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灵隐寺飞来峰喇叭洞

 grandy3hz 2019-03-18

灵隐寺是杭州西湖边最大的丛林,距今一千六百多年的东晋咸和元年(326年),印度僧人慧理大师驻锡始创,香火绵延至今。灵隐寺背倚北高峰,隔冷泉溪与飞来峰相望,形胜称绝钱塘。

这一期我们要介绍的这处杭州非著名景点,就位于灵隐寺前飞来峰北麓,冷泉溪南畔,叫喇叭洞(杭州俗语亦称叭喇洞,意同)。此处景点已久未进入大众视野,似乎有被世人逐渐淡忘的趋势。所以就让我们重新挖掘下这个有趣的叭喇洞。

清代沈镕彪主编的《续修云林寺志》卷八《遗事》篇中,是这样记载的:

叭喇洞,在瀑雷亭后、飞来峰址,石上小窍以口就之,适如当二钱许大。乾隆三十年,高宗幸云林,命侍臣吹之有声,天颜乍启。凡乡镇游人来此者,皆知由冷泉坝上度过石脊,其处仅容二趾,以手攀石凹处试之,历久光可以鉴。

从以上记述可知,此叭喇洞可是来头不小,乾隆三十年(1765年),乾隆皇帝第四次下江南到杭州云林寺(云林是乾隆祖父康熙巡幸灵隐寺时所改,但百姓仍多以灵隐相称),曾经叫侍臣吹过此叭喇洞,引得龙颜大悦,至于乾隆是否亲自一吹,倒是没有确切的说法。从记述看,估计当时此洞在杭嘉湖苏锡常一带的乡镇游人香客心目中,是”皆知“的,或许正是因为乾隆皇帝的缘故,大家都想沾沾皇气,也不管乾隆有否亲自动口去吹过此洞。

近代高僧巨赞在上世纪四十年代著有《灵隐小志》,是这样记述喇叭洞的:

藏六洞三字,太虚法师书,乃冷泉流至石门涧所经由得小壑,其旁有一小穴,吹之作呜呜声,故名喇叭洞。

从以上记述可知,叭喇洞是在藏六洞之旁。

现在我们巡着文献的记录,去寻找叭喇洞:

首先我们要从飞来峰景区入口,经过壑雷亭(即瀑雷亭),“壑雷”两字取自苏东坡诗句:“不知水从何处来,跳波赴壑如奔雷”。

壑雷亭

数步后左转由冷泉坝上度过石脊。

冷泉坝,远处为冷泉亭

就看到了藏六洞,民国高僧太虚法师所题“藏六洞”三字仍存。

藏六洞,释太虚题

跳过窄窄的石坝,我们在飞来峰的岩壁上,就能看到叭喇洞的全貌。正如文献所记,有两石凹处可抓手,中间有二钱许大小孔用嘴吹之作呜呜声。

箭头所指为两处抓手处,红框内为二小孔之叭喇洞

不过在二小孔侧,题的可不是叭喇洞俗名,而是一个文气的名字“石角”,此处“角”应该当“号角”的“角”解,就是可吹的乐器之类,可以理解为石喇叭。“石角”两字的年款隐约见“十三年十一”五字,所以也并不确切知道题于何时,估计民国可能性比较大,因为在清代所有关于杭州西湖的金石著作中,并未有“石角”两字记录。

石角题字,二小孔至今仍历久光可以鉴

出于考证需要,同时也是出于好奇心,本人曾经吹过此石角,第一次可能因为久未有人吹,猛一用力,孔隙中积尘飞扬而出,迷了双眼。后来又清理干净孔隙,多次尝试不同方式去吹,仍是不闻呜呜之声,作罢。

此飞来峰上观音像正对叭喇洞,方便大家寻找叭喇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