引筋脉的方法是,用足交替摩擦小腿的内外侧,各三十次。

4、第四则

[原文]

引膝痛,①右膝痛,左手据权,②内挥右足,③千而已,左膝痛,右手据权,而力挥左足,千而已。左手勾左足趾④,后引⑤之,十而已;又以左手据权,右手引右足趾,十而已。

[注释]

①引膝痛:亦见于马王堆帛书《导引图》,图像做屈膝之状。

②据权:据,抓。权,本为木名。《说文》:“权,黄花木。”此处泛指木杖。据权,即抓住木杖。

③内挥右足:根据下文, “内”字应更为“力”字。

④左手勾左足趾:根据下文,此句前应漏掉了“以右手据权”。

⑤引:拉。《说文》:“引,开弓也。”

[意释]

     膝痛的导引方法:右膝痛,左手握紧木杖,用力挥动右足,做一千次为止;同样,左膝痛,右手握紧木杖,用力挥动左足,做一千次为止;右手握木杖,左手扳住左脚趾,向后拉拽,做十次为止;同样的方法,左手握木杖,右手扳住右脚趾,向后拉拽,也做十次为止。这种牵拉的动作可以更好地促进下肢地经脉之气运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